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全面系统分析全球地缘政治现实基础上,基辛格力图为21世纪美国外交决策者提出较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他以现实主义政治观对美国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地区的论述鲜明地阐释出他的外交主张.在亚洲,他主张维持某种均势制衡的手段保持各国相互制衡,从而使美国在此获得相对优势.主张更新美日联盟,持续参与亚洲事务;维持在该地区军事存在,防止任一潜在对手独霸亚洲;要求结合理想主义手段,推进改革美国的现实利益.这些主张,在本质上是为美国谋求在该地区的"温和霸权"或"柔性霸权".  相似文献   

2.
新书信息     
《小康》2012,(10):97
正《论中国》亨利.基辛格中信出版社定价:68.00元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3.
媒体     
美国《新闻周刊》2011.5.23-30基辛格博士的中国处方 40年前,基辛格首次秘密访华,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地访问中国做准备。此后,基辛格先后50次到访中国。若将他的第一次破冰之行看作原点,时至今日,世界格局已经有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基辛格第六次访华引起风波1973年11月10日下午,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乘专机到达北京。几个月前,他刚刚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兼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美国国务卿。这是基辛格  相似文献   

5.
1971年,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时,从北京南苑机场到钓鱼台国宾馆的公路两边不时出现大幅标语: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相信那时的基辛格怎么也不会想到,37年后,他会带着家人来北京看奥运比赛;而当年接待基辛格来访的黄华,想象力再丰富,恐怕也不会构想出96岁的他与85岁的老朋友基辛格一家聚会的温馨场面。  相似文献   

6.
奥托.鲍威尔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其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包括阶级力量均势论、职能民主论、社会力量因素论、防御性暴力论和整体社会主义。总的来看,鲍威尔的思想体系属于改良主义,他的大部分结论不是在发展、超越马克思主义,而是背离了它。鲍威尔的思想对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世界秩序是基辛格长期关注的核心理论问题。基辛格希望通过对地缘政治均势结构的营造,实现某种主要大国均予以接受的世界秩序框架,从而实现稳定的合法化世界秩序的构建。基辛格强调要充分发挥外交的创造力,强调伟大的政治家要通过引领性创造性方式实现这种秩序构建,特别注重外交谈判的战略策略设计。21世纪初以来,越来越多的新兴力量和发展中世界力量的群体性崛起,传统的美欧强权再也无法主导国际政治的现实力量结构和未来走向。基辛格认为,当前世界秩序面临着源于合法性重新界定和权力均衡变化两种趋势的根本挑战,当今时代政治家们需要去思考世界秩序重建这一根本性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美西方战略家面对西方力量地位结构性衰减和国际格局历史性变迁的一种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06,(9):17-17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和苏联关系紧张,有一次在一个外交场合,赫鲁晓夫有意刁难和奚落周总理,说:“周总理,我和你有一个重大的不同,那就是我出身于无产阶级,而相反,你出身于资产阶级。”怎料到,才思敏捷的周总理立即反击:“但至少,我们都有一点相同的地方。”赫鲁晓夫报以好奇的眼光,周总理继续说,“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原来的阶级。”另外,还有个周总理和基辛格“过招”的故事。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曾给周总理出了一个难题,两人闲聊,冷不防基辛格出言突击:“我发觉我们美国人走路时总是抬起头,相反,你们中国人走路时,总喜欢低着头,…  相似文献   

9.
基辛格曾当面赞扬毛泽东创造了一个新词——纸老虎,但他不知道此非毛泽东首创,而是来自中国民间。1972年,基辛格当面赞扬毛泽东:"你创造了一个新词——纸老虎paper tiger!"但他不知道这个词语并非毛泽东首创,而是来自中国民间。至少在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10.
正基辛格早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进入政界从事战略研究工作。3年后,哈佛大学返聘基辛格为讲师,此后一直到1969年,基辛格历任哈佛大学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之职。1969年1月,基辛格离开哈佛大学,到华盛顿走马上任,担任尼克松总统的国务卿。正是在尼克松的任期内,基辛格促成了尼克松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使中美两国断绝20多年的外交关系得以恢复,一举成为世界瞩目的政治家、外  相似文献   

11.
史海一勺     
《乡音》2012,(2):48-48
乔冠华的外交才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就发表联合公报事宜,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唇枪舌剑,会场内的气氛一度异常紧张。一次,为缓和气氛,乔冠华先呷了一口咖啡,然后说:"(基辛格)博士,你出生于德国,我是在德国获得的学位,从这点上讲,我们应该有共同的地方。可是在哲学上,我喜欢黑格尔,你喜欢...  相似文献   

12.
“芬克斯”是耶路撒冷的一家西餐酒吧,它因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一段渊源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3.
4月10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指出,“谁都不要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也不要制造军事威胁,冲突要靠谈判解决”,他认为,如能妥善处理,“两岸军事冲突可以避免。” 当记者问及目前海峡两岸的冲突的危险性及70年代中美建交时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声明时,基辛格说,“准确地说,我和周恩来在联合声明中提到‘两岸中国人都确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当时确实是如此”。他认为,两岸的军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有事要找欧洲商量,该打电话给谁呢?”这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著名感慨。不过,随着2009年11月19日“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在布鲁塞尔欧盟特别峰会上新鲜出炉,基辛格的这个难题终于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15.
于宁宁  于耀洲 《人民论坛》2012,(35):242-243
东北亚地区是冷战后国际关系中利益与矛盾的焦点,中、美、日、俄四大国的力量在此博弈。美国霸权的存在及其推行的霸权均势战略与中俄制衡均势战略、蒙韩等距离伙伴均势外交策略,共同作用于东北亚地区,改变了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这些错综复杂的制衡关系致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整合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6.
12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驻科威特的美军士兵发表了一次演讲,一位士兵提问,为什么我们任期到了还无法按时回国?面对引起强烈共鸣议论纷纷的2000余名士兵,他只得说:“你们平静下来,平静下来。我已经是一个老人,需要理清思路……”拉姆斯菲尔德就这样把年轻的美国大兵糊弄过去了。拉姆斯菲尔德糟糕的回答被政敌一通奚落,但如果你认为他已年老昏聩就错了,拉姆斯菲尔德至今还是美国政界最强硬好战的鹰派旗帜。拉姆斯菲尔德早在42岁初入白宫任办公厅主任时,就显露出咄咄逼人到处插手的作风,据说当年基辛格曾挖苦他说:“你太太已经丈量…  相似文献   

17.
正他(习近平)仅用了一年半、两年就在中国拥有了这样的影响力,这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4年12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出席一个商界圆桌会议时表示我虽只同习近平主席见过几次面,但我对他的坚定意志和勇气印象深刻。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已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虽然实施这些举措不会一帆风顺,但我相信他有克服这些困难并领导中国向前发展的坚强意志和能力。——2013年7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访华期间评价习近平  相似文献   

18.
偶一 《小康》2014,(7):45-47
据说在1999年巴西有史以来最大的债务爆发后,巴西外长要求面见基辛格,但后者让他等了很长时间。于是巴西财长在见到基辛格后,忍不住抱怨说,"你不能因为一个没有历史的亚洲小国而慢待一个大国",而基辛格回答却是,"巴西有历史吗?"神秘的天赋异禀之国国人谈起巴西,估计首先想到的是其男足的优异战绩——在百度上搜索"巴西",头几页的结果几乎全部与足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美国资深记者哈洛伦在美《外交季刊》1996年春季号上写了一篇文章,说美国一直没有一项全面而连贯的亚洲政策。 4月中旬,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人就美国亚太战略政策询问基辛格,答称美国在十年之内难有清晰的亚太  相似文献   

20.
二战尚在进行中,美苏英三大国就着手规划战后秩序。美国主张修正的威尔逊主义的全球秩序观,苏联坚持基于领土和势力扩张的自身安全观,英国则强调均势基础之上的大国合作秩序观。战时三大国战后秩序观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分歧,并且均有一定的欧洲中心色彩。其中,美国对战后秩序规划的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