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第一,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是硬道理。通过发展经济采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把就业问题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既通过促进经济发展采扩大就业,又通过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筹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是山东省在复杂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环节.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引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拓展发展的新空间,提升发展的新水平,进一步扩大就业;在扩大就业的状态下,促进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进一步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的突出特点是明确提出。十五”期间把发展作为主题,为此,必须着重抓好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和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等几个重点环节。同时,还应当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这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采取配套措施,狠抓就业与再就业工作。2004年新增就业人员23.35万人,失业人员就业17.43万人,其中“4050”失业人员再就业5.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基本保持了全市就业局势的稳定,实现了扩大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立足根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发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但经济发展不可能自动解决所有的就业问题。因此,政府不能消极地等待市场自行配置人力资源,而必须有所作为,这是加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北…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湖南省是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面临的就业矛盾和压力更为突出,必须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执政为民的根本大事来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来落实。一、充分认识促进就业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扩大社会就业直接关系经济发展。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扩大社会就业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  相似文献   

6.
谢昌荣  华阳标  叶小兰 《求实》2001,(12):23-25
针对目前我国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 ,本文提出了扩大就业的几点理性思考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大力发展经济 ;加快建立和完善两个基础设施 ;加强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努力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7.
李青 《实事求是》2004,7(1):53-56
通过梳理分析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不同的就业政策及成效 ,指出应采取的政策取向 ;必须统筹兼顾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综合运用市场和政策两种手段解决就业问题 ,将扩大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全党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对于基层党委和政府来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致力于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实现充分就业,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就业矛盾十分突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是一件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存在的突出性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四是解决好城镇低学历青年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扩大再就业对于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扩大再就业,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努力。一、深化改革,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为扩大再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经济增长快慢是影响就业状况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从总量上看,改革过程中的较高经济…  相似文献   

12.
农业新特点与农村科技战略选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正成为新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基本着眼点。伴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正经历着从传统资源约束型产业向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型产业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大幅度地提高单位农业产出收益、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强农户应对多样化市场需求变化的技能,都迫切地要求科技进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认识和思考农业生产的新特点和科技发挥作用的机制与制度环境等基本问题,将有助于新时期农村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及重新定位。1.传统生产部门与农业的现代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3.
科技进步与增加就业存在着时间差。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往往从改造传统产业入手,造成工人大量失业,而新兴产业形成则需较长时间;新兴产业必须以资本为支撑,而资本的积聚必须有一个过程;科技进步使原有就业者失业,而失业者通过学习获得新的技能也需要一定时间。为缩短科技进步与增加就业的时间差,作者提出了三项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就业危机,也加剧了我国就业压力。我们要多管齐下,应对我国就业危机:兼顾“保增长”与“保就业”两个目标,实现以扩大就业为目的的经济增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统筹城乡就业,破解二元难题。  相似文献   

15.
百科文摘     
我国明年经济工作的五项主要任务一是继续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同内需求。二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基本思路是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三是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五是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宋摘)加入WTO有六大“利好”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活跃国内生产力,丰富同内市场品种,增加消费,扩大内需;二。扩大出口;三、参与世界贸易政策制订;四、扩大就业;五、吸引外资,估计两三年内可吸…  相似文献   

16.
当前,持续增加的就业压力要求我们解决就业的思路应有所创新。我们认为,应采取扩大就业需求与降低就业供给双管齐下的就业战略,对就业供求进行双向统筹协调。一、扩大就业需求,创造就业机会1、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从长远看,扩大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刺激需求,开拓市场,是增加就业总量的重要途径。但扩大投资应解决好以下几个矛盾:第一,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高投资、高增长与低效益、低就业的矛盾。将投资数量和质量统一起来,减少无效投资,否则扩大投资也会因投资浪费和效益差而不能增加就业岗位。第二,解决扩大投资与投…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大学生分配难、农民进城找工作难……就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大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分重视就业问题,第一次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并把增加就业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一并列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还进一步提出了扩大就业的思路、措施和要求,对此我们应该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多种矛盾交织的焦点。宁夏为扩大和稳定就业所采取的政策已显示出了实效,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总量呈稳步上升趋势。重视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缩小二元经济,城乡联动就业;选择适合自治区区情的工业化技术路线,适当兼顾就业;坚持市场导向,适度政府调控无疑成为宁夏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立仁 《唯实》2003,(2):22-24
就业是我国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对国家而言 ,标志着经济发展的质态和社会稳定的程度 ;对居民而言 ,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增减和生活质量的高低 ;这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从扩大就业这个问题寻思 ,要扩大就业关键在三产 ,而三产的巨大发展又取决于后三产的兴起。后三产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扩大社会就业的新空间。可以预见 ,十三亿人口的消费激活起来 ,由此引发的三产服务 ,特别是后三产的兴起 ,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就业空间 ,她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一、扩大就业的最大…  相似文献   

20.
王光栋 《求实》2005,(11):37-39
促进中部地区就业增长是缓解中部地区就业压力的根本。从实现就业增长的路径选择来说,中部地区一是要采用依托外源型发展模式,培育和完善外源型增长模式的市场经济环境,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二是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三是通过教育培训改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结构,提高本地区跨区域就业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跨区域劳务输出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