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制度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错位,政资不分、政企不分,监督与约束机制弱化等一直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制度缺陷。必须通过建立国有资产专司管理机构,合理界定其责任、权利与义务,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实行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2.
王河山 《求实》2004,(11):44-46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必须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校国有资产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与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肖文德 《新视野》2004,(6):31-33
文章在对北京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布现状、资产质量以及北京市国有资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提出了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改组、调整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等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权视角下中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长,使得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现行的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致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破坏了代际之间的利益公平,威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行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政出多头、权责不清、综合利用率低、短期行为突出以及资源要素价格偏离市场准价体系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代表性国家对资源性国有资产实施管理模式的经验与趋势,我国应以自然资源的合理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为前提,明晰产权,实现资源性国有资产综合统一管理、改革资源性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科学的资源定价体系等,作为深化改革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特点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委托代理制.所谓委托代理制是指所有者将其拥有的资产根据预先达成的条件委托给经营者经营,所有权仍归出资者所有,出资人按其出资份额享有剩余所有权和最终控制权;经营者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按企业法人制度的规则对企业财产拥有占有、支配、使用和处置的权力.在这里,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通过预先达成的条件将双方的权责利作出了明确界定,从而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激励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必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本文围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国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原则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寻求确保国企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赵俊超 《新视野》2003,(2):28-30
拥有国有资产的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和保值增值都是实现其目标的手段之一。国有资产具有多种形态,可以借助不同形态的转换实现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目标。三个层级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方式。应当组建和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资产进行集中运营。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构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月平 《唯实》2003,(12):20-22
随着政府职能的分解和转换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这一新体制提出了促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税利分流 ,缩短国有资产管理的中间环节 ,加速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促使国有资产管理转向资本管理等新要求。为了实现这些新要求 ,还须认真研究和解决诸如国有资产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合理、公平划分 ,现有资产分布的地区差距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是  相似文献   

11.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 0 1年开始 ,全国各地普遍进行了新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 ,亿万农民群众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 ,实现了“自己的干部自己选 ,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这在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它不但关系到村民自治能否顺利进行 ,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 ,关系到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从各地的选举情况看 ,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认真分析和解决好这些问题 ,对搞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说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健康有序的 ,但一些地方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科研投入少,产品研发能力差;企业治理改革不彻底,组织结构尚待优化;过于强调经济目标,忽视非经济目标;过于依赖制度优势,软实力发展不足等.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软实力建设与发展这一目标来进行,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育与发展国有企业的新型企业文化;强化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完善社会责任履行评价机制;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本建设;继续推进企业治理改革,优化国有企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3.
党内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监督机制主要存在监督领导机制不顺、预防监督机制不灵、公开监督机制和惩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从改革创新党内监督领导机制入手,通过建立和完善预防、公开、惩处机制,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进一步遏制党内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使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4.
财政赤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适度的财政赤字在深化政革、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消费需求、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赤字规模、使用效益、管理原则以及与其他政策的配套使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在今后的财政赤字使用中,应控制赤字规模,减少财政赤字数量;合理确定使用方向,提高财政赤字的使用效益;调整财政政策措施,科学运用赤字财政政策;充分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侯远长 《学习论坛》2004,20(2):35-38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切实加强国家权力 ,以利于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地方人大制度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对完善地方人大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事责任保险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很成熟,而在我国大陆还是新生事物。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所以,应针对董事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推进董事责任保险的发展,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献功 《学习论坛》2004,20(6):23-25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如何 ,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 ,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因此 ,要认真分析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制度变迁及目标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自孕育起就经历了多次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对原有体制很大程度上的否定。尤其是2003年,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国资委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有资产的监管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与以往的监管体制相比,以国资委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制在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都有重大进步,更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新型的监管体制在界定中央和地方国资机构的权利、规范中央和地方国资委的运作等方面仍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发展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内外部环境问题,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是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由人来完成的 ,忽视人的因素 ,再完美的制度设计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官制度的主要弊端入手 ,分析了造成法官队伍庞大、素质不高的原因 ,归纳了国外法官制度的特点 ,并提出了改革我国法官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