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清泉 《传承》2010,(12):142-14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侵害时有发生。然而,往往因为当事人不适格而导致公共利益得不到救济,因此,在我国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就尤为必要。为此,从公益诉讼的概念、我国建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如何构建公益诉讼制度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侵害时有发生.然而,往往因为当事人不适格而导致公共利益得不到救济,因此,在我国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就尤为必要.为此,从公益诉讼的概念、我国建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如何构建公益诉讼制度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胡唯哲 《浙江人大》2012,(Z1):58-6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公众利益的社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司法途径维护公众利益?2011年10月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这意味着公益诉讼有望获得立法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公益诉讼写入新《民事诉讼法》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众多学者对公益诉讼的主体、类型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讨论,一致的看法是公益诉讼的适用需待司法解释和诉讼实践的充实.笔者认为解决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于对这种诉讼的诉讼客体的清晰描述,即诉讼标的的确定.确定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有两个路径:一是将公共利益在实体法上作权利化描述,以此为公益诉讼提起主体提供直接的提示;二是为解燃眉之急在既有的实体法范畴内,将公益诉讼视为法定的诉讼担当,由司法解释划出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诉讼实施权边界.  相似文献   

5.
民事公益诉讼是公益诉讼的一个分支,许多国家的诉讼或相关的法律中均已有所体现。但对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尚缺乏系统性,而且随着权利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民事公益诉讼问题的系统研究将日益显得重要。检察机关的公益代表性从根本上确立其正当性,而人民主权理论和权力制约理论则从法治的高度奠定了其深层法哲学依据。通过对国内外的司法实践之比较,本文试图就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其他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公益诉讼制度发源于古罗马,并在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立法确认和发展.我国目前立法对公益诉讼没有作任何规定,但在实践中此类案件却很多,由此出现了立法和现实的脱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应该从道义上、法律上和物质上支持个人和组织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益诉讼案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共利益保护的紧迫需要。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公益诉讼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王毅 《人民论坛》2011,(7):132-133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以及民众的愈发关注,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我国现行法律及法制环境不利于公益诉讼的理论发展和司法实践的正常运行,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应该坚持环境权入宪、诉讼主体多元化,净化公益诉讼运行环境,努力建立成熟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杨萍  姚维红 《青年论坛》2008,(1):110-1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公益诉讼日渐增多。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公益诉讼具有必要性。公益的界定是公益诉讼的起点,明确起诉主体和限定受案范围等是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类环境危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公益诉讼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构建中,由谁作为诉讼的启动主体,一直以来颇受争议。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和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我国当前应尽快建立以检察机关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陈慧 《前进论坛》2010,(2):17-18
自有人类诞生以来,生态问题就一直伴随人类。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征服自然欲望的盲目膨胀,人类开始肆无忌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现代技术的无限制运用,对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增加的追求,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的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地区性的、分散性的环境问题开始演变为全国性的、综合性的环境危机,并由此带来了较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损失,我国的太湖“蓝藻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2.
索文娟 《桂海论丛》2007,23(1):84-86
环境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建立健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保护环境公益,推动行政权法制化有重要意义。构建原告资格及制定相应的制度,赋予公民、社会团体、检察院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的权利,是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如环境污染、侵害消费者权益、侵犯受教育权等问题层出不穷,法学界对公益诉讼的立法呼声不断高涨,司法实务界对公益诉讼也进行了各种试点,最终被纳入《民事诉讼法》,但关于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过于概括,不具有可操作性。笔者希望以已有的民事公益诉讼实践为基础,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公益诉讼相关配套制度构建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是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近年来陆续涌现的公益诉讼个案正好反映了这种需求。为解决公益诉讼制度面临的本土化问题,本文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现状及法制传统出发论述了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就诉讼主体选择等具体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诉讼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为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成为保护环境、实现环境权益的重要手段。环境公益诉讼包括环境公益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在当前“环境危机”深刻化、复杂化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王涛 《淮海论坛》2009,(4):36-37
近年来,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屡屡出现,并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益诉讼的鼻祖公认是王海。他先是知假买假,然后索赔,后来这种行为被称为公益诉讼。但究竟如何从法律上界定公益诉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双又一双手齐刷刷地伸向蔚蓝的天空,在众多力量的推动下,编织阳光公益诉讼的梦想,公益诉讼的天窗终于打开了,法治的阳光照进了公益诉讼。我们仿佛听到了民众借此表达诉求、维护公共利益的脚步声。对公益诉讼制度的期许我们通过一个立体、喜庆而又沉甸甸的“公”字,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公”是《民主与法制》第二期聚焦的关键字。1996年,福建龙岩人丘建东,因当地电信部门没有执行夜间长途电话半价收费的规定,将电话局告上法庭,从而拉开了我国公益诉讼的序幕。此后,越来越多的公民、律师以及社会组织加入了公益诉讼的行列,为公益而战。然而,由于这些社会力量缺乏作为法律主体起诉的依据,大多被法院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5,(7)
<正>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要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我省检察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现实需求,依托司法办案开展公益诉讼探索。2011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公益保护案件4295件,帮助挽回国有资产或公益损失30亿余元,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和社会公  相似文献   

19.
帅恒 《公民导刊》2012,(2):32-34
2011年10月底,备受关注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自民诉法1982年"试行"、1991年"转正"以来,仅在2007年有过一次"小修"。而此次修订,则触及了民诉制度的诸多环节,堪称一次较大规模的"中修"。此次民诉法修改,不仅有旧机制的改善,更有新制度的构建,其中最顺应社会呼声的突破,莫过于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然而,艰难的公益诉讼现状与保守的法律制度设计之间的巨大鸿沟,又使公益诉讼成了此次民诉修法最大的争议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与会委员围绕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加大对恶意诉讼惩治力度、规范民事再审程序、强化法律监督机制、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等问题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在此,本刊特将委员的真知灼见实录摘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