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1946年6月底全国性内战爆发后,时近一年的国共和谈的成功希望本已荡然无存,但无论是蒋介石,还是作为国共调处人的美国特使马歇尔,都不愿宣布和谈破裂,而是继续与中共进行所谓谈判。蒋介石想利用和谈作烟幕,欺骗舆论,掩盖其军事进攻,并企图将内战扩大的责任嫁祸于中共。马歇尔不肯主动退出调处,为的是继续贯彻美国的对华政策———助蒋反共遏苏,但又要求蒋作出某种让步,并进行某些民主改革。这种自相矛盾的对华政策最终使马歇尔逐渐失去其公正性,沦为蒋之帮凶。为助蒋行骗,年逾花甲的马歇尔不惜冒着酷暑,在7至9月间,…  相似文献   

2.
国共在北平进行最后谈判 4月2日.国共和谈代表就实现国内和平所涉及的各项重大问题交换意见.3日,周恩来要黄启汉转告李宗仁、白崇禧:在和谈期间,人民解放军暂不渡江.但和谈后,谈成,解放军要渡江;谈不成,也要渡江.  相似文献   

3.
正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军于今年5月1日起从阿富汗撤离,并在9月11日前撤退完毕,以结束在阿富汗的这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海外战争。拜登还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阿富汗政府,向阿富汗安全部队提供支持,并支持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之间开展和谈。5月1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阿富汗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穆希卜通电话时表示,  相似文献   

4.
1949年4月1日至20日,中共代表团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就国内和平问题进行谈判。这本是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机会,但由于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随后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那么,此次国共和谈的背景是什么?双方当时各自对和谈持何种立场?双方又是如何坐到一起谈判的呢?  相似文献   

5.
杨艳新 《党课》2011,(23):80-82
10月21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表示接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关于巴以和谈“在六个月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于2012年年底之前达成一项框架协议”的声明,但强调即使和谈重启,巴方也不会撤回此前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的正式成员国申请。世人皆知,巴勒斯坦“入联”之路曲折艰险,牵动多方利益,事关中东格局,因而令全球瞩目。  相似文献   

6.
秋甫 《学习月刊》2010,(4):12-13
1月22日,美国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会晤,但是并没有得到巴方重回谈判桌的承诺。阿巴斯坚持必须首先让以色列政府放弃它的条件。这样,米切尔又一次未能说服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恢复与以色列的和谈。  相似文献   

7.
1937年夏的庐山和谈,不仅使反目成仇厮杀了十年的国共两党重新合作,而且成为真正的中华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起航点。本文论述了国民党政府政策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为庐山和谈所做的准备、庐山和谈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及庐山和谈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8.
徐占伟 《党课》2007,(9):76-79
7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呼吁重启中东和谈,由巴勒斯坦紧急政府、以色列及部分阿拉伯国家共同参与,但没有提及另一重要力量哈马斯(伊斯兰抵抗运动)。而现实情况是,6月10目以来,巴内部两大派别哈马斯与法塔赫(民族解放运动)的内乱使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目前,哈马斯控制加沙,法塔赫占据约旦河西岸,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宣布成立紧急政府,但哈马斯拒不承认,巴勒斯坦出现了两个“政府”对峙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9.
朱泽 《世纪风采》2006,(4):32-33
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成立60周年之际,我想起60年前到华中分局社会部办的训练班学习及实践的经历。日寇投降不久,国共和谈,由国共两党和美国三方代表组成一个军调处,下设有个淮阴组。两淮一度一派和平景象。联合国救济总署曾向两淮施放救济物资,我就吃过美国产的牛奶粉。我还开过一次洋荤,在淮安首次看到美国的无声黑白电影《米老鼠》。  相似文献   

10.
1949年4月,中共中央同南京国民党政府举行和谈。4月1日,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到达北平。代表团中的各位代表,都是与中共有过纠葛的国民党人士,只有首席代表张治中与中共关系非常。  相似文献   

11.
六、美军求和——战争终止在板门店 (一)杜鲁门谋求和谈 20世纪,实用主义哲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哲学之 一。美国总统杜鲁门更是深受其影响。表现在外交上就 是欺软怕硬。一切以实力为基础,不顾礼义廉耻,不讲是 非道义,打得过时就打,打不过时就和。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车跨过鸭绿江, 战况起了变化。至 11月 5日止,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 第一次战役,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了猛烈的 攻击。战果虽然不大,但足以使美军地面部队的指挥官 纷纷感到懵头转向,麦克阿瑟打报告给杜鲁门说:“问题 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12.
黄瑶 《党史博览》2023,(9):50-58
<正>毛泽东撰写《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以正视听1949年1月31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就陶铸回平津前线指挥部汇报同傅作义接触的情况致电中共中央:“傅对南京李、白和谈则甚表积极,几次表示愿作桥梁,并探听我之态度。陶等表示无权谈此问题,只表示中央已宣布和谈方针,李、白如有诚意应作诚意的表示。  相似文献   

13.
国际要闻 ○2月11日,美机轰炸伊北部防空设施。 ○2月12日,美国参议院对美国总统弹劾案最终表决,克林顿权柄未失。 ○2月15日,美机再袭伊防空设施。 ○2月16日,阿盟谴责伊拉克威胁邻国。 ○2月21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签署拉合尔宣言。 ○2月23日,前南问题联络小组宣布,科索沃和谈就自治问题已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渴望中华和平统一的人士往来两岸之间,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三次和谈都最终搁浅。  相似文献   

15.
范小芳 《党建》2010,(6):58-60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渴望中华和平统一的人士往来两岸之间。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三次和谈都最终搁浅。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恩来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廖心文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总编辑采访,谈到台湾问题时曾说:"我们一直主张通过和谈实现中国统一,这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事实正是这样。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从保安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当时虽然国共和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日军、国民党军的特务经常潜入延安破坏捣乱,土匪地痞也动辄滋事,延安的社会治安秩序并不安定。  相似文献   

18.
正1945年8月14日—23日,蒋介石3次给延安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且把邀请电报在广播电台反复播放,以显示他的和谈"诚"意。但他却不做任何和谈准备,因为他认定毛泽东不会来重庆。不料,8月24日,毛泽东接到第三封邀请电报后,复电说:"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造成蒋介石这种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驻延安  相似文献   

19.
卢郁文,1890年12月10日生于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卢柏各庄的一个书香世家,1968年10月6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8岁。生前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是我国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毛泽东与卢郁文的交往始于1949年的国共和谈。此前,卢郁文参加过北伐革  相似文献   

20.
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主持召开了美巴以三方首脑会议。会议期间,布什分别对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施压,终于启动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为恢复停滞已久的巴以和谈带来了一线希望。不过,观察家认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虽在推迟了一个多月后得以启动,但其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