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天,看到这样一则内容——当你晋升后,你需要抛弃的一点,就是你在做实际业务时积累的那些业务诀窍。当时,我很是吃惊。那些在自己做实际业务时积累下来的东西,不就是自己这么多年来不断成长的源动力吗?成为管理者后,我才开始理解那段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正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一点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中国家长喜欢在公众场合训斥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先不说文明素质,你以为是妈妈就可以这么欺负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女孩几乎都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而我女儿过12岁生日时,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粉色的衣服了,也不要那些亮晶晶的装饰。我长大了。"某种意义上,她就这样发表了"独立宣言",彰显了小小自我的审美观。作为母亲,我的所谓"知名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过烦恼。他不愿意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生命,是一点一点形成的,显微镜下看到的受精卵,其实就已经是生命了。婴儿,是一点一点长高的。直到有一天孩子的个头超过你时,你才发现岁月也一点点地消逝了。幸福,是一点一点聚成的,进门的一声问候,饭间的一个微笑,无意间的一点体贴,跌倒后的一把搀扶,甚至一个道歉、承诺、谦让、谅解都是对幸福的一点点添加。时间,是一点一点流失的。一点点的时间,可铸造你的人生,也可糟  相似文献   

4.
柴福花 《党课》2010,(18):87-90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和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家长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甚至一生。那么,家长都有哪些类型?你又是其中的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在某报刊看到一位学生家长痛陈“向老师送礼的八大理由”的报道后,深为当前的师德现状感到痛心。在文中,学生家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倘给老师送礼,那么自己孩子可坐好一点的座位,教师上课时会关注孩子多一点,作业批改得更加仔细,可提名担任班干部,容易评上三好生,与人发生纠纷时还可受到老师的袒护等等。  相似文献   

6.
相当长时间以来,很多中国家长和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减负”、“松绑”、“让小学生多睡一会儿”等呼声此起彼伏,更有人强调要时时告诉孩子“你真棒”。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放弃了严格的教育方式,在给孩子“快乐童年”的理论指导下,转向宽松甚至纵容的一面。实际上,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6,(9):77-77
洒脱——无论何时,都要让自己可以微笑地挥手说“再见”。 童心——无论你的年纪有多老,你的心不能变老。 音乐——如果没有音乐,你的人生将会乏味无比。 浪漫——偶尔浪漫一下,那种感觉就像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 优雅——你可以粗鲁,但在适当的时候优雅一点总是好的。 沉思——在你有一肚子火要发之前,先给自己10分钟的沉思时间。  相似文献   

8.
朱国勇 《廉政瞭望》2012,(10):67-67
2004年4月的一天傍晚,美国总统小布什的电话响了。电话是小布什的母亲芭芭拉·布什打来的。芭芭拉·布什的腿疾又犯了,正在德克萨靳州的医院里接受治疗。但是她的心情好像还不错,爽朗地说着:“没事,一点小毛病,过几天就好了。你别担心我,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会发现你越来越离不开关系了。你的孩子想进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你得去找关系;或者是你的家人生了病要得到良好的治疗,你发现不找关系不行;你符合条件的孩子要去当兵,可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找关系的时候,你又不得不去找关系;你的单位要提拔一个科长,你有希望被选上,为了不让这点希望化为泡影,你只好去找关系;你想出一本书,那得到出版社去找关系;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了打赢这场该赢的官司,你得去找过硬的关系;甚至你想举报你单位腐败的领导,你也必须去寻找可靠的关系……有了关系,办起事来就顺水…  相似文献   

10.
拯救男孩     
陈倩儿 《廉政瞭望》2012,(14):58-59
作为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原本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上海市外地孩子与本地孩子的成长情况。但整理近1500份问卷数据的过程中,他却发现了另一个令自己震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语丝     
足够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一切,但这种胜利是短暂的。 如果你不会控制自己,你就会被别人控制。 如果你想让孩子脚踏实地,就要先让他们肩负责任。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一项工作,你就不要帮助他。 不要寻找幸福,要学会制造它。在一个地方找不到幸福的人,在别的地方也多半找不到幸福。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17):70-70
未必 在公交车上听到一大约8到9岁的男孩对旁边的小女孩说:“谁说不能预测未来,至少我能知道以后我的孩子姓什么,可是你就不同了,你的孩子姓什么还是未知数呢!”那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大声回了一句:“哼哼,那是!但是,我的孩子肯定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未必了哟!”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7):112-113
替你分忧 一个星期天,“三T公司”的负责人牧子外出购物,在商场的大门口见到高中时的一位女同学,只见她手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孩子一个劲儿地吵闹,非让妈妈抱不可。老同学分别多年相见倍感亲切,便兴奋地聊起来,聊来聊去最后聊到孩子教育问题:“你看到了吗,这孩子懒极了,吃饭等喂、起床等穿、出门等抱,带个孩子累死了。你认识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吗?教教我如何培养一个勤快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14.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从一个懵懂未知的孩子,逐渐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中共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党的领导干部,每成长一步都与党组织对我的教育与关怀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68年,周恩来的一个侄女赴内蒙古插队,由于表现好,经当地群众推荐,应征参军。周恩来得知后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周恩来还专门给相关同志提出:"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这个侄女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临行时,周恩来说,我自己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这一条路。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躺在地上,如果他不想起来,那么十个人也拉不起他来,即使起来了也马上会趴下。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如果你做不好一件事,无论是搞好关系,还是寻找爱人,还是减肥,都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想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小游戏。女子当了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时,要记得这个游戏。孩子虽然小,也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你要把道理给他讲清楚,而且要让他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会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讲那么多。  相似文献   

17.
承诺的幸福     
<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桥》题记不经意间走过20多年的成长路程,蓦然回首发现曾经信誓旦旦许下的那些心的承诺,竟伴我成长,促我奋进,让我幸福,也让我更加成熟。我出生在僻壤的山区,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是家中姐妹4人中的老大。爹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换来温饱。然而,贫困的生活反而使我们姊妹格外聪明、懂事,从不嫌弃自己的父母和家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震动了整个香港的一则新闻是,一个不堪坎坷的母亲,把两个10岁多一点的孩子手脚捆绑,从高楼抛落,然后自己跳下。今天台湾的新闻,一个15岁的学生在学校的厕所里.用一个塑胶袋套在自己头上,自杀了。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汇》2013,(11):37-37
刚发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无极。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没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这就好了,这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8):100-102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CEO 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人没有梦想,没有一点浪漫主义精神,是不会成功的。创业,其实很简单,一个强烈的欲望:我想做什么事情,我想改变什么事情。你想清楚之后,你永远坚持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