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乌蒙散记     
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区历来发展缓慢,人们生活贫困。实行开放、改革政策以来,封闭的环境开始打破,只求自给的小生产经营开始转变,人民思想中的种种陈旧观念起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地处乌蒙山区腹地的云南昭通市作为全国18个集中贫困片区之一,11个县区中有10个是国家重点扶持县。“八七”扶贫攻坚虽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因生态贫困、财政贫困、文化贫困、生活贫困“四重贫困”交织,产生了一系列互相掣肘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乌蒙山区牛栏江畔土生土长的禄文斌,今年57岁,尽管已经当了13个年头的地委书记,却仍保留着乌蒙山区庄稼汉的泥土味:黝黑的脸瞠,朴素的衣着,嘴上经常叼根旱烟杆。他说;“我生长在乌蒙山区,愿做乌蒙山区脱贫致富的一块铺路石。” 1977年,禄文斌出任毕节地委第一书记时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的干部,一定要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毕节地区的贫困,在全国是出了名的。1987年8月的一天,他来到毕节县清丰乡,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一个拥有47个民族的贫困山区省。全省人口中87.8%是农民,平均每个农民不足1亩耕地,收入较低。研究贵州群众文化建设必须把研究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课题。这里想粗浅地提出一些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扬长避短的见解。贵州农村文化现状——贫困中有富饶 文化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受经济基础所制约的。贵州农村经济的贫困,带来农村文化的贫困,其  相似文献   

5.
地处云贵高原腹地的乌蒙山区是全区闻名的贫困地区。这块当年工农红军万里长征中留下光辉足迹的地方,脱贫致富的出路在哪里?1988年6月9日,国务院批准建立贵州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希望探索在这类贫困山区如何遏制人口增长、阻止生态  相似文献   

6.
王丽  骆飞  刘智强  谢樱  刘彤 《瞭望》2020,(17):52-53
“每天都在招聘网站上不停刷新.但旅游行业的招聘信息太少,心里有些慌。”受疫情影响,贵州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贫困大学生刘小霞原本紧张有序的毕业节奏被打乱,最近她用“海投”方式在网上求职,但回复寥寥。开学延迟、招聘萎缩、信息分散……今年高校毕业生求职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记者在贵州、湖南、陕西等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调查贵州贫困群体对农村扶贫政策及相关扶贫服务项目的具体评价,以及帮助贫困受助方摆脱贫困所产生的因素等,对从扶贫受助方的视角来考察农村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有着典型意义。在此基础上,完善扶贫工作制度建设、建立行为约束机制,使受助方参与扶贫项目过程,均可获得更加开阔的理性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8.
摆脱贫困的伟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0,(51)
2000年11目 30日这一天,距离我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完成还有30天,本刊驻贵州、山西、青海记者,分别走入三个贫困农民的家庭,感受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贫困,和为了摆脱贫困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在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普定县人大会议上,县长付京公布了以下数据:“八五”期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2%,比“七五”期间高6.9个百分点。其中199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3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比1991年增长7倍多。地处中国西部贫困带上的普定县,短短几年中实现了跳跃发展。一股渴望发展战胜贫困的希望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升腾。普定的经验已在贵州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0.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几句旧时形容贵州地形景况的俗语,虽颇为夸张,却也较凝练地道出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某些特点。我们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采访时,所到之处,都是山峦起伏、峰回路转,平川甚为鲜见;山岫间长年雾霭飘绕,偶尔放晴,倏忽又云霾当空。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所限,贵州历来闭塞、贫困、落后。全国解放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穷窘面貌尚未根本改观。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潮和商品经济的观念,已经冲决了闭锁的藩篱,在这一带引起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2021年,随着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深入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沂蒙山区等东中西部脱贫县区,全面了解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展、成效与难点、痛点.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职业教育扶贫充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有待加以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具体考察贵州职业教育参与农村精准扶贫过程存在怎样的基本问题,分析职业教育参与扶贫存在怎样的实践困境,并从根源上分析影响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有益于贵州职业教育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有效路径,进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总结分析贵州省2007、2008、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从人口学的视角,对贵州省自然灾害进行考察,发现:其一,随着国家扶贫标准的提高,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出现增加的现象,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其二,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以及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引发农村贫困的重要因素。这表明,贵州农村的贫困问题不是任何单一因素直接作用产生的,解决贵州农村贫困问题,需要从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教育理念等方面综合着力。  相似文献   

14.
“到贫困地区去”,这是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选择首次调研之地时的“特殊要求”。自5月6日起,何鲁丽率队在四川、贵州这两个全国有名的贫困大省,对农村扶贫攻坚情况、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及两个省的民革工作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深入调研。 不能让贫困进入21世纪 我国目前尚有近5000万的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本世纪剩下的不足三年的时间里,要使这些人脱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总结分析贵州省2007、2008、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从人口学的视角,对贵州省自然灾害进行考察,发现:其一,随着国家扶贫标准的提高,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出现增加的现象,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其二,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以及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引发农村贫困的重要因素.这表明,贵州农村的贫困问题不是任何单一因素直接作用产生的,解决贵州农村贫困问题,需要从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教育理念等方面综合着力.  相似文献   

16.
<正>汽车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车外雨雾朦胧,隐约可见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建筑点缀着苍翠的乌蒙山区。11月6日早上7点多,党的十九大代表、贵州省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启程赶往60多公里外的高官村,应邀为那里的干部宣讲十九大精神。我最大的精力在宣讲十九大精神上一个半小时的路途中,余留芬不停地接电  相似文献   

17.
相较于农村贫困,城市贫困是一种在空间上集聚的相对贫困,明晰它的空间特征、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等对于城市贫困的精准治理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应用Citespace科学文献可视化工具,对Web ofScience数据库中1052篇城市贫困主题的英文文献(1995—2019年)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912篇相关中文文献(1981—2019年)进行分析,可从空间视角总结国内外城市贫困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结果表明:研究趋势上,国外对于城市贫困研究的关注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国内城市贫困的研究起步较晚、增长幅度较大,但在关注度上出现倒U型结构;概念上,从空间视角定义城市贫困多是认为居住区内的人们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剥夺”;研究内容上,城市贫困空间的测量与识别、时空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及大数据的应用等是国内外城市贫困的研究热点;贫困空间的演变及成因上,受居住、种族和阶级隔离等多种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外的城市贫困呈现由内及外的郊区化现象,而国内城市贫困空间演化较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生活存在着贫困增长及其相反趋向,它包含物质意义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当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严重停滞或危机时,无论从哪种意义看,贫困增长的趋势都向着趋于严重的同一方向发展。当经济出现高涨时,从物质意义上看,在一定条件下,贫困增长的趋势会有所抑制;但从社会意义上看,只要在国民收入中,无产阶级所占绝对值不断减少,工人物质生活改善的程度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无产阶级贫困增长的趋势就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贫困仍然困扰着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我们共和国的版图上,仍有贫困涂下的刺眼色斑。扶贫,本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自1985年党中央倡导大规模扶贫以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4000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扶贫的成就能与中国相提并论。贫困这个怪物的形成,既有历史的、社会的、自然环境的因素,又有人口素质、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告别贫困,开拓未来,绝非一蹴而就的事。当我们看到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中西部地区仍未摆脱贫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连续七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上海港,孕育着一个持续20年的文化品牌——"8.15"爱心基金会。1996年5月,原上海港务局在贵州黔南州召开劳务基地工作会议,与会者被当地极其贫困的状况所1996震撼,大家形成共识,要从援建希望小学着手,为农民工子女成才脱贫创造条件。1997年8月15日,原上海港务局党1997 15日,原上海港务局党委召开爱心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议,决定在全港范围内动员各方力量捐款,在贵州黔南州荔波县和长顺县各建一个希望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