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政策研究是当前法学界研究非常薄弱的一个领域,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迄今少有学者对司法政策作专门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司法政策的基本理论作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对司法政策的概念、基本属性、基本功能、表现形式、主要类型,以及司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和见解,深化了对司法政策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丰富了司法政策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值得广大司法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一读。  相似文献   

2.
论司法终裁权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司法终裁权及其完善王荣清,姜彬司法终裁权,是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基本内核。在当前改革和完善现行司法制度的过程中,不能不对涉及和影响最基本司法原则的司法终裁权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拟就司法终裁权的现状和完善等问题略述管见,以求教于法学界同仁。一、人...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司法和谐问题已成为法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界的研究集中在司法和谐的内涵、司法和谐的实现途径等方面。而对于司法和谐政策对法官约束条件的影响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分析司法和谐政策对法官约束条件的影响和改变,以期对观察、分析、推断和解释法官司法行为的转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对运输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运输犯的一些基本理论,如运输犯的行为概念、对象、主观方面等问题,理论界缺乏整体性研究。理论研究的滞后,造成司法实践上的混乱,直接导致了法律适用上的不统一和对被告人处罚上的不均衡。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以个罪分析为视角,对运输犯的概念、属性及对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法律职业群体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专家为调研对象,就刑事程序中的精神病鉴定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运用访谈、问卷、阅卷、调取司法统计数据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刑事程序中精神病鉴定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展开了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司法精神病鉴定主体与鉴定管理体制,鉴定程序的启动,公安司法人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郑思科  赵越超  宋迎新  汪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1,(34):260+283-260,283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以刑法基础理论为指导,重点对寻衅滋事罪在当前司法适用中的典型及疑难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刑法修正案(八)》的新规定对刑修八实施后可能出现的新的司法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赵刚 《天津检察》2007,(3):25-2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业务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本部门、本地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工作指导、检查和监督。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总结、发现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强化日常管理和定期考核,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贯彻落实中出现偏差,严肃查处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名义所进行的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犯罪活动,保证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行贿罪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都还存在着争议,笔者从司法实践中的一个案例出发,对行贿罪的客观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行贿罪的实行行为、犯罪分类及因果关系等问题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黄彤军 《法制与社会》2011,(33):131-132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所面临的著作权问题越来越多。本文就网络侵权具体表现形式和司法认定,及其维权意识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论信用证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及其效力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恩慈 《现代法学》2000,22(2):94-96
关于信用证诈骗罪的法律适用,存在着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信用证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及其效力范围。文章依据刑法规定,紧密结合司法实践,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司法行政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司法部的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乡镇司法调解中心的建设力度。目前,全省已建乡镇司法调解中心985个,占应建数的48%,各项业务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如何加快建立乡镇司法调解中心,如何充分发挥司法调解中心的作用,带着这个问题,2000年10月,我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孝义、石楼等县(市)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些新的想法。一、司法调解中心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农村纠纷矛盾增多、趋于复杂的问题,是一个新问题,是带有全局的问题,必须综合治…  相似文献   

12.
高巍 《中国司法》2011,(11):16-19
做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和完善一支活跃在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中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真正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全面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对于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社会工作对我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的意义及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对更好地开展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中的社会工作有所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东 《中国司法》2014,(10):4-5
提升司法公信的前提是司法本身必须公正,而且是获得社会认同的公正。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问题高度关注,对司法不公时有反映,司法公信力状况不理想。究其原因,与社会各界对司法了解不够、群众参与司法不足而导致司法神秘、司法缺乏有效监督制衡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探索、建立和完善保障执法统一的司法方法,研究法律适用的内在规律,对切实提高司法能力、提升司法效率、创新司法模式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突出的实用价值。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总结推行了“要件审判九步法”,表明司法管理开始更多地呼应司法工作客观规律本身的逻辑要求,表明司法机制开始更多地注重司法技术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表明司法方法开始更多地强调从诉讼流程的各个具体环节出发进行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刑事案件精神病鉴定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东  程雷  孙皓  潘侠  杨剑炜 《证据科学》2011,19(2):193-215
本文以法律职业群体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专家为调研对象,就刑事程序中的精神病鉴定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运用访谈、问卷、阅卷、调取司法统计数据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刑事程序中精神病鉴定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展开了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司法精神病鉴定主体与鉴定管理体制,鉴定程序的启动,公安司法人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对...  相似文献   

16.
陈超清 《法制与社会》2010,(34):151-153
司法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贯穿与司法改革的全过程,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为我国的司法改革指明方向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国司法改革应该坚持两个基本理念,本文对其确立的原因、具体内涵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司法职业道德之基本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法官职业道德的问题是从三年前开始的。到真正想把它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是在去年。从开始筹划选题到约稿、组稿,方才发现很少有法官,学者涉足这一领域。在西方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法官制度非常完善,而法官职业道德或称法官行为准则是法官的必修课。法官一经被选举或任命,即一旦从事法官职业,就必须开始接受这一职业的特别训练,遵从这一职业的“行规”。诸如司法职业道德、法官审理案件的技巧、裁判文书写作训练等等都是法官接受培训时所应涉及的。 正是基于对司法实务研究重要性的认识,编辑部从今年开始将策划一些与此相关的选题。法官司法职业道德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蒋惠岭法官多年来从事司法审判学方面的研究,在继关注法官独立审判等问题之后,开始对司法职业道德进行研究。从本期起我们与蒋惠岭法官一起展开有关司法职业道德的讨论。希望有更多法官、律师以及法律专家、学者等对此感兴趣的人士参加进来。 本期的三篇文章分别有所侧重:第一篇是蒋惠岭法官的“司法职业道德之基本认识”。这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概括式的介绍,也可以看作是一块敲门砖。今后还会有蒋惠岭法官的对此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文章;第二篇是翻译的加拿大司法委员会制定的“司法职业道德基本  相似文献   

18.
一、对司法腐败概念的认识由于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形形色色,在现实中存在一种将司法腐败概念泛化的倾向,认为只要是司法机构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就是司法腐败。笔者认为,这样就模糊了司法腐败与经济腐败、生活腐败等的区别。那些与司法权力不相联系的行为,例如嫖娼、赌博、吸毒等构成违纪的问题(这类问题与司法职权无直接联系,尽管有时也是造成司法腐败的原因)则不属于司法腐败的范畴。根据学理解释,司法是指拥有司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法律运用于对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处理,以及对这种处理过程进行法律监…  相似文献   

19.
刑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研究王洪祥罗庆东韩耀元**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在司法实践中,对刑法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认定等问题存在着不同认识,影响到刑法的统一执行。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研究意见。同时,也希望对这些问题开展研讨、...  相似文献   

20.
新刑诉法生效实施以来,司法机关依据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启动追赃诉讼的司法实践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该程序在立法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相关司法解释未能全面领会把握该项立法的本意,并在诉讼证据标准等方面的司法认定上设定了程序性障碍。本文试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受案范围受到限制、立法未赋予潜逃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参与诉讼权利、严格的刑事证据标准导致多数追赃案件无法启动特别程序、我国法院作出的没收裁决难以在外国得到有效执行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司法认定中若干法律适用问题,提出了立法和司法完善的意见,包括对“逃匿”情形作立法和(或)司法上的扩大解释;赋予潜逃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中参与诉讼的权利;完善公告境外送达的司法协助程序,健全我国生效的没收裁定在国(境)外获得承认与执行的刑事司法协助诉讼机制;证据标准参照民事诉讼“优势证据”原则;确立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慎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