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良法与民主——兼评拉兹的法治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健 《中外法学》1999,(4):22-28
<正> 在法学界对法治(the rule of law)的各种解说中,英国法学家约瑟夫·拉兹(Joseph Raz)的观点代表了一种倾向。他在其代表作《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The Authorityof law——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的第十一章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法治的看法,并在该章前言中集中地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法治是良法之治,那么解释它的性质就是提出一套完整的社会哲学。但是若是那样,这一术语也就失去了任何用途。仅仅为了去发现信奉法治就是相信良善应当获胜,是不必求助于法治的。法治是一个政治理想,一个法律制度或者缺乏、或者多多少少地拥有这一理想。此乃共识。同时可以认为,法治只是一个法律制度可能拥有以及据以评判该制度的优点之一。它不应与民主、正义、平等(法律或其他事物面前的)、种  相似文献   

2.
法治本身不是过程,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当然这种社会治理模式可以是理念上的未来蓝图,也可以是现实中的制度范式和生活实践:而法治化或者说对法治的追求探索才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西方国家法治化的不同进路说明法治化可以有不同的路径选择.中国的法治化应在充分认识国情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投资基金法》的制定已成为我国金融法发展的焦点之一,同时,我国已开始发行开放式基金。这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对投资基金法理构造进行剖析从而选择适合我国的方案。本文拟对公司型与契约型基金、封闭式与开放式基金进行分析,建议我国应选择模式并展望基金发展。  一、公司型投资基金  公司型投资基金(简称“公司型基金”)以美国为代表,其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定投资公司是“……主要从事证券投资、再投资、交易业务的实体”,或从事该类业务且其40%以上资产由“投资证券”组成的实体。投资公司可采取公司、信托、合伙…  相似文献   

4.
戴雪的法治观内含行政自由裁量权与法治的关系这一论题,后来历经詹宁斯、哈耶克、韦德的批判与承继,强调法治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而不是否定行政自由裁量权,已成为共识,由此展示出对戴雪法治观的发展。但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如何在行政效率与法的正义之间实现最佳的平衡则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法治社会——中国法治进程的最终目标——兼评郭道晖先生的《法的时代精神》●李双元肖北庚党的十五大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21世纪的“法治时代”。中国法治时代呼唤时代的法学,...  相似文献   

6.
Civil权利既不是所谓的民事权利、公民权利、民权,也不是郑君贤教授所说的“个人的自然权利”、“私人权利”。Civil权利实际上就是“贱民”不能享受的“贵民权利”。它历来都是法律强行规定的权利,而不是自然的先天的权利。它含有私人权利,但它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7.
三种法治观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先秦法家所倡行的“任法而治”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阐述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法治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等 ,是讨论法治时经常提到的三种法治观。虽然这三种法治观都被称作“法治” ,但在治国目的、政治基础、人性假设、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十年文革后,中国向何处去,怎样走。很多人受西方启蒙思想家影响,自然地又想起了法治之路。他们强烈地反对人治,主张在中国必须搞法治,舍此就会亡党亡国,其疾呼之烈超过了中国以往任何时期。因为,这是中国政治经验和血的教训的总结。许多人设想,如果解放后就建立起法治就不会有十年浩劫;如果有西方模式的法治,中国早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是在政府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呼声更是学界思想的主流。见诸报端重复率最高的词汇除了市场就是法治和法制,好像经济混乱、社会秩序不稳、社会风气不良、文化市场泛黄等等都需要法治这一良方来解决。似乎各种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都是法制不完备造成的。因而各种社会问题一  相似文献   

9.
李政辉 《法治研究》2013,82(10):71-78
募捐不能完全包含于传统民法的赠与制度中,它具有公共属性,从而应接受政府的管制。我国现阶段广泛使用的"公募权"并非一种民事权利,而应归为职责。英美国家对募捐皆采政府管制的立场,可分为许可型与信息公示型,两者具有内在相通之处。我国现有地方立法无力全面规范募捐,未来的统一立法应采信息公示型模式。结合我国已有制度条件,我国募捐管制模式可概括为:主体类型区分;强化信息公示;监管机构的过程控制权。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初中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战略目标,并经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为“法治国家”的社会秩序模式之后,关于中国社会秩序到底选择何种模式结构又一度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来自人类学、社会学和法学界的部分学者对作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法治国家”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而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不同认识上。本文在介绍了费孝通先生40年代对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主要特征———“礼治秩序”的观点之后,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进行了分析,概括为“多元混合秩序”结构,并评介了两种不同的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现实的认识。最后提出了作者关于“应然社会秩序”与“实然社会秩序”———这一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认识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魏志学 《中国司法》2005,1(8):84-88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过程中,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法治也同样面临着从传统型法治向现代型法治的创造性转换。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如果说日趋完备的法律体制和日益健全的法律制度,正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话,那么中国的法治之路还只能说刚刚开始,其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宪法和法律远没有真正树立起应有的权威。从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看,笔者认为:实施宪政才是转型时期中国法治道路模式的理想选择。一、民主宪政为何在中国未能实施(一)法治意识薄弱,是民主宪政未能实施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驱动:中国法治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行政与法》2004,(3):44-46
在中国法治化进程中,我们必须以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作为法治的前提,以市民社会的建构驱动中国的法治化进程,运用法律维护市民社会的自律、自治与独立,明确国家权力行使的根据、范围、界限和程序,将实现市民社会的自治作为中国法治发展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3.
法律从根本上讲只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克利福德·吉尔兹说,“我始终认为……法律就是地方性知识”。这里所谓的地方性知识,一般包括二层意思:一是指任何特定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二是指在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情境,包括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文化与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国家行为不得不面对着国家法治、国际法治和全球法治三种法治模式共存的国际规范结构.三种法治模式的理念不同、内容不同、对国家行为的要求及规范各有不同,必将引发国家行为如何选择适用法律的问题.对此,国家行为应以利益平衡为现实出发点,以效力层次为优先适用法律的依据,以实质法治意义上的良法为选择法律的前提,以形式法治意义上的善治为选择“行为模式”的标准,以应对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法治模式与中国法治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法治就成为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根据《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法治”(RULEOFLAW)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能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它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这些原则一般...  相似文献   

16.
温辉 《中国检察官》2014,(13):21-2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持稳定能力。"那么,什么是法治思维,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检察官应具有怎样的法治思维,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一、法治的提出与发展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既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也意味着中国共  相似文献   

17.
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以后,法家代表人物就成为这个阶级的代言人。及至地主阶级逐步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以后,法家的法治理论也日益走向成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通过与文族保守派的论战,为法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后来慎到与申不害又从“术”与“势”这两个侧面对法家学说予  相似文献   

18.
李拥军 《法学家》2024,(1):1-14+191
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的主体性。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思维方式传统决定或影响着一个国家法治模式的选择和法治道路的走向。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核心特征在于“合”,而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核心特征则在于“分”。西方的思维方式传统成就了其严密封闭的法律体系和司法适用;中国的思维方式传统孕育了其开放性、实用性的法律结构和司法适用。当今世界,中西方思维方式开始走到一起,西方法学对形式化的法律体系和司法模式进行了反思。当下中国在从传统迈向现代的过程中,确实需要思维方式转换,但这种转换绝不是中西方本源性思维方式的简单置换,而是要实现思维方式融合后的升华。在综合性思维方式下,中国的法治模式应该具有自己的面相。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不仅具有国家价值,成为治国方略,法治同时还具有超国家价值,能够成为治世之方略。然而,由于缺少规则平台和裁决机构这两个法治的基本前提,东亚法治还只能是一种愿景。当前,东亚最为可取的是采取条约协同模式协调区内事务。  相似文献   

20.
"从契约到身份"在"从身份到契约"基础上的历史重构是人类法治文明史的又一次飞跃,其蕴台着利益均衡、实质平等、诚实信用等现代法治价值理念.适应时代潮流,中国现代法治建设需构建整体契约框架下的有限身份的法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