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补液疗法,是指某些适应症需及时补充体内水、盐和葡萄糖等药物而言,正确、合理地使用补液疗法,在兽医临床上是能抢救许多急症和重危动物的一项有效的医疗措施。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补液疗法,包括胃肠补液、静脉补液、静脉输血和腹腔补液等,但研究报道不多,特别对野生动物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总结和提高。如各种野生动物的脱水与补液量的计算,选液和补液速度等,尚缺乏精确的可靠数据。补液疗法对家畜都能比较顺利地进行,但对野生动物(特别猛兽类)采用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是苯环已哌啶衍生物,主要是选择性地抑制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向新皮层投射而产生深度镇痛作用,具有安全、速效、短效、副作用小、使用简便等特点,已广泛用于兽医临床,特别是野生动物的麻醉保定。隆朋又名二甲苯胺噻嗪,为较理想的肌肉松弛剂,单用干草食兽的保定较为普遍,也作为肌松剂和其它麻醉药物配合使用(孙长义1985,朱模忠等1985)。氯胺酮、隆朋可以单独用于动物的麻醉保定,也可合用,以协同增强麻醉效果,减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活猪体外造瘘双向引流胆汁提取胆红素的研究中,对28头猪实施了胆囊造瘘手术。手术中根据麻醉药的来源及临床实际需要,对几种较常用的麻醉药进行了麻醉效果观察。 (一)静松灵临床麻醉效果现察 静松灵(Xylazini Hydroch loridum)为我国合成的中枢性肌松药,是一种非麻醉性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剂,具有安定、镇痛与催眠作用。多种家畜,特别是牛对此药敏感性最强,肌肉注射后10~20分钟即可见倒卧并进入嗜睡状态。作用可持续1小时以上,且不产生蓄积和毒副作用,反复多次使用其效力不减。近年来报道,用作猪全身麻醉也取得良  相似文献   

4.
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是近年来国内兽医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化学保定剂,对多种动物都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肌肉松弛和麻醉作用,但对动物的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也有一定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或动物个体敏感都可能产生过度的中枢抑制而危及动物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系由机体的内分泌腺(胰岛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市售的药用胰岛素多由动物的胰脏提取。人医多用来治疗糖尿病,兽医除用来作某些家畜的催肥外,临床很少应用。为了验证和探索胰岛素对家畜胃肠疾病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胰岛素治疗耕牛前胃弛缓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便于对野生动物进行疾病诊疗、资源利用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近年来我国有关单位对化学药物麻醉做了不少研究。但一般只能麻醉几十分钟,最多也不过数小时,需要较长时间的麻醉运输还未见有报道。我们在对虎、豹、熊猫、熊等动物进行一百多次的麻醉试验和应用的基础上,1980年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欧洲棕熊的较长距离的麻醉运输。 (一)一般情况 欧洲棕熊(Ursusarc-tos)是国际上保护动物之一,可以说是最大的食肉类动物,一般体重250~350公斤,性情凶猛,力气强大,捕捉运输要比狮、虎、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兽医激光手术期前麻醉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结果。根据激光的特性和兽医临床的特点,我们在传统的中兽医针灸学的经络学说和现代家畜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筛选并拟定了进行家畜激光麻醉的穴位组合——夹脊穴组,并且提出了适合兽医临床应用、有效而安全的家畜激光麻醉方法——兽医激光手术期前麻醉法。实验证明,采用夹脊穴组进行激光穴位刺激,能使家畜产生强而持久的镇痛后续效应;施行兽医激光手术期前麻醉,则能克服进行激光穴位刺激和手术操作的矛盾,保证手术顺利地进行。 其次,本文也提出了进行兽医激光手术期前麻醉的激光光源种类、强度(照射功率)、单个穴位最佳刺激时间、整个穴组的累积刺激量以及选择激光刺激穴位的依据等资料,可供今后开展家畜激光麻醉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麻醉新药不断出现。在兽医麻醉技术及药品方面,过去多追随人医,近年则有独特的迅速的发展的趋势。我国兽医界对这一现实也有所反应,国产盐酸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的创制成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不过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对引进新技术和仿制或创制新药品,做的还很不够,科学研究以及原理机制的探讨也甚感缺乏。本文兹简要叙述近代用于家畜及实验动物的主要麻醉剂,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和兽医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即日本裂体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蠕虫病之一。人和多种家畜及野生哺乳动物是该吸虫的宿主动物。从人体血吸虫病出发,常称这些动物为贮蓄宿主或保虫宿主。 (一)家畜作为日本血吸虫宿主动物的一般情况 1.宿主种类:据调查,我国能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家畜有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猪、犬和猫。其中以黄牛、水牛和猪为主,山羊、绵羊、犬和猫次之,马、驴、骡又次之。野生哺乳动物发现感染血吸虫的有刺猬、灰麝鼩、臭鼩鼱、野兔、赤腹松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三十年中,对动物构成潜在危害的环境污染物的种类迅速增加。目前最受注意的是放射性沉降幅照、工业排出物、燃烧发动机废气、农药、除莠剂和土壤消毒剂等。 这些物质进入我们的环境中,有些能被大气和地面水散布数千哩之远;有些分解缓慢,通过在几族动物的组织中积累而施展它们的毒性。由于由空气传带的有毒沉降物聚集于地面水和植被中,又由于野生动物和鱼类与它们的接触密切,所以这些动物可能在人和家畜受害以前便遭到杀伤。食肉的鱼、鸟和其他动物对某些积蓄性污染物的作用表现得最早,因为它们居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适于站立和横卧两种保定姿势施术的电针麻醉组穴,我们筛选出一组新的电针麻醉组穴——膊上、抢风组穴。并通过对64头实验动物和248头临床病畜的手术应用证明,该组穴应用于家畜腹侧部切开的腹腔脏器手术有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14头健康成年牛(水牛11头、黄牛3头)采用电针与肌注小剂量麻醉药相结合的针药复合麻醉,以探求更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电针与小剂量静松灵在保定宁复合麻醉与单一电针麻醉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对体温、脉搏和呼吸无明显影响;可明显地提高皮肤痛阈;可明显地减少流涎;可明显地提高肌松作用;手术后去除电针刺激,动物可以随即站立和行走,保持电针麻醉的优点。从而证明电针与小剂量静松灵或保定宁复合麻醉比单一电针麻醉优越,是一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食肉目共有八个科,所底动物能抓善咬,有些动物(如狮、虎、豹、熊)凶猛力大,有些动物(如小熊猫)胆小易惊,想要对食肉目动物进行检查诊断、外科手术和人工授精等,麻醉具有重要用途。 本文用氯胺酮麻醉剂对食肉目每一科中的主要代表动物进行麻醉,共计17种27只。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氯胺酮是一种非巴妥类麻醉剂,主要作用于丘脑-新皮层系统和大脑联络经路,选择性抑制小枢神经系统某些部位,对脑干网状结构影响少。该药奏效快,时效短。动物麻醉后,痛觉消灭。麻醉初期心率增加,血压略有上升,对呼吸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4.
嗜皮菌病的诊断及其病原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皮菌病(Dermatophilosis)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的一种动物皮肤传染病。此病由Van Saceghem于1915年首先在比属刚果(今扎伊尔)发现,并作了原始的描述,当时称之为“皮肤接触性传染”。后来在尼日利亚、英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加拿大、印度等许多国家均有报道。在美国于1961年才证明有此病流行。本病可见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牛、马、绵羊、山羊等家畜和鹿、斑马、羚羊等野生动物以及人的自然发病,家兔、豚鼠、小白鼠等均可实验感染。  相似文献   

15.
动物心脏活动能产生电现象,远在1887年已被Ludwig和Waller发现。Einthoven(1903)把这一现象用弦线电流计记录下来,给以解释,从而建立了心电图学的基础,现在,心电图已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在兽医学界,马的第一张心电图是由Thermaker(1910)完成的,尽管经过了几十年,但马的心电图在临床上尚未像人医那样得到广泛的应用,除了受家畜医院中设备条件所限之外,更主要的是家畜心电图学中的某些基本理论尚未得到解决。马心脏  相似文献   

16.
进行动物园野生动物疾病诊治、串笼运输、动物利用及生物学研究等工作,首先遇到的困难是保定问题。特别是猛兽狮、虎、豹等捕捉保定更为困难。国内近几年来用氯胺酮麻醉大熊猫已有成功的经验,而对老虎的麻醉,还未见有报道。我们为了找出一种对东北虎麻醉效果好、时间长、使用方便及安全幅度大的麻醉方法,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7.
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不仅对有些家畜家禽具有感染性,也可感染野生禽类和其他种类野生动物。本文则对近些年禽类以外其他种类野生动物中的鹦鹉衣原体感染情况作以摘要报道。(一)跳羚(Springbok)南非一人工饲养野生跳羚的牧场,在3个月时间内,65头中的46头跳羚发生死亡,其中包括成年和幼龄跳羚,VanDer Lugt等人(1988)对此疾病的病原作了研究,证实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脑脊髓炎、脑膜炎、肺炎、脑心肌脉管炎等疾病引起的,他们对其  相似文献   

18.
国外报道用育享宾、妥拉苏林等来拮抗隆朋,国内也报道用妥拉苏林对静松灵和保定宁麻醉犬、马、牛催醒获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将妥拉苏林和新斯的明复合一起取名为苏醒灵,经试验,不仅催醒作用更快,同时具有兴奋平滑肌的作用,临床试用表明,效果满意。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本所实验用健康马8匹(公马4匹,骟马3匹,母马1匹),体重230~420公斤(测量法)。 2.药品:苏醒灵注射液;10%妥拉苏林注射液;0.05%硫酸甲基新斯的明注射液(简称新斯的明);生理盐水,5%静松灵注射液。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 (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可以感染多种偶蹄家畜及野生动物 ,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 ,是影响动物产品 (包括动物 )国际贸易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 (FMDV) ,具有 7个血清型 ,型间互不交叉保护 ,型内各毒株间抗原变异大[1] ,这给FMD的预防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 ,研究FMDV的变异及其机理 ,对更好的预防以至消灭本病有重要意义。1 FMDV的分子结构及抗原性1.1 FMDV的分子结构 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 (Picor navirdae)、口蹄疫病毒属 (Aphthov…  相似文献   

20.
脾脏切除术在兽医科研工作中多被用于研究动物的某些血源性疾病、病原及其疫苗对动物的安全性等方面(Doerlty,1981)。国外有关脾脏切除术的报道有多篇(Dekock, 1926; Quinlan,1935;Witzel,1964),施术的动物包括马属动物、牛、羊、猪、狗。在国内有关家畜脾脏切除术的报道极少,只有一些兽医科学研究单位进行过马属动物等的脾脏切除术的尝试。最近陈德华等(1987)报道为了大量繁殖伊氏锥虫进行狗的脾脏切除术。1986年3月~1987年8月,笔者对5头黑白花奶牛,进行了脾脏切除术有关局部解剖、切口部位和手术方法的探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