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东盟文化中有诸多广西元素,如广西合浦是我国汉代南海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和主港、广西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广西华侨华人为发展和保卫东盟国家的文化做出了历史贡献,这是广西积极参与南海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信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应当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好中国-东盟文化中的广西元素,并以此为契机确立发展广西文化产业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9,(1)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南宁市应在现有建设文化小康的基础上,根据优势条件及时代要求,以构建南宁"中国一东盟中心城市多元协调型特色文化小康社会"为目标,从国际性、民族性、多元性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将南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小康特色示范城市,成为中国—东盟国际文化中心,形成开创文化小康建设的"南宁经验"。  相似文献   

3.
区内视点     
<正>第十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为推动合作共赢献策11月9日,第十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南宁举行,200多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共赢"主题,分别就"东盟成立50周年与中国-东盟关系现状与展望""中国-东盟海陆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4个议题作了发言。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和东盟双方应继续秉持  相似文献   

4.
唐红祥  陈慧 《人民论坛》2020,(11):140-141
近年来,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取得了很好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尚未形成完整上下游产业链、东盟各国技术标准差异较大、产能合作领域有限等问题。可通过加强境外产业园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参与"集群式"发展,扩大中国技术标准应用范围,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不断完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机制,构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廖国一  王林 《桂海论丛》2012,(4):111-115,4
文章提出要发挥文化遗产事业在广西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遗产事业产业体系。具体思路有:发挥文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拓展文博产业发展空间;实施"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办馆;重点构建"两区一带"博物馆群,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加快宁明花山和兴安灵渠申遗工作,创建广西文化旅游精品;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建设中国—东盟艺术品展销中心。  相似文献   

6.
《八桂侨刊》2004,(2):36-3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及我国从今年起,每年在南宁举行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契机将会给广西带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必经的南海海域沿海国家组织,民心是否相通对于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和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东盟的青年群体人口基数庞大,在"后喻文化"时代已经成为东盟社会价值观的引领者和政治活动的参与者.由于东盟青年群体兼具积极包容和不稳定的双面特征,他们既可以成为夯实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也可能是影响区域安全治理的挑战因素.学者需在此方面加强研究,从而为促进中国—东盟的"一带一路"建设奠定持续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8.
何颖 《当代广西》2006,(22):20-22
2006年11月3日,随着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同期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八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三会一节”在广西南宁圆满落幕,作为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效再一次令人瞩目。检阅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的成果,不仅要注重它所搭建的政治、外交新平台,关注所带来的经贸成果和经济效益,而且应该透视它所促进的文化观念的变迁和进步。“一流的活动组织、一流的形象宣传、一流的安全保卫、一流的经贸成效、一流的配套服务”,是以博览会…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广西区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广西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和开放步伐,充分挖掘壮乡特色文化优势,重点打造更多文化精品力作。积极开拓广西文化走进东盟的有效途径,首先必须深化广西文化产业走进东盟的战略内涵,把握该战略的核心目标,认识其社会价值和明确其基本路径;其次应拓展广西文化产业走进东盟的战略外延,推动文化产业业态拓展、区域拓展和国际拓展;再次应创新广西文化产业走进东盟的战略形式,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创新、渠道模式创新和支撑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0.
区内视点     
<正>深化法治交流合作共建共享共建共享"一带一路"12月6日,以"深化法治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在南宁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开幕式上表示,联谊会暨论坛从法治方面研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广西更好地服务中国-东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广西将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以  相似文献   

11.
区内视点     
<正>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在邕举行9月13日,以"互联网+海上丝绸之路——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的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在南宁开幕,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出席并致辞。彭清华表示,广西将以本届论坛为契机,大力加强面向东盟及沿线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积极搭建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平台,以信息港建设的实际成效为深化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钟振 《当代广西》2014,(9):30-31
正【专家名片】张家寿自治区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区域金融与区域发展管理,擅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制度"研究。潘永广西大学商学院金融保险系主任,教授,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助理,广西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东盟经济金融问题"研究。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和新枢纽,广西基于自身的优势和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新构想,其中包括"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和"加快构建金融合作区"等。为此,记者专访了两位对东盟区域合作和金融合作颇有研究的专家,与他们  相似文献   

13.
项光谋 《当代广西》2009,(10):40-41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应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由于历史和文化的渊源,中医药在亚洲国家的认知度相对较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与东盟同家进行民族医药义化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提高竞争力.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和东盟迎来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9月16日-19日,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开启了"钻石十年"的金钥匙,推动中国-东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成果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这一倡议恰逢其时,将为双方发展创造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和经济增长点,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增加新的契合点。站在10年的新起点上,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无疑让搭建海上丝绸之路的这一平台联系得更加紧密,深化彼此之间的互利合作,构建起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正在2014年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上,中央网信办和自治区共同提出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倡议,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起步;2018年8月,广西召开全区数字广西建设大会,对数字广西建设进行全面部署;2018年11月,新组建的广西大数据发展局、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办公室、广西信息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今年上半年,国家六部门印发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进入全面加速新阶段……这几年来,广西紧追产业发展机遇,谋划布局大数据产业,为广西高质量发展凝聚数字动能。最近,  相似文献   

16.
区内视点     
<正>携手携手"一带一路"建设共促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建设7月5日至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率广西党政代表团赴宁夏学习考察。彭清华建议双方着重在共同参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方面加强合作,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阿博览会等平台,共同开拓东盟和阿拉伯市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在加强民族工作方面加强合作,尤其在民族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一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要地的广东能否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时机,续写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对广东乃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发挥区位优势,建立广东开放新格局。广东面临南海,是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广东作为我国连接东盟的桥头堡,在区域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会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18.
莫仲宁 《桂海论丛》2005,21(6):64-66
"两廊一圈"的建设,将给广西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广西在构建"两廊一圈"中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也使广西占据了制度安排上的优势.广西应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与越南的合作,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推进"两廊一圈"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梦妮 《桂海论丛》2005,(Z1):53-54
崇左市作为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各项事业发展刚刚起步,如何建设好它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借助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带来的"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和"泛珠三角经济圈"形成的产业转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抓好"边境口岸经济带"、"沿南友高等级公路经济带"建设,打造左江流域经济,构建和谐新崇左.  相似文献   

20.
何绍红  马瑞  赖燕 《传承》2011,(29):70-71,79
建立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进一步解放广西北部湾地区企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分析东盟文化和北部湾文化的特点和耦合是构建北部湾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应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在北部湾企业文化中融入东盟元素,提升企业文化的水平和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