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冷战末期以来,中国积极推进中缅政治合作,加大对缅经济技术援助,扩大在缅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这些举措使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印度认为,中国“南下”缅甸对其在缅利益、国家安全以及“东向”政策的实施构成了挑战,遂通过政治拉拢、插手南海问题等措施,意图干扰中国“南下”缅甸的进程。中印在缅利益碰撞,不仅使两国在缅甸的合作难以开展,也促使缅甸加快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以期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在其国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马燕冰 《亚非纵横》2012,(3):45-51,60,62
近年来,缅甸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逐步实现政府执政和国家发展的转型。缅甸的政治改革措施前所未有,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收到了一些积极效果。未来,缅甸的改革进程将继续推进,但面临诸多深层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会对中缅关系造成一定影响,但中缅双方的合作主流不会改变,中缅关系发展大势向好。  相似文献   

3.
浅析东盟对缅甸政策的变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盟吸纳缅甸入盟后,对缅甸奉行“建设性接触”政策,反对联合国安理会介入缅甸问题,一度成为缅甸抵御西方压力的主要屏障。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缅甸国内的一些原因,使东盟受到一定影响。面对来自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东盟一些成员国对缅甸问题有不同意见,要求东盟调整对缅政策的呼声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2011年11月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标志着美国政府20多年来对缅实施的单边制裁政策发生了里程碑式的转向。本文认为,实现双边外交关系正常化、有条件解除对缅经济制裁和加大对缅甸社会的渗透,成为美国对缅新政策的三根支柱。美国对缅政策调整受到双方国内和国际政治因素的推动,其关系正常化总体有利于地区稳定和发展,同时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和不确定性,美缅要建立真正的战略互信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5.
泰国《曼谷邮报》2月27日发表专栏文章,就泰国政府对缅甸军政府的政策作了剖析。文章称,泰国的对缅政策由总理办公室、外交部、内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制定,但长期来从未一致过。一般认为,总理办公室和外交部更同情缅甸的民运。因此,外交部常受到其它各部门指责,缅甸军政府也对它颇为不满,竭力削弱其在缅泰关系上的作用和影响。1993年9月泰国外交部长访缅没取得任何成就,而泰国军方人士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分别访缅却大获成功。泰国内务部在决定对外政策上的影响也由于差瓦利将军政治上的失落而急剧下降,使泰国家安全委员会可以畅行无阻地把其对缅政策作为国家外交政策加以推行。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缅甸实行“务实接触”政策,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与缅加强接触,两国关系逐渐回暖.美国改善与缅关系主要出于自身战略与现实利益的需要.缅甸新政府推行民主改革则为美政策调整提供了客观条件.未来,美缅关系有望持续改善,缅甸改革进程和美国国内政治等因素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祝湘辉 《东南亚》2010,(2):76-80
第三次英缅战争后,英国以殖民统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对掸、克钦、钦和克耶等山区少数民族的行政制度,其主要宗旨为:保留各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和经济体制、土司制度,维持当地民族上层原有的特权和地位,通过他们对山区实行间接控制和统治。这种政策以牺牲缅甸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为代价,人为扩大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缅甸在构建多民族国家时面临着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李晨阳 《和平与发展》2012,(2):29-37,71
缅甸2010年大选之前,中缅关系中中国较长时期是缅甸最重要的伙伴,但中缅关系中矛盾也始终存在,缅甸也一直在谋求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2010年缅甸大选之后,中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态势,但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以及西方国家与缅甸关系的改善对中缅关系的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未来中缅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依然存在,中缅还将继续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但中国在众多大国对缅关系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缅甸在中缅双边关系中的主动性会上升。  相似文献   

9.
自1988年缅甸发生政变、军人政权上台执政之后,美国就以“民主”、“人权”为由,对缅甸政府进行孤立、制裁,同时支持缅甸国内民主势力发展,企图以压促变,使缅甸政权更迭,进而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西方民主式国家。然而,20多年的制裁并未取得美国期望中的结果,中国以及中缅关系的快速发展却使美国感到巨大压力,因此美国调整对缅政策,接触与制裁并举,企图以此促成缅甸的变革,同时离间中缅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后,日本就对缅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日缅特殊关系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强化,日缅特殊关系的发展延续是日缅两国维护各自利益的产物。虽然日本为确立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政治大国奠定基础,从而维系特殊的日缅关系,但其未来走向仍将受到其ODA政策变化、缅甸对外开放政策和贸易政策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