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2.
谢家林 《当代贵州》2011,(21):62-62
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或奋斗目标,但实际能身体力行并如愿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不少书是读者被书名或舆论的诱惑将其请到书架,而书的最终命运十有八九是被束之高阁。有书不想看、看不了无疑是一种尴尬的现象。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是显得太过功利,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福     
对于读书,我虽达不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境界,但对古人把读书列为“五福之首”还是颇为赞同的。每当倘徉于大师们洋洋洒洒的文字间,漫步于先哲们用心血凝成的结晶中,认真地思索,慢慢地转化为己有,继而去运用它,发挥它应有的能量时,我便会由哀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书是福。  相似文献   

4.
从小就开始读书,读了一辈子,开始是两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肯定有问题,但也说出了一定道理。第二句话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尽管有它的局限,但也表明了读书同地位、金钱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读书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哲学上讲,人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把自己的知识客观化、符号化,所以叫做客观知识。符号化的东西,比如一本书,当人这个肉体不在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劝学篇》中的这几句话,不知顛倒了古来多少的读书人士。他们“三更灯火五更鸡”,饱经“十年寒窗”之苦,呕心瀝血,大抵不外乎是为了金钱美女,衣食华堂,高官厚祿。总之,是为了身家个人的富贵享乐。其实,在几千年旧中国里,也只有少数读书人侥幸受宠于统治阶级,帮凶帮闲,得以“飞黄腾达”。而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发财发迹不过象黄粱一梦罢了。说近点,在国民觉反动统治时  相似文献   

6.
好书乃清泉     
易继强 《学习导报》2012,(21):48-48
好书是纤尘不染的清泉,捧一本好书犹如进入澄澈之境,让一泓清泉荡涤心中累积的尘垢、冲刷尘世的喧嚣,聆听清泉从心中流过的叮咚作响。也许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人教训已深刻地嵌入人们的脑海,  相似文献   

7.
好书乃清泉     
易继强 《新湘评论》2012,(21):48-48
好书是纤尘不染的清泉,捧一本好书犹如进入澄澈之境,让一泓清泉荡涤心中累积的尘垢、冲刷尘世的喧嚣,聆听清泉从心中流过的叮咚作响。也许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人教训已深刻地嵌入人们的脑海,  相似文献   

8.
你言我语     
仕而“优”则“学”?□孙信成中国古代实行的是科举考试,讲的是“学而优则仕”,于是古人常用“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劝勉别人。如今时代不同了,工农当家做了主人,对干部的要求也高了,讲求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一些同志随着职务...  相似文献   

9.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好奇。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知马?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作为爱读书之人,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人物传记类的,小说类的,历史类的,哲学类的……我书橱里塞满了各种类型的书,但简单来说便是两类,读完的和未读完的。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最初,我只是抱着好奇之心。但读着读着,我便开始“羞愧”起来。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1,(12):64-64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感、所悟,当我们品味文化大师的美妙文笔之时,可摸索其读书历程作为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指导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1.
读书赏风景     
读书,是中国传统家庭所恪守不移的信条。书中自有情和理,书中自有天和地,对于我是如此的诱惑,以至成为一道至真至美的亮丽风景。 读书使我懂得热爱人类。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病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以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只要翻开《贝多芬传》就会被他那永还给予人类是与善的心灵所震撼。贝多芬的作品乃至他的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就像他的命运交响曲一样,时常地萦绕在我的耳旁,丰富着我的思想,抚慰着我的心灵,教会我直面人生,教会我奋斗、攀登。 读书使我领略自然的可爱。 欧文·斯通的《起源》一…  相似文献   

12.
书趣     
《新长征》1995,(8)
书趣建华凭一个读书人的直觉,我感到读书又“回潮”了.早就想围绕读书写点什么,这例不大因为我想“赶潮”,而是自幼不解“书缘”,以书为友,真的是有些心里话要说。读书之好起于上小学之时,那时的乡下也读不到什么大书,想来不过是些连环画和一些英雄人物故事之类罢...  相似文献   

13.
一益读书是“药”。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人,只有读书,才能开茅塞、除陋见、获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性,展现“开卷有益”之光、展示“读书有益”之力、开创“学习有益”之局。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党政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统领者、决策者、指挥者,要克服愚、俗、庸,增强才、知、智,就要刻苦读书,坚持读书,终生读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抛弃卑琐走向崇高,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余玮 《党建文汇》2006,(8):54-54
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从养生保健方面来说,就是可使人开朗、消怒和化郁,提高时人生意义的认识.增强防病抗病的信心、决心和能力。因为读书是积极的思维方式,能使大脑产生一种叫做神经肽的高级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决定一个人灵魂的,不是他写了什么,而是他读过什么。"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这样写道。但凡古今中外集大成者皆有过"读书破万卷"的经历。我列举几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及那句曾震撼过我们心灵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到这话是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16.
何穰 《新湘评论》2005,(3):64-64
《读书镜》载,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内侍王继恩问故。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了。”象宋太祖这样的皇帝“偶有误失”,竟然怕“史官书之”,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17.
正我喜欢的作家毕淑敏女士说过—段话:读书的女人,较少持续地沦为悲苦,因为晓得天外有天,乾坤很大;读书的女人,较少无望地孤独惆怅,因为书是她们召之即来,永远不倦的朋友;读书的女人,较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赏,因为书让她们牢记个体只是恒河沙粒沧海一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也认为书籍是女人的营养配餐,能让女人心有一盏明灯,不会迷路;心有一扇小窗,让阳光照射进  相似文献   

18.
梁冬 《先锋队》2015,(7):38-39
近日翻阅读书笔记,一段话跃然眼前: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入口处,刻着17世纪一位诗人的警世名言:"当一个政权开始烧书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当一个政权开始禁言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灭亡。"当初读这段话,让人毛骨悚然。现今重读这段话,细细揣想,无不道理。书中有金,书中铸魂。多读书、读好书,大有裨益,教诲终生。读书,放飞梦想。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情有独钟。对任何  相似文献   

19.
宋真宗治吏     
马军 《前线》2014,(10):126-126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首传扬千年的《劝学诗》,因其极大的影响力,让他的作者宋真宗赵恒也成了名人。其实,这位真宗皇帝的成就可并非仅止于此,他的治吏也是很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20.
人世间的书,多如恒河沙数。于是,喜欢读书的人,便有了“书海夜航”、“书林折枝”、“坐拥书城”、“书山探宝”等等美丽而雅致的说法,使我深深向往。 遗憾的是,我不是博览群书的人。我的青少年时期,可说是书荒的年代,没有多少书好看,参加工作后,虽意识到自己读书太少想补课,但“谋生无奈日奔驰”,静下来读书的时间也很少。因此,对于我来说,“书海”太浩茫,“书林”太广袤,“书城”太幽深,“书山”太高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