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文叶飞  张凤琴 《当代贵州》2013,(8):I0002-I0002
黄龙翻滚,威风八面;鞭炮震天,火光四射。2月24日元宵节,在被喻为"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的德江,县城里舞龙、炸龙活动激情似火,热闹非凡,近20万各族群众共聚一堂,欢度元宵。中午12时刚过,县城主干道开始沸腾,锣鼓  相似文献   

2.
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将被断送。苏军攻克柏林。日本天皇的《终战昭书》。日本政府代表签字投降。福建受降地点:马尾、石码。人民群众欢庆抗战胜利的鞭炮、锣鼓。延安《解放日报》社论  相似文献   

3.
(由8—10名老汉表演,红衬衫,白裤子,凉礼帽,文明棍。用山东琴书或豫剧曲调演唱) 合唱:鞭炮齐鸣锣鼓响,团场处处披盛装, 载歌载舞庆佳节,老汉我上台把歌唱。 四十年前红旗扬,一路高歌进新疆, 万古荒原扎下根,节衣缩食建农场。  相似文献   

4.
抬着"爱民如子、为官清廉"的锦旗,拉开135名村民庄重签名的红布横幅,点燃鞭炮,敲响锣鼓,200多名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将红花佩戴在他的胸前,紧紧拉住他的手,依依不舍地说:"余书记,我们离不开您!"今年3月的一天,邛崃市银杏乡的老百姓自发地用这种民间隆重的礼节在乡政府门前为即将离任的乡党委书记余平送行.  相似文献   

5.
1949年5月20日是湖北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这一天,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军区在原孝感县花园镇(今为孝昌县城关镇)同时宣告成立。古老的荆楚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时光虽然流逝了45年,但荆楚儿女为庆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所擂响的阵阵锣鼓、鸣放的串串鞭炮以及此起彼伏的歌声、口号声却犹在人们耳边迴荡……1948年冬至翌年春,举  相似文献   

6.
过年本质上是一种感情的抒发,精神的放松。不要看老百姓平日里规行矩步,过年的时候花样就出来了。酒肉要吃,鞭炮要放,锣鼓要闹,秧歌要扭,车幺妹要逗,至于玩龙灯,更需要喷焰火,打铁花,玩龙的人着火窑裤,赤膊其身,一个劲地在火花中跳……据说一年中就得这样忘却一切地狂欢一次,才有利于除病保健,才有利于来年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劳动。  相似文献   

7.
甘犁 《红岩春秋》2008,(6):93-95
过年本质上是一种感情的抒发,精神的放松。不要看老百姓平日里规行矩步,过年的时候花样就出来了。酒肉要吃,鞭炮要放,锣鼓要闹,秧歌要扭,“车幺妹”要逗,至于玩龙灯,更需要喷焰火,打“铁花”,玩龙的人着“火窑裤”,赤膊其身,一个劲地在火花中跳……据说一年中就得这样忘却一切地狂欢一次,才有利于除病保健,才有利于来年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寿州锣鼓贺新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州锣鼓,是古城寿县人节庆活动的主角。寿州锣鼓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时期,《诗经》中有"淮水汤汤,锣鼓沧沧"的句子。寿州锣鼓就是楚文化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表演者以大胆夸张的动作为依托,以大锣、花鼓、小钹、小手锣等乐器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相似文献   

9.
文叶飞  罗翔  蔡大常 《当代贵州》2010,(7):I0001-I0001
<正>德江土家"炸龙灯"文化活动是德江土家人的千年传承,寄托着世代土家人迎春接福、驱邪避灾、趋利避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蕴涵着特殊地域下的本土文化精神。"神龙在手,敬奉天地;神龙在心,普天同庆;舞动神龙,风调雨顺;欢炸神龙,盛世太平。"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德江县都要进行这项颇具土家民族特色的"炸龙灯"表演。当晚,人山人海,表演者只穿短裤,沿街舞着长龙,人们便将备好的鞭炮和自制的烟火,对准龙头、龙身、龙尾猛炸,团团火花在舞龙者身上翻滚。舞龙结束后,还要向天祭祀,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意是让龙回归龙宫,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吉祥。  相似文献   

10.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又称"宣汉县薅草锣鼓",流传于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集地宣汉县境内,是劳动生产、声乐、器乐相结合的一种奇特艺术形式,展现了当地土家族人在田地间薅草时边打锣鼓边唱歌的场景,既传承了巴人古乐,又原生态地保留了古巴人生活习俗,属川东特有的民间文化现象.2008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11.
每逢8月10日,乐亭县胡常各庄村的男女老少就身着盛装,家家摆酒设宴,邀集亲朋好友聚会。一临近中午,整个小村还噼里啪啦燃放起鞭炮,敲响庆祝胜利的锣鼓,扭起喜庆的秧歌,处处弥漫着浓烈的节日气息。这天是该村的“英雄节”,这一节日延续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了。据村里上了岁数的人介绍:农历七月初三是旧时昌(黎)、滦(南)、乐(亭)一带民间盛行的“雨水节”,这里的先民们总要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龙王爷普降甘霖。记得1945年8月10日,正值农历七月初三“雨水节”,那天黎明大约四五点钟光景,天刚一擦亮,村民胡老四到村外拾粪,一出庄就发现有一…  相似文献   

12.
吴作明 《新长征》2008,(2):64-64
我对鞭炮情有独衷,如今步入花甲之年,仍童心不改,逢年过节对燃放鞭炮特感兴趣。尤其是对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的鞭炮,更让我心花怒放,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节,尽管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远道归来与我们一道过年,我依然没有买一挂鞭炮、一枚彩弹。算起来,我已有20多年没有放过一个鞭炮了,但我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遗憾。我和我的家人完全变成了"旁观者"。有时,我看见有人那么"起劲"、那么"投入"地放炮,甚至对放炮寄予了那么多的"感情",竟觉得有点滑稽。小时候家里经济很拮据,但我还是有买一两挂小鞭炮、三四个"二踢脚"过年的记忆。记得那时候,一挂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张两位穿着工作服、站在寒风中举着心愿卡的老年环卫工图片,在朋友圈中被刷屏分享:年轻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这张图片转发很广,很多网友表示支持。不过,随之而来的一张图,让人颇为矛盾。一位低着头沉思的卖鞭炮大爷,被配上了旁白:请大家多买点  相似文献   

15.
儿时的鞭炮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9):91-93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过去的孩子对这两样东西情有独钟,如今的情形却大有改变。现在的孩子对鞭炮的兴趣已经大大减弱了,倒是一些大人对过年放鞭炮越来越起劲,做生意的盼着来年生意红火财源广进,普通百姓幻想着驱逐邪气交上好运,鞭炮是越放越多越放越大。每年春节这种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弥漫全城的火药味、撒满街头的鞭炮花都让我想起小时候这个年味十足的时节放鞭炮所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一 1949年8月,华中重镇武汉迎来了江城人民久盼的人民解放军那喧天的锣鼓,那动人的秧歌,那男女老少脸上绽开的笑靥,无不昭示:武汉解放了! 欢庆的锣鼓道出了武汉人民迎接解放的心声,而对于国民党特务胡孑民来说,那重重的鼓槌似乎砸  相似文献   

17.
在张广财岭余脉的七峰山脚下,有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村庄——五常市冲河镇旭日村.2011年9月6日一大早,前来村里修路的工人看到尚未竣工的水泥路面上比往日多了一层红彤彤的鞭炮纸屑,不免有些诧异:“咦——不年不节的,啥事儿放了这么多鞭炮?”一位村民自豪地告诉他:“昨晚儿党支部换届选举,李书记又连任了.”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15日上午,农七师一三○团城北社区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老年秧歌队翩翩起舞,农七师及团工会、妇联、团机关干部及社区居民500余人在隆重集会。只见横幅上写着全国‘平安家庭’示  相似文献   

19.
怡情滋味     
《党的生活(青海)》2014,(2):F0002-F0002
年·情 一份念家的牵挂 在鞭炮声中唤你回家 火红的窗花映照蓉悦的脸颊 灰黄的尘土带来新年的芳华 热腾的饺子盛满感恩和想念 喧天的锣鼓奏出喜悦和热情  相似文献   

20.
聆听钟声     
雄浑而悠扬的元旦钟声响起来了!伴随着春雪滚过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伴随着热烈的鞭炮走进华夏民族的万户千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