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以前,新加坡的教育施行单语教育。当时华校和英校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楚河汉界,互不相关。英校不教华文,华校不教英文;由于华校的教学媒介语是华语,因此当时的华校生,华文程度远比目前的一般学生高出许多。1956年,新加坡《各党派教育报告书》中规定:每间学校至少必须开设两门语文课,如:华文和英文、英文和马来文,或英文和其他语文。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从此掀开序幕。华校以华文作为第一语文,英文为第二语文;英校以英文作为第一语文,华文或马来文或淡米尔文为第二语文;马来学校以马来文作为第一语文,英文为第二语文。当时…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华文教育事业始于我国同治、道光年间。一百多年来,随着柬政局的变化,几起几落。被称为华文教育黄金时代的50—60年代,全柬有230所华校,学生5万多。70年代以后,步入低谷,到1974年,不仅华文教育被全面禁止,连华侨在公开场合讲华语也被禁止了。90年代以来,随着柬埔寨政府实施经济开放,多元文化政策,华文教育开始复苏,进入了一个新生的历史时期。一、恢复的过程1990年12月20日柬华理事会成立的一天,在金边“首都大会堂”门额上,堂堂正正挂起了用柬文和华文书写的“柬华理事会成立典礼”大幅横额,标志着使用华文…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菲律宾从1983年8月阿基诺被杀之后爆发了一场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最后导致了马科斯政权的垮台。在马科斯长达20年的统治时期,菲律宾经济虽然在七十年代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这种发展的背后隐伏着不少爆发危机的潜在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菲律宾的对外依赖问题与马科斯的对内集权问题,最后谈这些问题对今后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依赖外界提供发展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4.
回应挑战:走向21世纪的东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以来,东南亚爆发了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已经对跨世纪的东盟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全面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东盟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的抉择。一、金融危机后东盟面临的主要挑战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一次规模大、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对东盟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东盟面临的挑战也是全方位的。1.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大的和较大的衰退。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衰退。1996年,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除了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短期的粮食自给甚至略有出口之外,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菲律宾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菲律宾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预测菲律宾粮食生产的前景及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人口迁移与性产业相互推动,促使越来越多的女性移民卷入性产业。如今,性产业的蔓延与繁荣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引起各国政府与相关非政府组织的极大关注。因此,治理性产业的法律与公共政策也成为亚太地区国家与公民社会讨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菲律宾妇女海外性工作者与菲律宾NGO的社会行动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妇女移民在跨国迁移中的角色、地位与社会、性别危机,以及公民社会参与性产业的社会治理行动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全人类正在面临、而且越来越紧迫的问题,它正日益成为有关学者、政策制定者、商界甚至普通白”性关注的焦点。为了具体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拟从菲律宾的实例出发。首先介绍战后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环境变化情况,然后着亟分析三者之间相互作见的机制,最后讨论菲律宾政府及相关部门为解决有关问题所做的努力及其成效。一、经济、人口和环境发展的状况1.战后菲律宾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950-40年为7%,1960-70年为5.1%,1970…  相似文献   

8.
解放神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拉丁美洲的一种基督教社会主义思潮,自诞生以来,对亚洲、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转变与社会实践带来巨大影响。一方面,解放神学直接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天主教会关注穷人的困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探索穷人获得解放的途径;另一方面,解放神学不可避免地面临处境化与本土化的适应与挑战。菲律宾作为亚洲重要的天主教国家,菲律宾的天主教会在解放神学的影响下,积极探索解放神学对菲律宾社会的适应,对解放神学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与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解放神学的理论,而且积极地推动了解放神学在亚洲社会的实践,对当代菲律宾的社会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殖民扩张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扩张早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菲律宾、美国和西班牙,对西属菲律宾殖民统治制度的研究,一直是20世纪许多西班牙殖民史和菲律宾历史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战后菲律宾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行“菲化政策”,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菲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加快同化、放宽入籍、充分利用”为主。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菲政府注意到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采取各项有利于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措施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资菲律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菲经济的迅速发展。菲政府各个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后果及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7月以来,泰国爆发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很快席卷东南亚,导致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四国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股市狂跌,经济大滑坡。这场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大大超出人们的意料,目前,金融危机仍在肆虐东南亚国家。法国经济学家指出,东南亚出现的事态,“不是一场金融危机,而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看金融上的问题,而应从广角度,深层次来看待和分析这场金融危机,并从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2.
1986年2月22日至25日,马尼拉爆发了推翻马科斯统治的“二月革命”。菲律宾恢复了民主政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80年代末以来,菲律宾对义务教育、中等和高等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一、宪法有关免费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新规定与菲律宾联邦时期制定的一部宪法(1935年)和马科斯统治时期颁布的一部宪法、(1973年)相比较,1987年的宪法关于免费教育的规定,有新的提法。1935年宪法提出“提供至少是免费的公立初等小学教育”。1973年宪法已将免费教育提高到“公立小学教育”,并且提出在经济条件许可地区,“建立和维持一个免费公立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设立在菲律宾大马尼拉区的加洛干市菲华义诊中心、马尼拉市华人区义诊中心和巴西市菲华义诊中心于80年代中后期相继成立。十年间,三个华人义诊中心通过定点和巡回医疗等方式,免费为数十万菲律宾贫困人民施疹并赠药,深得菲律宾低层人民的高度评价。笔者于1995年2月至8月在菲律宾从事研究期间曾多次走访了三个菲华义诊中心,并对就诊病人进行了采访。本文拟展示三个菲华义诊中心的基本情况、特点,剖析菲华义诊中心兴起与发展的背景及其社会影响。一、三个菲华义诊中心概述(一)加洛于市菲华义诊中心加洛干市菲华义诊中心创立于1985年5月1…  相似文献   

14.
陈建宁 《东南亚》2005,(1):44-4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菲律宾进行了四次关税改革,在降低税率和结构优化方面都走在东盟国家的前列。本文主要回顾这四次改革的历程,并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评析。一、改革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菲律宾关税制度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是应对国际组织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一)来自国际组织的压力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世界市场的剧烈变动,一次产品的贸易条件恶化,菲律宾依赖初级农矿产品出口的贸易结构受到很大冲击。①加上菲律宾自身产业政策的失误,国际收支恶化,欠下了大量外债。为了获得国际组织的资金…  相似文献   

15.
引言 本文旨在考察1990年菲律宾的大公司,并对国内不同种族和民族的经济地位和企业活动进行分析。受考察和比较的族群包括:(1)华裔菲律宾人,即众所周知的在企业界起主导作用的族群;(2)其他菲律宾人,主要指西班牙裔菲律宾人和当地菲律宾人;(3)主要由美国人、欧洲人和日本人构成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外国企业界。鉴于一部分大公司属政府所有,它们将作为单独的类别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徐淑华 《东南亚》2003,(3):25-32
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的一种形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其流动速度加快 ,规模日益扩大。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 ,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实行吸引外资、利用外资的政策 ,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为外商来中国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在菲律宾的对华投资中 ,主体则是菲律宾华人。本文就菲律宾华人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作一概要的探讨。一、菲律宾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与发展1 970年代中期以来 ,中菲两国都调整了各自的发展政策 ,双方经济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 979年 8月 ,菲律宾海外…  相似文献   

17.
1983年8月21日,菲律宾政府的反对党领袖,前参议员贝尼尼奥·阿基诺在流亡美国三年之后返回菲律宾,在大马尼拉国际机场遭到了暗杀。这一事件在菲律宾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政府政界人士也表示了愤慨。本文试图分析阿基诺事件之所以会掀起菲律宾社会反马科斯政府浪潮的社会背景以及该事件对菲律宾政局的影响。 (一) 阿基诺事件使菲律宾社会陷于动荡不安之中,各界人士义愤填膺,把阿基诺之死归咎于马科斯政权。数千名大学生举行了抗议集会,数百万人为阿基诺送葬,由反对派组  相似文献   

18.
援引菲律宾某报的话 ,2003年对菲律宾来说是“十分挑战的一年”。政治上内忧不断 ,但可喜的是菲律宾在本年度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美国宣布菲律宾为非北约的主要盟友 ,直接巩固了阿罗约的执政地位。经济上菲律宾取得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成绩 ,不过成绩与问题并存。外交上由于有美国的影响 ,菲律宾显得更加活跃 ,收获甚丰。阿罗约曾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 ,2003年菲律宾的工作重点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铲除腐败现象。这两大目标里 ,阿罗约至少兑现了一项 ,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上任至今 ,阿政府总共创造了317.5万个就业岗…  相似文献   

19.
从七十年代初起,菲律宾南部穆斯林聚居区不断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场持续十几年的政治动乱使菲律宾各种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给东南亚地区政局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从而引起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密切关注。历届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均曾呼吁菲律宾政府和穆斯林武装力量举行和平谈判。但是,由于双方坚持各自提出的条件,一直未能就穆斯林自治问题达成协议。今天,棉兰老岛依然战火纷飞,苏禄海滨处处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20.
周波涛 《东南亚》2004,(2):22-27
东亚债券市场按照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 3个层次 :属于第一层次的有香港和新加坡 ,属于第二层次的有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 ,属于第三层次的有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① 在东亚这些国家中 ,菲律宾的发展情况较为特殊 :债券市场在 70年代初就开始起步 ,而且在亚洲是除日本和中国外的最大外币债券发行国。但是 ,1 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 ,在东亚其他国家 (如马来西亚和泰国等 )债券市场迅速发展起来的时候 ,菲律宾债券市场却停滞不前。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菲律宾债券市场的发展滞后 ,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一、菲律宾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菲律宾债券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