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吸毒人员后续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减少吸毒人员,巩固禁吸戒毒成果,是当前我们急需要探索的路子,而对那些戒毒人员复吸问题和后续生存教育问题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经调查研究认为:降低复吸率,巩固戒毒成果需要营造一个“洁净”的社会环境,创造就业条件,组织培训劳动技能,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同时实行社区戒毒管理模式,加强公安机关维护社区的治安力量和加大对复吸者的惩处力度,从而改变目前“吸毒———强戒———复吸———劳教———再强戒”的恶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发现,女性强戒人员吸毒生涯大致经历如下:因对毒品成瘾性和吸毒危害性认识不足而尝试吸毒,大部分曾经主动中止吸毒,但往往因毒友诱惑或生活压力而复吸。为此,应根据其吸毒生涯各阶段的特点进行精准预防:在吸毒初始期进行指定性预防;在吸毒扩张期和维持期,对她们进行系统毒品预防教育;在中止期,对有自愿戒毒意愿的吸毒人员进行专业戒毒治疗;在复吸期,需多方干预及全社会共同支持。  相似文献   

3.
吸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包括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实践证明,生理上的毒瘾戒除并不是很难,而心理上对毒品的渴求即“心瘾”却非常难戒断,会把人反复拖人复吸的恶性循环。因此,吸毒人员的心理矫治是戒毒康复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心理矫治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目前我国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心理矫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心理矫治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作用和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西省4县、市、区8家戒毒所及100例吸戒毒人员,20例吸毒人员家庭的实地调查访问,并结合缉毒工作实践,重点考察、分析了以下问题:(1)山西省目前吸戒毒问题的特点及工作难点。并特别对复吸问题予以关注和探讨。(2)山西省戒毒所概况及存在的主要困难。(3)关于吸毒防范问题。(4)关于戒毒所工作。调研工作和具体论证有其局限性。希望这一调研分析能对规范化进程中的戒毒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论“戒毒效能感”与戒毒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戒毒效能感,是吸毒人员对自己影响戒毒行为和效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它直接影响到戒毒效果。吸毒人员对戒毒行为的归因不同又影响到效能的强弱,因而要设法引导吸毒人员对戒毒结果作内归因,以强化其戒毒效能感。本文通过对(1)“戒毒效能感”提出的理论依据;(2)“戒毒效能感”对戒毒效果的影响;(3)“强化戒毒效能感在戒毒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的论述,试图为维持、巩固和提高戒毒效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戒毒人员脱毒后复吸率很高,半年内复吸率一般为90%-99%。戒毒人员复吸与吸毒者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以及与社会、家庭环境等方面有关。寻找引发复吸的主要原因和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是提高戒毒成功率,延长操守时间的根本途径。通过公安实践和文献调查的方法,研究我国戒毒人员复吸的相关问题,结合我国禁毒工作实际情况,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戒毒模式应为复吸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7.
戒毒法律制度的完善必须以戒毒人员戒毒的行为逻辑为基础。研究发现,戒毒人员戒毒的行为有一个从非正式组织到正式组织戒毒的过程。在作为隐性吸毒人员的时期,他们大多会选择在非正式组织场域进行戒毒,而当从隐性吸毒人员转化成为显性吸毒人员之后,他们进入到社区戒毒和强制戒毒场域。而在作为隐性吸毒人员时,他们戒毒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其中,家庭戒毒是最主要的选择。文章以我国《戒毒条例》为依据,反思了现行戒毒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禁毒法》中规定了社区戒毒模式,将一直由公安部门行使戒毒职责改为由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戒毒工作。这一新思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标志着我国新的戒毒制度的确立。但是,由于《戒毒条例》等配套法规、措施尚未出台,社区戒毒出现了颓势。社区戒毒工作要走出颓势,必须树立正确社区戒毒理念,加强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切实解决吸毒人员漏管失控现象,及时更新吸毒人员信息,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探究戒毒康复人员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复吸倾向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复吸倾向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64名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戒毒康复人员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及SCL-90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成人;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复吸倾向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复吸倾向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戒毒人员离开戒毒场所回归社会之后重新吸食毒品的问题,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联合国禁毒组织专家指出:全世界戒断海洛因的有效巩固率一般为5%。 目前,单纯的戒毒治疗,其戒断率是很低的。据一些资料表现,许多因素可影响戒毒后的复吸,尤其是短期戒毒。尽管现实中确实存在符合国际标准的真正戒断者,可复吸率仍然是有目共睹的不争的客观事实。广州的戒断率如何?到底我国的戒断率是多少?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归纳起来,复吸原因大致有6个方面……降低复吸率的措施也在逐步完善。广州市在1998年5月制定了《关于开展吸毒人员接茬帮教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如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定能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论心理戒毒     
毒品可能与大脑中引起兴奋的化学成分比较接近,戒除吸毒心理成瘾比较难。这主要表现在:吸毒带来的快感难以替代;吸毒快感的记忆难以消除;吸毒人员自我遗弃感强;吸毒人员的人格产生变异;戒毒人员经常受歧视。心理戒毒的对策有:增强戒毒意志;分散求毒注意力;培养戒毒者自尊心;矫正戒毒者自我中心的个性;同伴教育;挫折教育;正确对待戒毒者。心理戒毒者及其亲友则要注意制定计划,分初期、后期进行不同处置,并要结合康复治疗、治疗社区进行。  相似文献   

12.
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切实有效地引导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除毒瘾、防止复吸,是摆在我们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强制隔离戒毒流程的依据(一)法律依据《禁毒法》第43条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第31条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相似文献   

14.
在对131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毒友劝诱戒毒者的心理动机和经常采用的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对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时提高警惕、防止复吸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工作的意见》两份文件的要求,结合浙江省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运行现状,对浙江省病残吸毒人员收治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病残吸毒人员收治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毒品成瘾社会危害极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禁戒毒工作的深入开展,各戒毒机构非常重视对吸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正,普遍采用心理测量对吸毒人员心理行为进行评价,并为科学教育管理吸毒人员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策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工作存在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主动供述未被掌握的罪行,被判处轻刑后不再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个别吸毒人员自以为是自首轻罪,不惜编造假案,试图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中。实践中机械的强制戒毒期限、繁重的公安考核任务、不畅的司法行政衔接,直接导致吸毒人员以自首轻罪的方式规避强制戒毒。文章从加强对自首的动机、内容、旁证等多方筛查入手,重塑吸毒人员固定在戒毒所参加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以建立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为方向,做到确有犯罪的罚当其罪、需要强戒的科学戒毒。  相似文献   

18.
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戒断率可以达到100%,出所后家庭回归难、就业创业难、社会融入难、旧环境伤感以及老毒友诱惑,是影响戒断率、催化复吸率的重要因素。如何强化戒毒人员的主观意志与自控能力,帮教帮扶、弥补监督管控缺乏,预防其脱离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重新回到"老圈子",陷入"戒毒—复吸—再戒毒"的恶性循环,浙江省湖州市司法局探索了"四联四治"戒毒矫治社会化模式,通过加强部门对接,主动依托社会,汇聚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不断提升戒毒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戒毒人员戒毒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贯穿于戒毒的每个过程,影响着他们能否顺利参加戒毒治疗或完全停止吸毒。国内外研究表明,戒毒动机及动机的强度是影响戒毒人员成功戒毒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动机和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戒毒动机激发与维持的相关因素,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提高戒毒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强制隔离戒毒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吸毒问题远远不能通过社会自发予以有效地解决,吸毒行为必须受到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强制性戒毒法律制度的规制,以减少其社会危害.这种制度直接涉及国家禁毒行政部门对吸毒人员的行政管理关系,其中甚至包括相应行政机关对吸毒人员人身自由的限制或者剥夺,因此,从行政法角度对我国强制隔离戒毒进行制度层面的系统分析是符合相应的法理和立法宗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