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司法》2001,(8):32
一、定准社区依法治理基调 统一的认识是做好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首先,从认识上提高。自去年2月我区开展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以来,区委多次开会研究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区里分管领导7次组织召开有关社区依法治理专门会议,从多个方面深化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认识。其次,从组织上理顺。明确了社区依法治理领导和组织机构,由区普法依法治区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的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依托原有的依法治理组织网络,按行政区域划分,建立了区、街道、居民委员会和驻区单位3级社区普法与依法治理组织领导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01,(3):24
社区(街道)是城市的细胞,社区(街道)管理不仅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去年以来,开封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组织开展社区(街道)依法治理,使一大批社区(街道)逐步由乱到治,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群众高兴地说:还是原来住的地方,还是原来的人,经过依法治理,面貌截然不同,管与不管真是不一样啊! (一)统一部署,组织到位。去年初,根据全国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座谈会精神,开封市依法治市办公室把社区(街道)依法治理作为城市依法治理的切入点,列入年度依法治市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全面…  相似文献   

3.
康健 《中国司法》2000,(3):30-30
一、充分认识社区依法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康健街道位于上海市西南地区,属城郊结合部,下辖24个居委会,30个居住小区。社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属人口导入的新型社区。居住群体大部分是工薪阶层,居民文化层次普遍较高。针对社区内离退休人员多、待业人员会、流动人员多、动迁人员多和新盖楼群多等特点,街道在社区建设中,紧紧抓住依法管理这根红线,将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努力提高社区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一)社区依法治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社区是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社区依法治理的主体是居民。街道…  相似文献   

4.
街道司法科肩负着街道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在加强社区管理、强化政府法制职能、维护地区稳定、促进社区依法治理方面,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一、维护社区稳定,构筑“第一道防线”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稳定是第一位的,司法科担负着这一重任,在维护社...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我们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龙岗街道第三居民委员会在市、区依法治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在街道党委领导下,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紧紧围绕区街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依法治理的深化和延伸,使小区的环境得到改善,两个文明建设效果更加明显。1999年,我们被黑龙江省民政厅授予全省社区服务示范居委会光荣称号,小区也跨入了省级安全文明小区行列。一、强化普法教育,增强居民法制观念 (一)以形势任务为中心开展重点宣传。1996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区和街道的部署,围绕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开展了对居民的法制宣传教…  相似文献   

6.
张方 《中国司法》2000,(3):27-28
全国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座谈会发出了开展社区依法治理的新号令。什么是社区?为什么城市中街道体制正在逐步转向社区体制?社区依法治理与依法治街有什么不同?这是在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脑海中萦回的一系列新问题。笔者就此并联系上海的实际情况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社区概念的广泛运用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55年一1936年),他认为社区是指那些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疼痛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各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7.
黄文玢 《中国司法》2001,(12):34-35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及特征社区依法治理是指城市社区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使社区建设和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活动。从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可看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社区依法治理的性质,上海会议把其定位于街道社区依法治理。青岛的重心是社区居委,无论是街道社区还是居委社区,根据宪法规定,它们都不是一级政权。所以它的性质是属于基层依法治理。它是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00,(2):23-2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据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小城市668个,街道4957个。在“政企(事)分开的过程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剥离了大量社会职能,社区逐步取代单位成为居民生活的最重要场所,据上海市统计,街道已担负着100多项各类具体社会职能、且呈现进一步增加的趋向。在改革发展形势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正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交流方式、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街道社区成了矛盾比较集中、敏感的地方。新的形势对街道社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新形势下的街道社区而言,其管理的突破口在哪里前不久,司法部、中央综治委在上海联合召开全国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座谈会,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其突破口就在依法治理。座谈会分析研究了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机制和任务。会上,20几个单位交流了他们在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方面的经验,使人深受启发。本栏目拟从第2期起,开辟“街道社区依法治理”专版.陆续刊登有关经验材料,一方面介绍先进单位的做法和经验;一方面引导大家共同探讨这一新形势下的新课题,以进一步推动街道社区依法治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11,(12):2-F0002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与澳门陆路相连,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法制宣教为先导,以社区管理为切入点,以依法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依法治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百佳文明窗口、广东省依法治省先进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2009年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2011年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今年列为珠海市唯一的依法治街试点街道。  相似文献   

10.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及特征 社区依法治理是指城市社区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杜会事务的管理,使社区建设和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活动。其主要特征:一是社区依法治理的性质,属于基层依法治理。二是社区依法治理的主体是多元  相似文献   

11.
张万金 《江淮法治》2009,(12):12-13
做好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是基层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伴随着社区发生新的变革,和县自“五五”普法以来,在全县32个社区开展了“法律进社区”活动,以法制教育为先导,扎实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
开展社区法治建设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推进社区依法治理是新形势下赋予司法行政部门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在这个方面,我们重点强化了7项职能:(-)发挥法制宣传职能,提高全区法律意识,强化社区依法治理的思想基础法制宣传教育是司法局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从4个方面强化社区依法治理思想基础:()制定措法5年规划》和年度普法计划,广泛普及法律法规150多…  相似文献   

13.
我们新街居委会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本岛的东南,紧邻佛教圣地普陀山,是舟山市普陀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沈家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普陀区普法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社区共建这一工作思路,依靠和发动辖区内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具有海岛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新路子,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我们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新街社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我们制定了社区依法治理5年规划,并且每年根据形势和工作实际,制定工作计划,从而确保了组织有领导。工…  相似文献   

14.
“三五”普法以来,全国街道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得到逐步发展,特别是去年司法部和中央综治办在上海召开全国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座谈会之后各地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使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认真部署。自上海会议之后,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把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和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认真研究;统一部署。各地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会,认真贯彻落实了上海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搞好城市建 设、管理和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社区的 建设和发展必须依靠法制这个最基本的手段 作为保障,搞好社区建设首先要加强社区依 法治理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 杭州市委、市府领导和市依法治市普法 教育办公室、市司法局对街道社区建设及社 区依法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在全国街道社区 依法治理工作座谈会后,由市委、市府主要领 导挂帅的市依法治理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召开 会议,重点对城区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进 行了研究部署。市依普办和司法局的领导率 领有关职能处室和6个城区依普办及司法局 的主要负…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汽车局河南居委会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大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特别是“三五”普法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居委会的管理功能,动员组织地区居民群众、外来人员、青少年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推动社区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及外来人员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加强领导,提高居委会法制工作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对居民群众开展普法宣传,先要提高委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居委会的法制工作水平。我们首先开展了自我教育,每月在街道司法科、外助干部和派…  相似文献   

17.
根据第2次全国法律援助(下称法援)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区的部署,我们依托街道司法所和社区民调组织,将法援工作延伸拓展到街道社区,初步形成了区、街道、社区3级网络,收到了一定效果。“法援进社区”的实践,使我们感受到法援向基层延伸的好处:一是方便了弱势群众。现在把法援站建在群众家门口,群众不用再“东跑西颠”去寻求援助。二是扩大了法援工作的宣传。社区法援站牌一挂,无形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三是有利于处理结果的最终落实。有街道、社区干部参与法援案件的办理,他们知根知底,有效地保证了处理结果的最终落实。四…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是一个工业大区,现有80个社区。自2000年3月以来,涧西区委、区政府在创建文明社区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构建“普法教育与创建文明社区相结合、依法治区与以德治区相结合、依法治区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的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开展了“10个一”和“7到家”活动,使涧西区的普法依法治理搞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9.
重大成果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要求下.全国初步形成了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以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以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的依法治理工作基本格。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依法治省(区、市),95%的地级市、87%的县(市、区)开展了依法治理,75%的基层单位也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气。其次,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广泛开展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20.
孔欣 《检察纵横》2012,(6):38-38
近年来,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了重视和运用。在轻刑化和行刑社会化趋势的推动下,社区矫正逐步进入我国的司法领域。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正式开始于2003年7月10日,其标志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正式颁布,北京、上海、江苏等六个省(市)率先进行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后来范围逐步扩大,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我省从2006年开始,在大连、本溪两市选择4区14个街(镇)进行试点,并取得了成功,为全省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奠定了基础。2010年,在大连、本溪两市继续扩大试点范围的基础上,其他市各选择1区1县,在2个街道、2个乡进行试点。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个市、109个县(区)、961个乡镇(街道)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26万人,解除矫正2299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1.03万人。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矫正监督,较为典型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