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由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原因,它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它是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东正教。我国宗教总体状况基本是稳定的,但近些年在一些地方发展比较快。现在全国信教群众约上亿人。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7)
正(接上期)实际上,基督教在欧洲一直扮演了"保姆宗教"角色,他习惯于告诉人们:不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等等。在古代,人们比较虔诚,但是在现代,在人类因为科学发展而信心爆棚的时代,在人类希望挣脱襁褓的时代,这种父母式的唠叨不休肯定受到人类的厌烦,这也是基督教在西方受到冷遇的原因之一。但它最开明、最重要的是,欧洲的基督教(天主教)信奉上帝,相信上帝能够普救  相似文献   

3.
一、走进教堂庙宇的待业青年 1979年下半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破坏了的党的宗教政策开始重新落实。上海几个基督教、天主教礼拜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玉佛寺等相继开放。两年多来,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是:一批15~30岁的青年参加了各种宗教活动。据统计:基督教清心堂每星期天举行的礼拜仪式,青年约占20~25%。沐恩堂地处市中  相似文献   

4.
新教是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新宗派,以及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众多宗派的统称、具体地说,它包括约150个宗派,其中的主流宗派是: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安五百宗。新教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例如,加尔顿通过对皇家学会的著名成员的调查发现:每10位科学家中有7位肯定是英格兰或苏格兰圣公会教徒,另外3位要么没有宗教信仰,要么信奉其他新教派别。默顿在他的《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卜书中,提供了下列材料:在巴黎科学院的外籍通讯院十名单上,没有任何一…  相似文献   

5.
雷丽平 《学理论》2010,(5):61-6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掀起了“东正教热”。东正教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东正教热”的出现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特别重视俄罗斯出现的“东正教热”,既要分析它的文化因素,也要认真总结苏联在宗教问题上的教训,引以为鉴,尤其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搞好政教关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时刻 《侨园》2013,(8):46-47
<正>太平天国战争时期以及攻克永安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是客家人实际生活的折射,也是客家人思想观念的反映,打上了客家文化的烙印。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客家人为主导力量的运动,主要领导人和初期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客家人,有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此六人是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都是广东客家人。本文就再聊聊太平天国时期的客家妇女。自明中叶以来,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相继传到中国,在传播宗教信仰的同时,亦办学校、开医院,开展各种社会文化事业,使得教区民众的生活发生很多变化,尤其是妇女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广东是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重点地区。地处山区的闽粤赣容家地区,接受西方宗教的时间晚于沿海地区。据研究,客家地区大规模接受西方宗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到客家偏远地区,对于人们的宗教生活、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7.
梅延多夫属于第二代俄罗斯流亡神学家 ,一方面他继承了第一代俄罗斯流亡神学家的基本的神学主题和使命 ,另一方面 ,在此基础上 ,他还结合了现代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神学思想 ,从他所处的特殊的环境出发 ,进行完全新的神学创造。其神学思想具有革新性 ,但东正教神学传统仍然是他的神学思想的主导 ,他几乎是流亡的俄罗斯神学的最后一位代言人。  一、东正教与西方基督教世界作为一名东正教的神父 ,梅延多夫对西方世界的世俗化问题十分敏感 ,体验颇深 ,他是这样来描述西方社会的世俗化心理的 :“也许 ,上帝在某个地方存在 ,这是可能的。但是 ,暂…  相似文献   

8.
罗伟虹 《党政论坛》2005,(11):24-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五大宗教相继恢复开办了宗教院校。目前有天主教佘山修院(大学本科)、泰来桥分院(中专)、七宝修女院(中专)、基督教华东神学院(大学本科)、上海佛学院(中专)和上海道学院(中专)等6所宗教院校,其中佘山修院为华东六省一市天主教区联合办学,华东神学院为华东四省一市基督教两会联合办学,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回原籍为教会服务,其余均为上海地方宗教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留在本市各宗教场所。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宗教现状的思考和对策河南大学政治系郑延泽在河南省,五大宗教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均有。佛教、道教已有近2千年的历史,基督教有100多年的历史。宗教在河南省广大群众中的影响相当广泛。当前河南省宗教状况在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还存在着一些...  相似文献   

10.
8月21日、中国五大宗教的7位主要负责人宣布,他们将组成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赴美国参加8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世界和平千年大会”。这是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最高级负责人的第一次出访和出席世界宗教界最高级别的会议,向世界宣讲备受误解的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大多深居简出、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领袖的美国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八月二十一日,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一踏上美国的土地,即受到广泛关注,各海外媒体向宗教领袖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尖锐而敏感”的问题,中国的宗教领袖们用…  相似文献   

11.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基督教在中日韩三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韩国已经成为其第一大宗教。比较三个国家基督教传播覆盖范围出现的差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主要与传入国的国情及基督教与其民族主义的关系、本土宗教的认同程度、教徒的社会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与俄国东正教"宗主教"(又译大牧首)基里尔一世2月12日在古巴会晤,并签署联合声明,被欧美媒体渲染为1054年基督教东西教会大分裂近千年后,双方领袖第一次聚首,中文传媒也依样照抄。其实这一说法颇有问题。罗马教宗固然是所有12亿天主教徒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宗教,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这五种宗教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众多的信徒,在群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伊斯兰教和佛教中的喇嘛教派和小乘教派,在某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曾经是全民信仰的宗教,同民族问题紧密相联,它们又具有世界性,在许多国家中有相当的势力和影响。我国的宗教,从社会政治方面考虑,涉及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宗教问题,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需要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借助“文明与野蛮”二元叙事为其现实政治服务。这种政治话语起源于西方文化的两大痼疾:一是普世性与排他性结合导致的等级性文明观,二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背离导致的“精神分裂症”。在殖民主义时期,“文明与野蛮”叙事主要由基督教宗教认同、白人种族主义及西方制订的国际法理论构成,并成为欧洲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在后殖民时期,这种“文明与野蛮”叙事的标准则日益从具象到抽象,更多借助将西方制度和价值观视为“现代性”“人权高于主权”等更抽象的标准,并服务于新帝国主义扩张。从结果看,这种文明标准通过制造“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叙事,人为将世界分为两个彼此隔绝、相互对立的世界。此外,“文明与野蛮”叙事还塑造出“反文明的文明观”,并由此导致整个世界日趋“野蛮化”,形成等级性世界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文明观”的产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田文林 《政治学研究》2023,(5):114-125+209-210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借助“文明与野蛮”二元叙事为其现实政治服务。这种政治话语起源于西方文化的两大痼疾:一是普世性与排他性结合导致的等级性文明观,二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背离导致的“精神分裂症”。在殖民主义时期,“文明与野蛮”叙事主要由基督教宗教认同、白人种族主义及西方制订的国际法理论构成,并成为欧洲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在后殖民时期,这种“文明与野蛮”叙事的标准则日益从具象到抽象,更多借助将西方制度和价值观视为“现代性”“人权高于主权”等更抽象的标准,并服务于新帝国主义扩张。从结果看,这种文明标准通过制造“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叙事,人为将世界分为两个彼此隔绝、相互对立的世界。此外,“文明与野蛮”叙事还塑造出“反文明的文明观”,并由此导致整个世界日趋“野蛮化”,形成等级性世界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文明观”的产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是一个种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传统多元的国家。华人占77%,马来人占15%,印度血统人占7%,其他少数民族占1%。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和马来语。居民信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等。为了使独立后的新加坡能够摆脱种族骚乱、宗教争斗、劳资纠纷和学期工潮的困扰,迅速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增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归宿感,新加坡下大力探索在全社会建立一个共同的,作为新加坡立国之本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向西方学习而不全盘西化,保持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而要去其糟粕,始终…  相似文献   

17.
贺麟的宗教观既不同于"五四"时期反宗教运动对宗教的态度,也不像其他新儒家人物那样主张以道德或哲学去取代宗教.他的宗教观所关注的不是对人格神的信仰,而是宗教精神特别是基督教精神的文化价值,目的在于会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之体,研究和借鉴西方文化必须以理性的态度转化和吸收基督教精神的精华,认识其与西方的科学、民主、工业化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以便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提供资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缅北界地区,繁衍生息着傈僳、怒、独龙、藏、勒墨(白族支系)、景颇、珞巴、门巴、僵人等众多民族。与其小聚居大杂居和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相对应,苯教、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先后传入,并与各少数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宗教并存共生、相互交融。本文通过对该区域内多民族多元宗教的互动关系进行历时性的梳理和共时性的比较,以传统、历程与现状三个维度研究多元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生态单元内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互动及其宗教文化的变迁特征。  相似文献   

19.
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来源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督教文化,二是近代自然法学派的权利政治观。具体而言,则包括四个方面:源自基督教罪感文化的人性幽暗意识,基督教二元政治观,自然法学说和契约论思想。由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和人性幽暗意识衍生出了权力悲观主义和制度设防理念;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基因经过多次嬗变导出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社会与国家的二元界分;自然法学说蕴含着自然权利的思想,并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评判现实政治法律制度正当性的正义体系;契约论则满足了人们关于政府来源合法性的道德追问,提出了国家产生于契约,政府权力应当分立并相互制约的思想。通过梳理上述四个要素与宪政民主的关系,意在说明,西方宪政民主是建立在西方特殊的政治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20.
从80年代初起,中国基督教会的规模开始逐渐扩大,根据政府宗教管理机构掌握的统计数字,我国目前有基督教徒700至1000万人。近年来,基督教会的活动已开始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即全国自上而下设立的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基督教协会,下限达到县(区)一级,负责教会内部事务。由于教徒人数增长较快,使现有的教堂设施出现不敷使用的情形,因此在热衷于教义“见证”的教徒之间,开始自发地形成了松散型的“家庭教会”组织。沈阳做为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基督教会的活动是有一定基础的。建国前中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