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与融合,形成了对中国古典文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禅宗文化。禅宗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为文人士大夫所吸收,在他们所创作的园林艺术中得到充分表现。文中从禅宗美学、意境等方面作出理论阐述,进而对园林中的禅宗意境进行解读,从一个新的角度探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茶叶及茶文化传到日本之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日本茶文化茶道,茶道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传播到日本有三个高潮时期,以中国禅文化传入为契机,受其影响、刺激,与日本本土神道教相结合,在经过不断地改进后,与传统礼仪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礼仪规范,程序复杂的艺术形式。而人们可以通过茶道繁琐正规的程式修炼。达到修生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老庄哲学对中国茶道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老庄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无为思想"以及"和的思想"对中国茶道的影响。在茶道中,人们通过品茶,实现人生境界的超越,达到真善美的美好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4.
《雪·人》是美国著名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代表作,全诗通篇只有一个句子,极具整体感和画面感,体现了东方禅宗美。文中根据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来汉译《雪·人》,以求最大程度地保留和移植《雪·人》原语作品的禅宗文化、再现原语作品的音美、形美及意美、实现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功能等值,希望为后来译者汉译史蒂文斯其它禅诗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大同,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古都之一。这些城市光环的形成,有政治、军事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万里茶道正是借助了大同古城人文环境和经济实力成就了明末至民初的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6.
佛教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于汉代由印度传入我国,近2000年来,与我国的本土文化道教、儒学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最为突出的是佛教禅宗在中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并与道教和儒家学说互相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禅宗佛学文化和丛林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很大的作用,并延伸和扩展到整个文学、艺术、建筑、教育等领域。研究汉传佛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进一步使人看到祖国大陆和台湾的佛教同祖同源,法脉一家,能够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同时,也可以逐步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促进世界和平服务。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荼道主张荼人要谦虚、互敬,以诚相待,注重精神上的交流。一次茶会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次完美演绎,同时它填补了现世的残缺,让在现实生活中苟延残喘的人们获得暂时的解脱。而茶道中的“家元”对于茶道的普及、发展、传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作为禅宗伦理经典的《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坛经》作为禅宗经典也是一部禅宗伦理典籍,佛教作为伦理性宗教的特点在《坛经》中得到突出的体现.《坛经》建构起了禅宗伦理的道德形上学,即心性论或人性论的三主题:心性清净、本有佛性、本有智慧;又以如来藏理论解释了恶对于人的本性显现的障碍作用,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道德认识的内省式方向:明自心、见自性,以及道德修行的无修之修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禅是宗教,诗是文学,禅诗的结合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禅诗既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一块瑰宝。本文以中国古代高僧的禅诗为切入点,得出中国禅宗发展为入世佛教、人间佛教是禅诗得以兴盛的重要因素,并从几种典型的禅诗进一步探讨禅诗所显露出来的艺术美学禅宗境界。  相似文献   

10.
禅宗与书法的渊源颇深,在“宋人尚意”的书法思想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从禅宗与“尚意”的关系和“尚意”的书家代表来看,禅宗对“宋人尚意”书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佛教本是一种外在超越性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内在超越精神的影响下,逐渐从外在超越走向内在超越.<红楼梦>中,妙玉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正在于中土佛教(禅宗)的内在超越性.她虽然不断修炼,但难以断除心中的情欲.在世俗之情的挑动下,其内心之欲一再被唤起,"情既相逢必主淫",以致走火入魔,最终沉沦于世俗的"皮肤淫滥"之中.  相似文献   

12.
禅宗在初唐时期开始兴盛,在其中国本土化以后,对中唐大诗人诗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信奉佛教的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透出禅意。透过王维的诗作可以看到禅宗在中国初、中唐时的兴盛;佛教与诗的相互影响;王维的具体诗例和他对佛教吸收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13.
按照现时流行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既然如此,女性在其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呢?笔者认为,通过对传统文化发生、发展或衍续过程的历史考察,便可以发现,女性在其中的作用,不仅不是微不足道的,而是举足轻重的.一、女牲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与意义(一)女性在中国传统文化初期建构中的作用与意义1、女性在文明社会初期文化建构中的基础作用与意义.根据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一般都是渐进的和连续的.也就是说,一种较先进和高级的文化是以较原始和低级阶段的文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也只能是以原始社会的文化为基础、原型和模本发生和发展而来.如果能够证明女性对于原始文化的主导作用及其对文化的凝聚、积淀和标志意义,那么,讲女性对于文明社会时期文化具有着基础、原型与模本作用和意义,也就顺理成章.而这一点是有足够的证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反分裂斗争中,文化认同因素影响深远,需要予以积极掌控.一方面,需要在不同文化间建立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的氛围与制度支持,以国家主体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应对分裂势力制造的文化隔离;另一方面,要防止以不当的政策和措施刺激国家主体文化建设中的逆向因素.既要在文化间的交流中强调域外文化的内化即中国化,也要慎重处理地方文化中的原生地认同与本土化中的外向问题.此外,如何在加强文化交流的同时建构文化价值共识,也是国家文化认同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生存论美学替代本质论美学,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阶段的历史必然.要完成这样的转换,思维方式必须从二元对立的近代哲学思维转向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和睦相处的"交互主体"的现代哲学思维其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反思和发掘中国古代美学传统中的相关资源,如禅宗美学中的生存论资源.批判并转换传统美学资源用以建构中国特色的生存论美学.是跳出当代美学在模仿西方中试图超越西方理论怪圈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是比较巨大的,如四大发明,老子、孔子的哲学,孙子兵法,禅宗,文官制度,茶叶,丝绸,瓷器,唐诗,国画、园林建筑,手工艺等等,有的推动了西方的物质文明,有的推动了精神文明,如启蒙运动、巴洛克艺术、意象派诗歌等都受中国文化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实施效果与一个社会中的文化特点、公民偏好与取向直接相关.传统文化中的差序文化传统、权力善属性、青天情结与“无讼”思想对平等精神、权力制约、程序正义与行政诉讼等行政法基本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和阻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法在中国的实施效果.这是中国行政法实施效果存在赤字的法律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说到底是文化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蕴含着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域的文化矛盾.这种文化矛盾既表现为文化的冲突,也表现为文化的融合.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矛盾,这涉及到观视这一问题的方法论.从方法论上分析这一矛盾,应从现实文化向目标文化的文化转型、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关系、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对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异化的反思等方面看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什么?对大地上、历史上、社会中、人身上以及书画中的文化内涵做出了阐释.文化形态解析:文化的虚与实、文化的静与动、文化的生与死、文化的放与收.滦河文化的界定、体系初探,滦河文化精神内核,滦河文化前景与研究使命.  相似文献   

20.
佛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禅宗体系。通过借鉴禅宗的哲学思想,探讨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可能解决途径,通过激发人的纯粹理性追求来克服经济人假设局限,注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本质以提出价值判断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道思维"处理社会关系矛盾对立的思维观念和研究对象上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关怀追求,有利于开拓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