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进沉默权制度,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无法回避沉默权这个话题,从中外两个相似案例的比较,对比有沉默权制度的英美法系国家,我国司法实践中证据运用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是沉默权本土化的主要障碍,而引进沉默权制度是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对我国证据制度的重新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洪伟毅 《法制与社会》2013,(14):120-121
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历史渊源入手,在充分肯定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法治进步的同时,指出对沉默权的进一步实质性规定是实现我国法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冯兆蕙  孙乃伟 《河北法学》2004,22(10):84-86
沉默权指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拒绝发言并不受法定惩罚的权利。沉默权可分为实体和程序意义的沉默权。程序意义沉默权的建立则需要一系列保障措施,这就需要一定的证据法的改革作为基础,否则就可能与无罪推定的精神不符,要建立完善可操作的沉默权制度,我们还须走很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零口供”与沉默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要有效地遏制刑讯逼供,司法人员就要努力克服"口供情结"。但被告人的供述毕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证据,完全无视其存在,彻底否定其价值,既有悖于法律规定的精神,也有悖于司法证明的规律。在司法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5.
6.
在检察实务中,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对于证明事实、判定案件的价值日益突出.电子证据不仅在查办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时必不可少,而且在处理以数字化信息设备作为犯罪辅助工具的案件中与其他证据互相印证,可以加强指控.有些案件中,电子证据还对于认定刑事责任年龄,发现线索,突破案件起到重要作用.检察机关必须有效解决电子证据的提取、审查鉴定以及依据合理的定案规则运用电子证据方面的现存问题,关注电子证据的法律规制,才能更好确保电子证据在案件认定中的有效运用,实现办案效率与人权保障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检察》2002,(1):25-26
沉默权是当代国际刑事诉讼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权利法则,是许多国家刑事司法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末,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权利公约》”)。因此,近年来法律界与舆论界对我国法律即将引入“沉默权”问题,也就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8.
新刑诉法在过去的基础上对证据制度作了较多修改和完善,增添了很多亮点,但从不同的价值角度进行考量,也还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本文立足于实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尝试对证据制度的完善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9.
洪伟 《法制与社会》2011,(1):125-126
新证据的提出和认定,是近年来民事审判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事再审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本文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再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的相关规定对“新的证据”在民事再审诉讼中的实务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新证据的法律界定、特征分析及几种情形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为法律依据,通过论述非法言词证据存在的原因、现行规定对非法言词证据规范的不足,进而研判出新规施行后司法机关排除非法言词证据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联规则作为刑事证据的黄金规则在理论界倍受推崇,在司法实务中也广泛应用,但由于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具体细则,对此研究一直局限于哲学层面或技术层面上的讨论。笔者试图从关联规则的界定出发,结合案例阐述证据关联规则的表现形式、识别方法及在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对证据关联性的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于靖 《法制与社会》2010,(30):110-111,114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开展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证据形式——电子证据。该证据以计算机等工具为载体,以计算机数据为存储形式,通过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传输。现在,电子证据在检察机关办案过程中出现越来越频繁,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以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为基础,结合电子证据在国际上的应用,探讨电子证据在检察实务中的应用、相关问题和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刑事沉默权(the Right To Silence),是指刑事诉讼中,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享有的,可以对司法人员(包括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而不自证其罪的权利(the 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①此权利自“米兰达规则”建立之始,时至今日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乃诉讼程序特别是侦查程序中人权保障之标志。然而沉默权在我国却是命运多舛,在全面保障被追诉人诉讼权利与保证刑事追诉质量的激烈争论中,至今仍未得以确立。笔者以中国现实司法状况为基础,以沉默权自身价值为前提,拟提出有限沉默权制度,以期在各执一端中寻求中点。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是人类诉讼文明的结晶,从其长生以来其在保障被告人权利及维护司法公正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当今犯罪活动日趋严重的情况框下,这一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对于我国现在是否应该引进这一制度我们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的本质是一种以人性为基础的公民权利.法律要得到有效的施行,则必须与人性相协调、从法律制定到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对人性的理解、对人格尊严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护.我国沉默权的缺位,恰恰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人性化程度不够的一种反映,本文拟从人性化的视角对沉默权在我国缺位的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案件证据运用实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作为国家的宝贵资源,正面临着因乱砍溢伐而遭受破坏的危险,其中因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致使森林遭受破坏的案件为数不少。在此,笔者将就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案件有关证据方面的实务操作进行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制度自古罗马时期开始酝酿,并在英国的"夸尔斯案"中得以初步确立,随后为世界多过所采纳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随着社会实际的变化沉默权制度也饱受争议。随着法治的发展,我国也有必要对沉默权制度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略论沉默权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构建,不仅要考虑该制度与现行法律制度的配套与衔接,而且还要研究与该制度相关的共生制度的设计与协调。“辩诉交易”、“证据开示”和“沉默权”是刑事诉讼程序构建的三个孪生兄弟,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的构建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证据开示制度和明示的沉默权制度,否则,辩诉交易的引进与移植,就如同澳大利亚的牧场主开始从南美洲只引进了“仙人掌”而忽视了“夜蝴蝶”一般。  相似文献   

20.
申蕾 《政法学刊》2022,(6):23-29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近年来呈现常见多发态势,有别于传统接触性犯罪类型,此类案件突出表现为四重证据困境,一是传统因果关系侦查思维与相关关系大数据侦查思维的冲突,二是被动型回溯侦查模式与主动型预测侦查模式的区别,三是常规侦查技术与现代犯罪手法的差异,四是条块管辖原则与数据全域分布的矛盾。破解上述困境需要突破现场中心论,发散取证思维;重塑传统侦查措施,理顺取证机制;以人才培养为保障,提升取证质量;拓宽取证渠道,从跨境倒U形结构转到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收集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