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两大历史重任:一是知识建构,二是精神成人,二缺一不可。联合国科教组织在关于21世纪世界教育战略研究的报告中倡导的“四学”: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其根本宗旨也是要求一要学好知识,二要学会做人。许志伟同学不愧为“四学”精英,做人楷模。他的心路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目标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加法”就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年轻干部学历虽高,但专业不对口,学用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克服浮躁,静下心来,向书本学,向有经验的同志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时刻把学习作为立身做人的必修课、提高能力的第一要务,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3.
学生受教育的目的概而言之有: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其中学会做人一项在目前被视为公民的基础教育内容,其重要性日趋显现,所以有人提出先学做人再学求知,或者是边求知边做人。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属于学做人的范围,它是教育中极基础、极重要的部分,它如同整个教育行为的脸面,一眼就可以瞧见教育的好坏和伪善,正如孔夫子说人其国、观其礼一样,人其校,观生礼,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便能量出个十之八九。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学生一般都是规矩的破坏者,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管理的一大半工作就是围绕着预防学生犯规,阻止学生犯规,惩戒学生犯规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里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做人。成绩上乘者,人品不正,结果如何?小则损人害己,大则祸国殃民!这样的教训,不应重复,这样的耻辱,不允许出现在大学的校园;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同焦裕禄、孔繁森一样,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的精神风貌,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60年坚守理想信念不动摇,60年忠诚党的事业不懈怠,60年牢记党的宗旨不淡化,60年严格自律不褪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良好作风和精神风貌,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6.
语丝     
做人的学问:1.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2.不要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你不比他高尚:3.不要评价别人的家庭,因为那和你无关。4.不要评价别人的学问,因为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学问:总之,不要评价任何人,哪怕是你的家人。  相似文献   

7.
毛会发 《党的建设》2008,(10):34-34
做人要做真正的人,为官要做为民的官,这是做人为官的标准和原则。做人是为官的前提,只有做好人,才能为好官。这就要求为官者为官莫忘为民,做官先学做人。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记载,曾子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言而有信?“传不习乎?”老师教导如何去做人做事,自己真正去实践了没有?这里曾子所谈的学问看起来不是专门指“学问”,因为他不仅是指书本知识,而且还指个人修养,指的是如何把儒家的学说变成实际行动,从做人做事体现出来,这可能是最难的。当然,曾子所谓的学问只达到个人的程度还是不够的,应当扩充到社会上、从政上,变成学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杨简和陆九渊之间“本心问”前后的历史线索,可以揭示杨简心学并非如后世所传那样是“以心传心”的顿教禅学,而是恰恰展现了慈湖心学的两个特质:学问上是超越现实的“本心论”;生活上是道德实践主义。另外,如果以浙学的角度来审视杨简学问和人品,我们可以发现杨简心学并非是个例:事功学、心学、浙东史学都有其内在的“浙学”共性,即强烈的自主开拓精神和基于实干的实践取向、批判和创发式地继承和形成自己特有的学问路数,用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坚持某种信念并且贯彻于整个生命之中。杨简正是这种“浙学”精神的典型代表,其“本心”论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心学”范畴,用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态度践行着道德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10.
做人心得     
张伟达 《学习导报》2013,(10):48-48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是学会做人的问题。无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做人的基本尊严不能变,基本品格不能变。衡量一个人做人怎样,我的体会,必须做到“五可”。  相似文献   

11.
儒学与人生     
钱逊 《新湘评论》2010,(17):54-56
先简单说一下儒学和人生的关系。问起什么是儒学来,很多人大概都认为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是为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一种上层建筑。我讲儒学与人生这个题目,目的就是弄清儒学的真正本质在哪里。实际上儒学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就是讲做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12.
不叩亦必呜     
学问、学问。“学”,原来是从“问”得来的,不问,就学不到知识。古人对这一点讲得很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经常所称道的事。“学”和“问”两个字组而成词,是不是就出在这里呢?要求得学问,要取得知识,就要谦虚,要向人请教。不但自己不知道的,要问人  相似文献   

13.
学问是什么?有时,我们讲谁有才、有学问,其实都是第二位的,做人才是第一位的。走到启功先生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他做人的境界,是我们真正的收获。现在的人,不管在哪个领域,大多在谈"我"怎么样,"我"该怎么样,"我"要怎么样,或者别人对"我"该怎么样,等等。先生从来  相似文献   

14.
在王阳明生前,弟子遍布大半个中国。从明代中后期到现在,阳明学研究已经走过了五百年的历程,近代阳明学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近代哲学家基于各自的哲学理念、政治诉求和价值旨趣审视王阳明的思想,以不同范式解读、诠释阳明学,形成了六种不同的阳明学研究范式和形态,为阳明学研究提供了多种样式和选择。与此同时,近代阳明学研究带有与生俱来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特征,反思近代哲学家的阳明学研究,既有助于直观感受阳明学在近代的传播,又可以得到诸多启示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述“浙学”与“浙东学派”名称的由来,指出“浙学”名称始于朱熹的批评,其后由刘鳞长、全祖望等肯定;“浙东学派”名称始于明史馆臣的批评,其后由黄宗羲、梁启超等肯定。次述浙东学派的演变脉络,将北宋到南宋、元、明、清以至近代浙东学派的发展脉络梳理一遍,进而论证解析了浙东学派的思想内涵、基本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品更比官品重——记驻军某部炮团副政委崔贵□赵忠范孙兆秋张先芳人有人品,官有官德。驻军某部炮团副政委崔贵以坦荡做人、勤恳尽责、心系士兵的良好作风,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人品官德。不久前,某集团军命名他为“领导干部学雷锋标兵”,沈阳军区向他颁发了“学...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支部生活》2012,(3):F0002-F0002
南开区开展“学雷锋、学焦裕禄”活动始于1987年。24年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毫不动摇,始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立足岗位实践学、树立典型重点学、建立制度经常学。“像雷锋那样做人,像焦裕禄那样为官”,已经成为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8.
刘树伟 《世纪桥》2007,(1):77-78
按构词法分析,“伦理”一词是联合式合成词。“伦”、“理”皆“道”,“伦”、“理”相通:“伦”是做人之本,“理”是处事之基。“伦理”是关于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事的准则、方法和依据的“道理”。“伦理”所要求的是待人处事的方式要得当,处理问题应合乎准则,言行应合乎规范。如此解则伦理学就是关于“伦”、“理”的道理的学问,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道理的学问。  相似文献   

19.
论学问     
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国学大师南怀瑾的道德学问为世所知,获得盛誉。我读他的著作,谈不上有深刻的体认,但却很欣赏他有关"做人有三个错误是不能犯的"遗言——"做人有三个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这三种错误,是提醒做人的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