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金萍 《前沿》2007,(3):84-87
本文借鉴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命题的重要意义所在,系统地阐释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提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促进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框架中建构的,其历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当代的发展使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陷入了困境,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体间性转向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3.
叶雷 《青年论坛》2004,(3):60-6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们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反思的结果。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 ,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还要注意克服几种可能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4.
周先进 《前沿》2010,(7):9-1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本世纪初兴起并引起理论界和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语,是现代哲学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修正和理论提升,是由主客二分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研究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选择合理的教育模式,注重一定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探析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并找出相应对策 ,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涂刚鹏 《理论月刊》2004,(10):135-136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必备的要素之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特征,不仅能够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地位,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研究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已形成基本的阶段性研究特征,但学术界对于一些基本问题仍存在诸多质疑与分歧,尚未形成主体论自身的研究方法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的研究理念、研究主体、研究思路进行"全景式扫描",可明确研究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世界观"为指导,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在本体论、价值论与认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从而形成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自身研究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者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包括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两个方面。有效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实施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教育成效的提高能起到积极作用。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措施是,发挥教育者对教育过程组织实施的主体性,教育者要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者要在知识量的占有上,要有优于受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在情感上,要关心受教育者,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发挥教育者对其自身的主体性,教育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深刻反思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必须正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迷失"问题。这种"主体性迷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受着传统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以增强主体性为着眼点,彻底转变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互为主体的新理念,积极营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互动的良好氛围,实现由单向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双向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吴志成 《传承》2014,(10):76-77
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实质上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分离,其基本主张是反"逻各斯中心主义"、消解主体性的非理性主义及"向统一的整体开战"。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哲学范式的转换,但也存在未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分离、偏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等后现代缺陷。  相似文献   

12.
丁严 《青年论坛》2007,1(2):57-59
信息网络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它对主体性的影响是空前的。它在使主体性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却又使主体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在消除信息网络环境对主体性发展的障碍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丁严 《青年探索》2007,(1):42-43
信息网络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它对主体性的影响是空前的。它在使主体性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却又使主体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在消除信息网络环境对主体性发展的障碍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朱松柏 《理论月刊》2012,(4):163-165
"主体间性理论"是社会交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主体间性不仅仅具有本体论的哲学意义,而且更有着丰富的方法论的意义层面。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主体的相互建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相互对象化的客体,同时更是"主体-主体"关系,其建构的动因是社会实践中的双方精神交往互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建立更加有利于传播和塑造先进的政治文化;更加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更加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也更加有利于推动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决策者、教育活动等多极主体共同构成的。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认识,要走出只看到教育者的主体性或者只承认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单向度思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一个关系范畴和多元素结构,至少具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决策者和教育活动主体性的四重维度。  相似文献   

16.
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湖北社会科学》2008,42(2):187-189
主体间性理论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主体间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律特征以及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根本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嬗变为以“主体性人格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含义 ,又合乎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质的必然体现。明确这一问题 ,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实际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蕴涵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了学生独立人格塑造上的困难,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性和内在超越性对主体存在意识的自主建构及在对象化实践活动中批判力的生成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它还在形成存在主体的自律思想品质、追求圆满人格和提升人的精神、彰显其人生意义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主体性教育视阈下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本体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注重政治性忽视人的针对性、注重群体性忽视人的个体性、注重灌输性忽视人的主动性、注重规范性忽视人的创造性。提高主体性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以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等四个方面来着手实现。  相似文献   

20.
耿步健 《青年探索》2007,1(2):37-39
主体性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但人们在关注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同时,却未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辩证关系,结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分离,使得大学生朴素的思想认识得不到引导、提高和升华,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因此,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辩证关系,成为一个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