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平基 《求索》2010,(12):50-52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这一法律概念在不同场合下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和制度内涵。自然资源全民所有并非法权概念,需要过渡到宪法上国家所有权以获得法律保护,宪法上国家所有权则需进一步转化为民法上国家所有权才能使自然资源作为民法上所有权的客体被支配。伴随着主权国家向国家法人的主体转化,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亦实现了转变。这为在其上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提供了可能,从而保障了自然资源效用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2.
国家所有权在物权法中的地位,不仅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反映,也是由国家所有权自身性质和物权法的私法性质所决定的。我国国有经济发展现状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要求物权法必须对国家所有权进行规范,以厘清国家所有权的各种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军 《理论月刊》2007,2(9):50-52
科学行使国家所有权,不仅是发展市场经济须解决的难点,也是我国《物权法》应规制的重点。长期以来,我国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呈现出国家双重法律人格的混同、直接性、行政化、等级性等特点。为消除由此而引致的弊端,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应区分国家的双重法律人格;由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专门性组织行使国家所有权;遵循平等原则;使国家所有权行使方式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并存;保持国家所有权行使方式的多样性与开发化。  相似文献   

4.
国家所有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所有权制度改革主要是沿着调整国家所有权的内部关系——国有资产管理关系的路径展开。国家所有权制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家所有权制度改革的趋势应为变革"大一统"的国家所有权制度为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的国家所有权制度,最终形成"一级政权、一级财政、一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物权法的制定以及国企改革的深入,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不断遭受质疑。国家双重法律人格的混同,造成了对国家所有权性质的误解,故应当区分国家的公法人格与私法人格,在行政体制外分离国家所有权与行政权,使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成为非行政性的经济行为,从而还原国家所有权的私权性质。  相似文献   

6.
施志源 《理论月刊》2015,(2):105-110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指国家对其所有的自然资源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所有"与"全民所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财产性等表明了其具有"物"的特征,将自然资源作为物权客体是适格的。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支配权是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核心。但支配权本身是抽象的权利,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支配权需要通过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四项权能来实现,这四项权能构成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刘文忠 《新东方》2004,(10):48-53
社会科学和哲学研究所有权和所有制问题由来已久,但是一直不能与经济学、法学的研究融合在一起,弱化了对社会政策的指导能力,导致不必要的分歧和争端。 从制度上对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问题进行探索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制度本身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激励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所有权民法保护的思想经历了特殊保护论、平等保护论和否定论这三种观点。分析这些思想的方法论,都有意无意地将私人所有权作为所有权的唯一类型;而所有权不仅包括私人所有权,也应当包括公共所有权。公共所有权具有不同于私人所有权的表现形式,国家所有权属于公共所有权的一种,因而其民法保护应当建构有别于私人所有权的思想和制度体系。国家所有权民法保护的核心是实现国家所有权的物权化,应当协调好其与公法保护的关系,具体方法包括按民事权利模式来设计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侵权行为追究民事赔偿责任以及按国有财产的功能规定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纯 《求索》2007,(11):102-104
我国国家所有权定位渊源于我国宪法第6条以及第7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④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宪法的这一规定常常被人们诠释为:我国公有削就是全民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进而简化为所有制即所有权。实际上,所有权制度仅仅涉及所有制部份利益关系的法律安排,并不能充当实现所有制全部目标的唯一工具。我国现行公有制所有权表现形态为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全民所有应当是公共所有(公有),属于公法性质的所有权,国家所有权应当属于民法上的所有权,是独立于公有之外的公有制的另一所有权表现形式。中国语境下的“公有”既不是“全民所有”,也不是“国家所有”不属于传统民法上的任何所有权类型。  相似文献   

10.
公物理论之中争议最大的即为公物所有权的法律性质问题:公物所有权究竟是公法所有权还是私法所有权?抑或避开公私法的争论,另辟蹊径,从功能角度谈公物管理权?提出概括性管理权就能够解决此问题吗?结合我国特殊的所有权制度,从国家、集体和私人的角度来讨论公物所有权问题,并对公物所有权与国家所有权进行辨析,论证公物所有权为民法所有权,在当前制度下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痼疾,各国也都无一例外地将惩治贪污腐败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治理工作。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预防和惩治官员贪污腐败行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立法和执法经验,被称之为“阳光法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立法过程中,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曾倍受关注,但遗憾的是最终未能将其列入。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任务仍任重道远的情况下,应尽快将这一制度纳入公务员法或单独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12.
所有权保留是对移转所有权设定特定条件的法律制度,它广泛地运用于分期付款买卖中,由于其具有担保价金给付的功能,故被交易习惯、判例法乃至成文法确认为担保制度之一。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一般肯认所有权保留是一种债法上的担保,大多将其限定在买卖的范畴予以规范。我国的所有权保留也规定在《合同法》之中。本文分析了我国《合同法》中对所有权保留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荣如侠 《前沿》2005,(8):160-162
通过对比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几种学说,本文采用三元论说。并在此基础上对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部分所有权以及对基于成员权而产生的对于建筑物本身的管理即现代各国物业管理立法模式的比较和浅要的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关于物业管理的立法模式应采取的立法模式选择和设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一鸣 《人民论坛》2014,(1):132-134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分类调整可以厘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与传统民法所有权之间的关系.以权利客体的分类为标准建立权利体系,建立面向公共利益的自然资源国家公产制度和公私兼顾的自然资源国家私产制度,既能保持民法固有的逻辑体系,又使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不同于传统相邻关系,是立体的相邻关系,是以共有为媒介的相邻关系,是法定和意定相结合的相邻关系,即包含财产利益,也包含人格利益。我国《物权法》忽视了上述特殊性,仅仅沿袭了《民法通则》中关于传统相邻关系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大量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纠纷的裁判,适用相邻关系的一般原则作为判案依据。立法应当增加"显性"法定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类型,详细规定其权利义务内容和法律后果,并对意定相邻关系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所有权、产权、出资人权利、股东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财产和对于企业财产的权利,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石。对于企业财产的权利.虽然称谓不一,而且权利边界划分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所有权、产权、出资人权利、股东权利是四个最基本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一国法院对另一主权国家做出缺席判决会面临政治风险和撤销判决的风险。一些国家已经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采取了诸多预防此种风险的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特殊程序性条件、谨慎审查国家豁免因素、完善的缺席判决撤销制度等。这些措施将会为我国未来的国家豁免立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一介 《思想战线》2002,28(4):110-114
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的上地改革运动以后形成的 ,它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是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现状和实际的 ,虽然将来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 ,农地集体所有权的内容和含义会发生重大变化 ,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维持农地的集体所有权或社区所有权 ,仍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分裂国家是危害国家安全的严重犯罪,古今中外均将分裂国家的行为予以入罪并配以重刑。中外刑法的反分裂立法有其共同性,但也有显著差异。我国现行立法法定刑结构科学合理,但对分裂行为的规制不够合理,完善现行立法应拆解现有罪名、进一步明确罪状、将组织、领导、参加分裂国家组织行为单独“入罪”,从而重构分裂行为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20.
土地农村集体所有权的存在在历史上起到过相当积极的作用,但对当前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若仍然按照计划经济年代的模式来确定农村集体土地并不妥当。由于村主体在法律上和实践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加上集体所有的形式与实际间的矛盾,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束缚,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法制的完善。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进行改革,从实际的土地所有权转变成形式的土地所有权,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土地权益,最终取消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全部转为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