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的减灾史第一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很长一个时期都是赈灾为主,封建帝王的"祭天求恕"、"防灾吏制",民国时期的治水工程、赈灾扶民。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以  相似文献   

2.
龚卫国  ;贺正楚 《求索》2008,(9):18-20
赈灾物资筹集是赈灾物资管理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赈灾物资筹集是政府应对灾情而依法对灾区进行赈灾所需物资的筹措,其实质是政府调动物质资源,按照赈灾活动的需要,为灾区提供经济支持,目前,赈灾物资的主要筹集方式包括调用防灾储备物资、征收征用救灾物资、紧急扩产救灾物资、赈灾物资市场化采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赈灾物资的筹集应采取市场化取向。  相似文献   

3.
郑亚红 《前沿》2011,(18):183-185
1877、187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灾荒之一——"丁戊奇荒",新教传教士以赈灾活动为契机,构建自身正面形象。通过赈灾这一具体历史情境中的接触,中国人对传教士的认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从抵触到部分了解,但是传教士还要继续面对如何被中国接纳这一问题。从此可看,中西文化交融是任重而道远的。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人大常委会按照"有时间做事、有场所处事、有经费办事"的要求,全面推进"人大代表工作日"活动,有效地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为此,他们建立和完善了"四项机制"。建立保障机制高港区人大常委会按照每3—5名人大代表为一组的要求,把区域内185名市、区人大代表,分为32个片区。在全区7个镇街分别建立了"人大代表之家",作为代表学习、培训的场所;在89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人大代表工作室"。  相似文献   

5.
陈郴 《同舟共进》2008,(10):28-29
汶川大地震过去100多天了。作为政协委员,我曾两次参加四川和甘肃的赈灾活动,历时半个月,行程艰苦。互联网上说的"政协委员欲下跪求油"一事就与我有关。2008年5月24日,汕头市存心善堂7辆载着150万元赈灾物资的  相似文献   

6.
吸取中国古、近代地震赈灾中的经验教训姚清林,马宗晋(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古、近代的地震赈灾,有经验,也有教训。从中可使我们认识到,地震赈灾必须做到有制、有别、有系统配合、有备。所谓有制,就是要形成一种科学的赈灾规范。象清朝的赈灾,有一些“常例”...  相似文献   

7.
古城合肥的新崛起程东亮据《中国城市手册》载,合肥在汉代即为"全国18个较大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古城开始了新的振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洪波大潮推动下,合肥城市建设高潮迭起,成绩卓著。今日之合肥不仅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促进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近几年,从2006年发布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到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脚步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9.
干旱与沙尘暴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与沙尘暴预警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过50年的努力建立了4000多个各类气象站,气象部门开展了干旱与沙尘暴监测、预报预测、卫星遥感监测等工作。中国气象局于2001年3月1日,正式开展了全国沙尘暴预警预报服务工作,2002年成立了第一届全国沙尘暴专家委员会,并筹措资金进行全  相似文献   

10.
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整个国家动用了大量人财物等资源,对灾区进行赈灾活动,其中包括前期的抢救生命和已经开始的重建生活的工作。我们注意到,这些以政府唱主角的赈灾和重建活动,有一个与已往大大小小的赈灾活动不同的内容是,各级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如NGO、NPO、志愿组织等组织,不仅支援了大量人力物力,还专门派出了大量心理医生和心理教师。  相似文献   

11.
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法治",从"依法治国"到"依宪治国",从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轨迹来看,一字之差,理念提升,跨越65载。 从"人治"到"法制" 新中国的法治历程,首先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  相似文献   

12.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李霞新中国第一部汽车的产地是长春;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在长春。长春至今因第一汽车制造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而成为"汽车城"和"电影城"。这座位于东北大平原心脏的吉林省省会,既有它曲折的历史,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正如同城内仍然保存的那...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依据唐代人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并结合其它史料,就唐太宗贞观(627-649年)时期赈灾、防灾和减灾的指导思想、决策过程、社会效果、赈灾的目标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民本思想是当时赈灾的指导思想,减灾与赈灾并重是贞观年间最基本的措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是贞观时期减灾、赈灾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钟瑜 《今日海南》2014,(8):32-33
<正>7月24日晚,由中共海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主办和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承办的"我们风雨同行"——海南省7·18超强台风赈灾义演晚会在海南省广播电视总台1000平方米的演播大厅中直播。两个小时的赈灾义演,催人泪下,震撼人心。晚会现场,众多企业和个人积极响应,整场晚会共募捐到2.4亿元善款,见证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善心、热心。义演感动观众,爱心汇聚海南  相似文献   

15.
可顺祥 《创造》2012,(8):62-65
峨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云南省43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十一五"以来,峨山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充分找准自身县情特点,围绕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王宇明 《前沿》2011,(14):139-141
本文重点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处理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的三大措施——制定处理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的政策、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与民主改革形成新型劳资关系、发挥工会协调劳资关系的作用;并分析了建国初期执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7日至14日,对应邀赴台参加“海峡两岸中学教育论坛”的79名武汉市教育参访团成员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日子。期间的赈灾、参访、交流、联欢等场面,令参访团成员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遭受灾荒,国民政府作为当时的执政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赈灾活动,但赈灾的态度是被动消极的,赈灾的结果是无力的,究其原因,与当时复杂的国内、国际和蒋介石个人因素等方面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65年前,民建响应"五一口号",标志着民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了自身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65年来,民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竭诚奋斗,作出了重要贡献。响应"五一口号"是民建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为了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在港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女参政权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女参政权利刍议罗萍,王春阁美国未来学家约·奈斯比特将"妇女跻身领导层的十年"作为90年代的十个新趋向之一,预示了这将成为2000年的大趋势。妇女参政已成为世界潮流,不少国家妇女已登上最高领导层。中国妇女参政状况怎样?一、中国妇女参政的现实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