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三资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的出现,“老板”——这个在我国近二三十年来几乎听不到了的称呼又重新在社会上叫开了。然而用“老板”来谑称党政领导同志,就显得很不适宜。其一,党政机关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只是分工不同,没有依附与雇用的关系,部属称领导为“老板”,容易使人产生雇员与雇主的人身依附之嫌。其二,我们  相似文献   

2.
王碧华在《理论探讨》 1999年第 6期撰文指出,近年来领导越轨现象比较严重,究其社会诱因有:权力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寻求“政治庇护”现象蔓延;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体制的不完善和法制上存在缝隙,为权力寻租活动提供了可能性;不良文化的影响,如“拜金主义”、 “高消费”、“性开放”等糟粕侵蚀领导者的头脑。领导越轨也与行为主体自身的因素有关,主要是:领导者主体价值观错位,将“公仆”与“主人”、服务与被服务、奉献与索取的关系颠倒;受侥幸心理、失衡心理、“法不责众”。心理等不健康心理的支配以及某些领导者道德品质低劣。对领导越轨现象的控制要多管齐下:①依法治官,营造领导者遵纪守法、不敢越轨的社会环境;②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消除领导越轨的土壤,使领导者不想越轨,没有必要越轨;③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既严把领导“入口”关,也要保证领导“出口”顺畅,创造领导者不能越轨的外部条件;④加强教育,使领导者在思想道德上筑起坚实防线,增强自律能力,对越轨行为防微杜渐。领导干部越轨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于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上”和“下”是个相对的概念。在纵向领导体制架构中,某一层次的领导者。相对于居于这一领导层次之上的各级组织和领导来说是“下”。而对于居于这一领导层次之下的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来说又是“上”。对上要服从,对下要服务,也就是说都要负责。如何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是各级地方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官员和老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称谓和职业。官员,是干部的一种别称,是担负着管理国家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人员;老板,通常是指管理企业或公司的老总,是以经营、经商为职业的人员。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的官场,我们的一些官员常常习惯于下属或群众称自己为老板,当然也有一些官员想当老板和津津乐道于做老板。  相似文献   

5.
据报载,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的称谓日渐“变味”,有人把单位的一把手叫成“老板”或“老大”。据说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干部听到这样的称呼既顺耳又顺心,完全忘了自己的公仆身份。 一些领导干部喜爱“老大”或“老板”的称呼,这使我们看到:少数干部随着地位发生了变化,思想也发生了“霉变”,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忘本思想”。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一些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如果沦为“老大”或者“老板”,丢掉的将是“本色”二字。试想,一个领导干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部队我们常会发现一种现象:一些同志把自己的直接领导叫“老板”,把上级首长也就是领导的领导叫“大老板”,同志之间也往往以“老板”相称;有的是在与地方交往、移动电话中这么称呼,有的甚至当着领导干部的面叫“老板”,而有的领导也很受用,满口答应。那么,“老板”一词流行军营的现象该如何看待呢?  相似文献   

7.
选用领导干部年龄上“一刀切”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选拔任用中“四化”标准等规定,使选人用人制度变得愈加直观、明细,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一些地方部门由于对这些标准缺乏科学认识,过分生硬地套用某些标准,由此形成了“一刀切”现象。选用领导干部年龄上“一刀切”就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可小视的负面效应。1.直接影响了领导班子结构的合理性所谓领导班子的结构,是指在领导班子各种不同类型的领导者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配合关系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如果领导班子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集体力量,即所谓“合力”。反之,如果一个领导班子结构过于单一、平面,就容易产生“斥力…  相似文献   

8.
老板文化的提出如今在特区,“老板”称谓是一个常常听见、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在一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对领导干部时常称老  相似文献   

9.
吴明录 《新湘评论》2013,(22):64-64
不知从何时起,互称“同志”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一些脱胎于江湖绿林,裹挟着浓厚封建陋习的“老板”“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称呼,在某些部门或单位已渗透到党内。称谓折射作风,称谓关乎作风,这种“社会病”的滋生与蔓延,直接导致人们对“同志”这一称谓的冷落与“同志”观念的消减。称谓日渐染上“江湖气”。党内互称“同志”既是规矩又是传统,为何很多人越来越喊不出口?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职务低的或者资历浅的,担心这样称呼有对上级领导不尊重之嫌:二是职务高的或者资历深的人,为避免下属对自己的误解。古人云:“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相似文献   

10.
“父母官”是旧时对封建官吏的专称。我们党历来教育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公仆”的称谓与“父母官”的称谓是有着天壤之别的。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党的一些干部,却把“父母官”称谓视为“国宝”,常常以老百姓的“父母官”自居,到处炫耀。“父母官”一词似乎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他们在报告、讲话,甚至闲聊时,动辄便是“我作为百姓的‘父母官’一定要如何如何”,硬是摆出一副“为民父母”的架势。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某些报刊文章、影视作品中也不时出现“父母官”之称谓,在宣传导向上给…  相似文献   

11.
《讽刺与幽默》刊登了一幅令人深思的漫画:气氛庄重的“全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台上,五名乡党委委员正襟危坐,而画外音却极不协调——下面请我们老板,张乡长作工作报告!乡长咋成了老板?画中已有妙解。不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互相称谓确实是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同志”之声越来越少,不能不让人心忧!现在,在一些公共场所,很难听到以“同志”相称了,倒常听到“先生,欢迎光顾!”、“老板,您要什么?”之类听起来很别扭的称呼。据《文汇报》报道,“老板”在沪上风行,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12.
应当说,经过多年的整顿,“官员老板一肩挑”的现象少了,起码是公开地由党政官员兼任经济实体负责人的现象少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另一种“一肩挑”的现象却多了起来,这就是既是国企厂长,又是私企老板。他们公开的身份是国有企业领导者,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挪用国企资金和生产资料,开办私营企业,却又打着“国有牌”旗号经营,使国有企业成为其所办私家企业依附的“大树”。结果,“大树”被挖空了,他们的寄生企业却茁壮成长了。据检察机关近期查处的国企高层职务犯罪案件显示,这种既是国企厂长又是私企老板的“两面人”现象,颇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领导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活动本质、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概括,是领导者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一、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新概括,它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活动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领导者相比,有着根本区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不再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社会“公仆”与社会主人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完全新型…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才已成为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得人才者得市场,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许多私营企业都感叹人才难得,有的老板为争到一名人才,不惜采用高薪聘请、提供专车、宽敞住房等优厚条件,有的还以“技术入股”、“智力股”、“年薪制”等吸引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展开了一场人才争夺战,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今后一个时期,私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一些有远见的私营企业来到大学校园公开招聘大学生,使许多人才对私营企业刮目相看。在经营管理实践中,许多私营企业老板已认识到:企业和人才的关系可谓鱼水关系,企…  相似文献   

15.
如今,称上级领导为“老板”的现象在一些党政机关已屡见不鲜。书记、局长,科长、主任等称呼被单位的一些工作人员改称为“老板”,不同部门的同志在一块聊天的时候,有时也以“老板”之类代指各自的领导。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现象,也未必是必然的现象,这对于新时期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近年,“红顶商人”、“公务员老板”或“老板公务员”现象越来越普遍,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关注和担忧。据有关资料报道,在一些地方,“官”“商”交叉任职现象相当严重,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兼任国企或股份制企业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有的私营企业老板兼任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或县、市委常委、副书记等职。而在一些沿海地区和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党建》1994,(9)
领导就是服务巩联军“领导就是服务”,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这句话简短而精辟地概括了党与人民,领导者与群众之间的正确关系。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首先清醒地认识到:掌权者是人民的公仆,是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样,服务就是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邓小平说:“党之所...  相似文献   

18.
时下,对领导干部的时髦称谓是“老板”,还有的把地方领导干部称作“父母官”。把领导干部包括领导干部自己称为“公仆”的却越来越少了。 如何称谓党的领导干部,看似小事,有些领导干部也不以为然,其实不然。把党的领导干部称为“老板”、“父母官”,其结果是颠倒了主仆关系。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如今有少数领导干部喜欢别人称其为“老大”或“老板”。这样实在让人感到忧虑。据一名记者对某市50多位党政机关公务员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其中半数以上承认称呼自己单位的领导为“老大”或“老板”。据说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干部听到这样的称号既顺耳又顺心(见《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年3月26日)。一些领导干部喜爱“老大”或“老板”的称呼,这使我们看到少数干部随着地位发生了变化,思想也发生了“霉变”。这种“老大思想”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忘本思想”,领导干部特别是做为一些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如果沦为“老大”或者…  相似文献   

20.
张奇志 《党建文汇》2002,(17):36-36
在浙江一些发达农村,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主参与竞选村委会主任。浙江义乌市民政局官员称,“老板村官”现象在该市已十分普遍。来自浙南瑞安市上望办事处今年6月的一项统计表明,几十个村刚刚选出的村委会成员中约30%是办厂、经商的老板,“富人治村”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