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谢乡下人     
有一天,北京城里气温高达40度,在空调房里都感到燥热。中午时分我去了工地,工人仍在露天的阳光下干活。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见到我,仍同以前一样,首先告诉我的就是进度和质量,但今天,我似乎不关心这些问题了。工程进度提前了,我心里却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反而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心头。我告诉他:“让工人中午多休息一会儿,天太热了。”  相似文献   

2.
刚从学校出来的我不仅滴酒不沾,对当地的酒文化也一窍不通,领导却喜欢带作为新人的我出去应酬。第一次和领导出去吃饭我就在喝酒上闹了大红脸,这让我不得不痛下决心,多了解些餐桌酒文化。  相似文献   

3.
读者评刊     
1999年。我从乡镇抽调到组织部从事信息工作,部内要求全员抓调研信息。我作为专职信息员,责任自然重大。可刚开始的一个月并不顺利,文章写得多.能采用的却很少.这使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自信心也受到了很大打击。就在这时,《党员生活》走进了我的视野,每期杂志我都细细研读,精辟的论点、相关的政策,我都一一摘录在笔记本上。  相似文献   

4.
王绪 《人事天地》2006,(11):9-9
记得有一次,夜深人静,我回家穿过路口的时候,看见一辆汽车孤零零地停在路口,旁边偶有汽车急驰而去,它却纹丝不动。车坏了吧,我想,心中不禁有些同情。没有多想,我匆匆地穿过马路就走。走了不远,听到身后汽车发动的声音,回头一看——那车开走了。当它驶过路边刚刚亮起的绿灯时,我突然明白了。  相似文献   

5.
乡村的召唤     
2012年7月,我到竹山县宝丰镇公平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开启了我的农村工作生涯。公平村属于三类村,村民主要靠打工生活,村子没有主导产业,严重缺水,且负债一百多万元。初到公平村,我看到了一些新楼房,可是破旧的土坯房也为数不少。村庄环境杂乱,房前屋后垃圾、臭水到处郜是,苍蝇横飞。和我工作的大学校园相比,简直是天筹地别,我的心情有些沉重。  相似文献   

6.
东西 《人事天地》2007,(3):31-32
1982年夏天,当我走出天峨中学高考考场的时候,我便隐约地感到:我要告别这个地方了。十年来老师们在我脑海留下的文字和道理,一瞬间荡然无存。我突然闻到了玉米和稻谷的芬香,山谷中的草浪,树尖上的风声,高坡上父母尖利的呼喊扑面而来。我顾不上和同学们谈谈理想,谈谈未来,便卷上包袱回到生我养我的谷里,也就从县城往大山的深处走上30多公里。我从一个看得到汽车和白房子的天上,回到满眼都是青草和树木的人间。  相似文献   

7.
我叫余世汉,1965年出生,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3月,32岁的我被选举为保康县店垭镇白腊村支书。当时,村里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村里负债40多万元。人平负债300多元。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我当支书的决定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我也深知这副担子意味着什么。但是既然全村的父老乡亲信任我,我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党性观念弱化,理论学习不实。担任领导干部后,在处处受人尊敬的环境中,我把局部看作整体,对不正之风渐渐地从讨厌到喜欢,从不适应到适应,没有经受住考验。我错误地认为,现在真正讲党性的人不多了,能够做到的就更少了。我若坚持原则不动摇,人们会把我看作是不近人睛、“不入流”的“傻帽”一个。  相似文献   

9.
我一年多前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在广西平果县某乡镇做了一年的志愿者。去年七月底,志愿服务期结束后,我放弃成为选调生的机会,想到企业谋求发展,于是前往南宁找工作。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某县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曾经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个非法买卖宅基地200余处,村里400多万元支出多项不清.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原任村支书.居然获得了过半数的选票.当上了“村长”。为什么?因为选民们漠视了自己的民主权利.“村长”通过送烟、糖果,选民们“10元钱卖掉了自己的民主权利”。现实生活中,诸如“这个人与我有私人利害关系,我要选他”,“要选的人给我打了招呼或受了人家的好处,我得选他”,“选谁写谁都一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部分公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民主意识不强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汉工作的宜昌朋友胡先生来信说: 我在武汉做生意一年多了,因为生意忙,无暇关心社保等事宜,现在想起来该为自己办一份了,却又不知道程序,希望告诉我怎样办理相关手续。  相似文献   

12.
“五一”长假,我和妻子、儿子坐着客运大巴,仅用了20分钟,就回到了后山老家。 堂哥见我几年没来,晚上拉我到他家喝酒叙旧。说起儿时的旧事,我喝了一杯又一杯……“爸爸,你看哥哥是不是也喝酒了,趴在写字台上睡觉,”儿子打小报告似的把我从梦中摇醒。堂哥笑着说:“他哪是喝醉了,是上了一整夜的网。现在有线电视、电话、网线都通到村,信息比以前畅通多了,和城里一样了。”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一种情形:有些官员,如有的地区有的部门的官员在开会或私下谈话时,动辄“我如何”,“我怎样”。听多了,就会觉得某些官员“我”字当头的这种习惯用语是有些问题,实际是在传递一种有害的信号,值得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家乡——蕲春县檀林镇裴围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省定特困村,“村部破房子、集体空壳子、田里乱石子、群众穷汉子”,欠银行、信用社外债高达30多万元。为了改变裴围村贫穷落后的面貌,1992年,镇党委找到了我,想让我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5.
3月26日的上午。刘华阳局长找我谈话,说局党组想推荐我去九真镇龙背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坦率地讲,我年近花甲,从当兵入伍到离岗退养.早适应了休闲散淡的生活。特别是我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中风瘫痪卧床多年,我文是家中的长子,几个弟弟都在外务工经商。平时能够在她身边尽儿女孝道的就我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朋友向我怨叹:“哎,太平淡了!” 我十分理解他的心境。年轻人多半喜欢轰轰烈烈。而厌烦平平淡淡。但个体生命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往往非自身可改变或逃逸。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提出了“大历史观”,主张以长时间远距离的眼光.看待历史过程,其实,这一原则亦可移用于个人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7.
佚名 《人事天地》2007,(12):22-23
在安踏的会议室里,一位部门经理指着投影幻灯片在汇报项目进展。一个长着娃娃脸的年轻人坐在长条形会议桌尽头,凝神听了大约10分钟后,忽然打断了他:“不要告诉我具体细节,你就告诉我,你们投入了这么多,会产生哪些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党员生活》创刊了,我当时在沔阳(仙桃)县委组织部工作。记得编辑部记者周传普、齐义智到沔阳采访时,我与他们合写了一篇彭场镇芦林湖村党支部《敢敲当面锣,不打背后鼓》的通讯,发表在当年的第6期上。以后,我成了《党员生活》的忠实读者和通讯员,先后在《党员生活》上发表文章20多篇。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初,我随云南代表团赴陕西西安参加东西部贸易洽谈会,从西安到延安,车行一路,同事们都在兴奋地谈论将要抵达的壶口瀑布、宝塔山、杨家岭、枣园,而我此行到延安,却比别人多了一个夙愿,那就是到延安大学文汇山路遥的墓地,凭吊我内心世界的精神标杆——路遥先生。  相似文献   

20.
职场幽默     
错误 某人在领工资时发现少了一块钱。他勃然大怒地去责问会计。会计说:“上个月我多给了你一块钱,你恼火了吗?”此人厉声道:“偶然一次错误是完全可以谅解的,但我不能容忍这第二次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