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兽医杂志》1981年第7期刊载贾忠山等所撰《公猪药物去势研究初报》(以下简称“初报”)一文中称:“将甲普合剂注射15~30日龄的仔猪睾丸内,每侧0.5~2毫升,可达到去势的目的,成功率可达97.02%。”我们根据这个报告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初步验证,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2.
冬羔用手术法断尾、去势,常造成伤口感染以致死亡。针对手术法断尾、去势存在的问题,我们从1973年起改用无血结扎断尾、去势,经对11575只羔羊的试验,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现简介如下 (一)操作要领 1.适宜断尾、去势的羔羊为15日龄,最早2~3日龄,最迟2~3月龄。  相似文献   

3.
我们使用痢特灵防治猪弓形体病,共试验了5群,计5~7月龄猪731头,3~4月龄猪46头,用量是每公斤体重10毫克,连服7天,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制止了发病。这5个群中有4个群是在用磺胺类药物无效的情  相似文献   

4.
为了尽快消灭猪传染性水泡病,近年来在研制疫苗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鉴于猪水泡病水泡皮灭活苗的试制成功,我们于1974年开展了幼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苗的研究。经试验测定,较大的免疫剂量有较好的保护力。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疫苗的制备 细胞的制备:用17~20日龄的地鼠肾,按组织培养常规制成单细胞,作病毒的培养材料。 种毒:采自我省连云港食品公司的病猪水泡皮毒,在地鼠肾单层细胞连续适应4代,作  相似文献   

5.
长沙县某综合养殖场的生产 母猪自1992年1月20~26日,共 产仔猪14窝计126头,1~3日 龄内死亡65头,占52%,其中全窝致死的有窝4;1月28日至2月12日产仔的14窝计112头仔猪,1~3日龄内死亡99头,占88.4%,其中全部致死的有11窝。到2月18日止,共产的30窝计258头仔猪,死亡173头,死亡率为63.2%。这次致死的仔猪,全都是1~3日龄以内的,3日龄以后的仅有2头,不到1%,公猪和母猪均不发病。  相似文献   

6.
以往,我们对仔猪曾先后采用40~65日龄、20~60日龄的程序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注射,但仔猪在哺乳期因患猪瘟死亡的仍间有发生。在3日龄和8日龄死亡的仔猪均可见较典型的猪瘟病变。为了解不同日龄哺乳仔猪在免疫注射后对猪瘟强毒的抵抗能力,以企探索较理想的仔猪免疫日龄,而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猪黄、白痢是哺乳仔猪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往往导致成群仔猪发病 ,大量死亡 ,耐过猪生长缓慢 ,发育受阻 ,甚至形成僵猪。为有效地防治本病 ,笔者在某专业养猪场进行了泻痢王、痢菌净、环丙沙星、氯霉素等药物对仔猪黄、白痢治疗的比较试验 ,以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 泻痢王 :系加味白头翁汤的浓缩制剂 ,江西中兽药厂生产 ;痢菌净 :汉川市兽药厂生产 ;氯霉素 :华中农业大学兽药厂生产 ;环丙沙星 :天门市兽药厂生产。1.2 动物 试验猪为某养猪场发生仔猪黄、白痢的 1— 3 0日龄仔猪 2 6 4头。1.3 分组 试验分为 4组…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12月和 2 0 0 2年 1月 ,河南省信阳市某个体猪场7~ 10日龄哺乳仔猪 2次暴发疫病 ,造成 11窝 12 1头仔猪发病 ,5 7头死亡。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及动物接种试验 ,确诊为猪弓形虫病。1 发病情况该猪场饲养母猪 3 8头、生长肥育猪 15 0余头、哺乳仔猪 16窝 170多头。 2 0 0 1年 12月中旬先后有 4窝 7~ 10日龄哺乳仔猪发病。开始出现高烧 ,每窝有 1~ 2头仔猪发病 ,1~ 2d后增至 5~ 6头或整窝发病 ,病程多为 3~ 4d。由于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 ,有 4窝 3 9头仔猪全部死亡。 2 0 0 2年 1月又有 7窝 7~ 9日龄仔猪先后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内外都在研究药物去势。即用化学药品配合组成去势液,注射到公畜睾丸内,利用药物的作用,直接破坏睾丸组织,使睾丸组织变性死亡,逐渐萎缩、干涸,从而丧失了性机能,达到去势目的。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药物去势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可以避免割骟与无血去势中的弊病,是当前一种新的、适应性比较广的去势方法,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只要掌握了一般的注射技术,就能做药物去势,而且经济实惠,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办法。如用京农85—2号去势液,给马、骡、牛等去势,每头药费只需1~3角钱;京农85—3号去势液,给猪、羊、狗去势,每头药费仅用1~3分钱;去势1只兔或猫,还不到1分钱。一个术者和一个助手,每小时可去势适龄的马、骡、牛等大家畜20~30头,猪、羊、狗30~40头,兔、猫等小家畜30~40只。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学方法防治猪囊虫病,是根除绦虫病的重要措施。我们于1982年开展了此项研究,历经4年的时间,基本摸清了猪全囊虫匀浆(简称Q_(33)抗原)对猪囊虫病的预防效果。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动征与分组 选用无囊虫感染的8~15公斤、40~50日龄的健康仔猪,随机分组编号。  相似文献   

11.
猪的高热病——附红小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8~9月,在我县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猪的附红小体。为了证实和了解附红小体对猪的致病情况和流行,我们分别做了调查和兔体感染试验及回猪感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自1983年8月15日至9月底先后在本县北湖、西托、南岗大队发生57头病猪,其中仔猪34头全部死亡,致死率100%;成猪12头死亡9头,致死率75%;母猪11头,死亡4头,致死率36.3%。57头病猪中检出附红小体病48头,死亡46头,致死率为95%。  相似文献   

12.
从当地分离的9株猪源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分别制成类毒素菌苗和铝胶菌苗,分别于14日龄免疫长×荣猪,每组4头,1.0 mL/头,并于28日龄时二免,2.0 mL/头,同时设4头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于48日龄时按1.0 mL/kg体重静脉注射经超声波处理的EHEC裂解物.结果类毒素免疫组猪与对照组猪均发生呕吐、腹泻,于12-24 h死亡;菌苗组猪仅发生一过性呕吐和腹泻.试验结果表明,EHEC菌苗对猪内毒素性休克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猪的黄曲霉毒素(AFT)中毒病流行严重,猪摄取含黄曲霉毒素B_1(AFB_1)8000ppb的花生饼,即可中毒死亡。经实验证明:猪黄瞟病是AFT中毒所致。为探求猪的AFB_1的 安全剂量,特进行了本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方案 刚断奶杂交猪27头,先经一个月常规喂饲、去势、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然后称重编号随机分9组,每组3头。实验日粮配制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本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我们对部分实验感染猪的临床症状、血液变化、血清抗体及营养体重进行了观测。其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从甘肃临洮县市场购买的苏白杂种小猪,体重5~6Kg。经一段时间饲养观察,小猪生长发育正常。待公猪去势两周后,按设计剂量,称取含旋毛虫幼虫的大白鼠肉样,加少量饲料,逐头饲喂。每头感染10000条幼虫的6头,每头感染50条幼虫的3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1982年预防猪喘气病过程中,使用猪喘平和百尔定混合注射的方法,结果10头猪全部出现药物中毒反应,死亡公猪1头,架子猪4头。猪喘平系武汉市爱民药厂生产,批号811119,10毫升安瓿装,内含硫酸卡那霉素100万单位。百尔定系华中农学院制药厂生产,10毫升安瓿装,批号811231。 中毒死亡的架子猪中,115号猪体重60市斤,共注射猪喘平、百尔定10针,3月16日开始注射,注射第  相似文献   

16.
1997年9月,博乐市某猪场从乌鲁木齐市引进一批40~60日龄的仔猪,到场后不久即开始零星发病死亡,初诊为仔猪副伤寒,采取相应措施后得以控制,以后又复发。通过尸体剖检、细菌学检查和猪接种试验,确诊为仔猪副伤寒继发非典型性猪瘟,经采取紧急接种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可利苄对不同日龄虫体的最小有效剂量,寻求对童、成虫适宜的良效剂量及了解其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在前次试验(见本刊1984年第12期)的基础上,用28只实验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健康绵羊分别柞驱虫效果试验及毒性试验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药物 可利苄(Coriban, Diamfenetide)系前次试验同批产品,为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六氯酚(Hexachlorophene)系西南制药厂产品,批号为640503。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科技》1987年第8期刊登署名赵汝仁、韩光达的《“拔毛法”诊断猪囊虫病》一文(以下简称赵文),报道了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处理拔自猪胸部的毛样,根据毛鞘的显色诊断猪囊虫病的方法。 猪囊虫病在西宁地区也较普遍,为推广应用这一诊断方法,我们事先进行了3次试验,结果完全一致,而与赵文所述检出率可达80~100%,相差甚远。现将我们的试验情况报告于后,以与原文作者共同探讨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猪瘟威胁区仔猪不同首免日龄、不同免疫剂量及不同免疫次数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仔猪 2 8日龄首免比 2 5日龄首免的抗体水平略高 ;首免剂量 2头份仔猪的免疫效果不及 4头份和 6头份的仔猪 ;2 8日龄首免 4头份、5 5日龄二免 2~ 4头份 ,免疫仔猪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效价均较高 ,抗体持续期亦较长 ,3 5日龄一次免疫 4头份仔猪的免疫效果不稳定 ,平均抗体效价低于 1∶16。在猪瘟威胁区以 2 8日龄首免 4头份、5 5日龄二免 2头份的免疫程序免疫效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结果表明,用 6头份猪瘟疫苗和精液混合后对发情母猪人工授精免疫效果较好,监测至132日龄,血清抗体滴度仍在保护价以上。用这种方法免疫不影响受孕率、受胎率和产仔率。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猪:由江陵县岑河镇牲猪品改站提供大约公猪1头;母猪6头,其中2头新花母猪、2头经产母猪(均为地方品种监利猪)、2头大约母猪。 2.猪瘟疫苗:湖北省兽医生物药厂生产的冻干组织苗和细胞苗。 3.诊断液:由湖北省兽防站提供农业部成都兽医药械厂生产的猪瘟血球凝集抗原及稀释液。 4.精液:由岑河镇品改站饲养的公猪现采现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