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通过各级人大选举决定国家公职人员,并赋予各种权力。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必须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人大行使监督权是人民监督公仆的重要形式。人大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是一种横向的监督形式,这种监督形式能够有效地监督当权者,以权力制约权力,铲除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土壤。目前,人大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完全制度化、法律化,这是行政、司法腐败及官僚主义等滥用权力现象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作为整体来说是国家权力原所有者。但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却是人民委托的国家机关及基公职人员。国家权力的先例不当或滥用,是产生腐败和损害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现代民主政治在确立“人民主权”原则的同时,也确立了法治原则。法治原则不只是限定公民不得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求国家权力必须置于法制的规范之下,其整个运行过程(包括权力的配置、获取、行使、监督等环节)都必须严格依法,从而使国家权力既有合法的权威,又不致损害公民的权利。所以,以法来严格规范国家权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腐败行为很多,但细细分析,都与法律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政治学意义上的腐败是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具体包括私用和滥用两种。而权力是通过立法规定授予的,授权的范围决定了权力活动的空间和领域,超出这个范围的权力就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应受到严格的限制或制裁。因此,不管是权力私用型腐败还是权力滥用型腐败,都是超出了法定的范围,是对法律的践踏。腐败分子之所以得逞,也往往是利用法制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混水摸鱼。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腐败行为与法律的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我们在研究腐败现象时不能没有法学的视野;治理腐败时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司法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国家权力为依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国家的保障性权力,而媒体作为监督司法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司法权的运作正在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现代法制国家,媒体与司法、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息息相关,可以说,作为监督司法的重要渠道,媒体在自由、民主、公开的道路上比司法走得更远,媒体监督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确实发挥了以其他  相似文献   

5.
对于权力腐败涵义的界定,一般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当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时期,权力腐败是现代社会各种矛盾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为什么权力腐败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更为严重呢?是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还是现代化开创了新的财源和权力渠道为权力腐败提供了特殊条件?我认为,我国权力腐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一)权力缺少监督与制约是…  相似文献   

6.
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为保障行使公共权力、保护公共利益的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正确、高效行使其权力,认真履行其职责,行政机关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主体对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审查,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有关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加以惩处的一种责任保障与责任追究制度。在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指法定范围内的国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期限和方式向有关机关申报自己财产并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接受有关监督机关和公众检查的法律制度。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事实上是一种社会公共财产的监测制度。公职人员由于特殊的身份,取得了支配公共财产的权力,只对公共财产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富强 《理论研究》2000,(6):16-18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是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法律实施几个方面的统一。中心环节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和全体公民都要严格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以确立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实现统治和进行建设所必需的法律秩序。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现在 ,国家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 ,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 2 1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使西部大开发顺利实施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充分发挥法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检察制度是以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为指导的。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法制统一思想和建立统一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的思想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为了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制建设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列宁逐步提出并完善了他的法制统一思想和法律监督理论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法制在全国统一实施 ,必须建立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2、法律监督机关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并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具有平行的宪法地位 ;3、…  相似文献   

10.
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法律监督内涵相当广泛,既包括了对公安、司法机关办案活动的监督,又包括对国家行政机关、执法机关、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及所属公职人员的依法守法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谁来监督制约检察机关监督权的行使呢?几十年来,对  相似文献   

11.
陈党 《学习论坛》2001,(3):38-40
行政法制监督是防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越权 ,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 ,行政法制监督主要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人民群众 (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 ) ,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多元的 ,因而行政法制监督也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要更好地发挥行政法制监督的作用 ,保障行政权的正确行使 ,就必须认真分析我国当前的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对不同层次的行政法制监督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使各种监督在空…  相似文献   

12.
对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由人民群众支配他们的进退升降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目前我们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既不全面又不得力 ,这是我国原有政治体制的一个突出弊端 ,也是其他弊端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运用多种形式 ,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监督 ,使他们忠于职守 ,竭诚为民 ,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重大任务。(一 )人民当家作主 ,管理国家 ,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 ,经济不发达 ,人民群众的文化水…  相似文献   

13.
任何现代国家的法制,都有自己的法律监督体系。我国在总结了过去法律监督的历史和经验教训、研究吸收了各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在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中,对法律监督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机关到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一、法律监督的基本涵义监督,它包含监察和督促两重含义。监察是通过察视、检举、弹劾、否决等可揭露和惩戒违反规  相似文献   

14.
弓跃 《正气》2003,(Z1)
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和制衡,必然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人心向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权力滥用的主要特征(一)权力作为投资。权钱交易是权力滥用的典型表现,也是政治和经济以某种扭曲方式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少数公职人员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交换,谋取金钱、物质及其他利益而满足个人私欲的一种畸形的交易行为。(二)权力干预审批。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的重要体现,是政府组织管理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国家政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他强调说:“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深刻论述了建立健全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和掌权者的制约和监督对于防治腐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这是反对腐败的一个治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府两院     
《实践》2014,(3)
<正>一府两院:简单地讲,"一府"是指人民政府(在中央是指国务院,在地方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两院"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中国,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活动。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人大监督的实质,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7.
利益冲突一直都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在大多数腐败产生背后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问题。探析防范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路径,能够遏制公职人员以公谋私,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有利于从根源上遏制腐败。国外防范利益冲突的经验主要有:廉洁的政治文化是防止利益冲突的基础;公共权力的制约是防止利益冲突的重要工具;详细的制度规定是防止利益冲突的保障。这些做法对于转型期的中国防范利益冲突,建设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伦理角度看,资源的稀缺性使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增值,客观上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滋生土壤;公平竞争规则与观念的异化是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主观原因;作为他律的法律制度存在“空洞”也为腐败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9.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职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权利。人民群众加强对公仆的有效监督,确保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是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推进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目前,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腐败现象呈多发、高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广大公职人员“公仆”教育、宗旨教育的同时,通过法律的、制度的种种办法,强化对各种权力的监督制约,进而建立和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权力变质,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腐败由于被人们称之为腐蚀国家政治肌体的政治之癌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腐败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表现,但人们谈到腐败问题时,比较明确的指向是其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行为。可以说,腐败就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一、经济转轨过程中腐败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行政机关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可以说是随着国家行政权力机关的产生相伴而生的古老问题。但是,腐败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国家里表现的程度和形式则有不同。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更多是一种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伴生行为。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使以往对腐败的监督和制约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