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武昌长春观约建于元世祖年间。位于武昌大东门双峰山南麓、黄鹄山(蛇山)中部。此地在秦、汉、唐、宋先后建立了先农坛、神祗坛、太极宫、太清宫。长春观原  相似文献   

2.
刘珊 《世纪行》2007,(8):74-74
武汉首义文化区生态重点工程——蛇山透绿整治工程目前在加紧进行,以此为标志,湖北武昌正倾力打造首义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3.
施国新 《理论月刊》2005,(11):134-136
古鄂州南楼(故址在今武昌蛇山)在其千年传承的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本文从史料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吟咏南楼的诗词中发掘出了武昌蛇山南楼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武昌古城     
<正>古城武昌,开门见山,举步遇水,山明水秀,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都市风光。武昌历代城市布局,城内以官署、书院、商号、住宅为主,而商贸集市均在城外鹦鹉洲、南市、金沙洲、塘角等地,后来的工业企业也都建在城外。前人对武昌城的地貌特征概括为"三台、  相似文献   

5.
武昌红楼     
《长江论坛》2006,(4):F0002-F0002
武昌蛇山南麓、阅马厂广场北端的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的建筑,武汉人称它为红楼。它就是辛亥革命的著名胜迹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现在这里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一举成功。第二天,革命者们即在起义士兵的簇拥下汇集红楼,并在红楼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黎元洪任都督,同时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并以都督黎元洪的名义通电全国,号召各省独立,响应武昌,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红楼就这样度过了它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天,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1956年,湖北省人民委员会以“武昌起义…  相似文献   

6.
郭利 《人民公安》2011,(16):62-62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武昌。 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名城武昌,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数百年来.围绕着这个城市,曾经展开过无数惊心动魄的战斗。  相似文献   

7.
省工会学学会年会在武昌召开元月13日,省工会学学会在武昌召开年会,近60位会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省工会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通过了学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省工会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84人、常务理事25人;与会代表一致推选常俊...  相似文献   

8.
皮明庥 《世纪行》2011,(1):28-28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同志向我提问。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故人们便称为辛亥革命首义。设问者说,难道在辛亥年是武昌首先起义吗?广州在同一年3月29日就发生黄花岗起义,比武昌还早半年。也没有叫广州首义。又说,在保路运动中.四川发生成都起义,而且各地起而响应者有全省各州县。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古代"鹄""鹤"同义,黄鹄矶即黄鹤矶。《元和志》记载:"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一首七律《黄鹤楼》更使此楼名扬海内外。后来,黄鹤楼屡毁屡建,达10次之多。最后一次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1984年,在它最后一次被毁100周年之际,比原楼高二层的第11次重建的黄鹤楼在武汉市蛇山黄鹄矶原址南数百米处拔地而起。楼共5层,高51米,主楼面积3000多平方米。重檐展翼,60只翘角向外伸展,红柱,黄色琉璃瓦顶。楼体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审视了武昌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分析了武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系统提出了武昌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法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8月11日至12日,湖北省法学会在武昌洪山宾馆举行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省内教学、科研单位、政法系统及企业的代表共110N参poT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审议通过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讨论修改《湖北省法学会...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09,(10):38-40
南望山 南望山,原名茅王山,又名来望山,位于洪山区洪山乡境内,距洪山区政府所在地约3.6公里。山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450米。山峰海拔高程仅141米,为武昌最高点。在20世纪70—90年代初在其峰上建有空军雷达站。山上现在仍有雷达兵驻扎,山下是军事管理区,一般不让靠近雷达站。  相似文献   

13.
<正> 黄鹤楼在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俯视大江,风景绝胜,是江南古名楼,与岳阳楼、滕王阁齐名。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后屡建屡毁。重建的黄鹤楼,高五十一米,分五层,每层楼格局通透,布置古雅大观,陈设各自有别,楹联、书画文采飞扬,满楼生辉。第五层的壁画是作者楼家本副教授直接亲手绘于墙上的金壁重彩组画,主题是《江天浩瀚》,共十幅约一百平方米,是全楼壁画中最大、叙事包涵内容最多的;正墙上三幅以《流逝》、《华年》两幅,表现长江七千年文化与黄鹤楼的兴衰变迁历史。正中最大的一幅《浪淘沙》,通过  相似文献   

14.
呼叫医生公司在武昌问世我国首家一呼就到的“呼叫医生公司”在武汉市武昌问世,从而结束了只有病人上门求医的历史,树立了医生上门服务的新风。据悉,这家“呼叫医生公司”是由香港路贝国际贸易公司、湖北梨园医院学术开发公司等四家单位发起创办的,并由中南地区知名医...  相似文献   

15.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3):F0002-F0002
“三基”工程建设中,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以建设“数字分局”为抓手,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步伐,服务现实斗争,努力打造“平安武昌”。2007年,分局被湖北省公安厅、科技厅确定为“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区”,刑侦大队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一级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  相似文献   

16.
窦登洪 《世纪行》2011,(9):8-11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中国湖北武昌城内、外枪炮之声骤然大作,爆发了武昌起义。这次是以军队起义,一举结束了中国近二千多年的封建政治体制。它以雷霆万钧之声势,向世界昭示,东方巨龙觉醒了!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武昌陶子麟书坊刻书业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长江论坛》2008,(4):82-85
清末民初的湖北黄冈人陶子麟,以擅长刊刻宋元旧椠闻名于当时。清光绪年间,他在武昌设刻书坊,既自行刊印书藉,亦接受委托刻书,为近代藏家、文人学者如缪荃孙、刘世珩、刘承翰、董康、叶德辉、杨守敬诸人摹刻了大量的古籍和文集。本文论述了武昌陶子麟书坊刻书的品种、数量及其刻书特点。  相似文献   

18.
冷静 《世纪行》2007,(12):39-40
清末,武昌城区内书院甚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两湖书院、江汉书院、经心书院,时称“湖北三大书院”。兹将三大书院的有关情况,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企业家协会1995年年会在武昌召开1995年12月11—12日,湖北省企业家协会1995年年会在武昌召开。来自省内企业界的企业家和协会的会员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副省长孟庆平、原省顾委主任陈明、省社科联副主席陈放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杨志...  相似文献   

20.
柏振忠  明厚利 《理论月刊》2005,(2):F004-F004
2004年12月29日,湖北省经济学界第五次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在武昌召开,来自湖北省经济学界的代表以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共20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湖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后的《章程》”以及“省经团联第四届理事会财务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