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倡导和弘扬的主导价值观,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对培养跨世纪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新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当前青少年群体对集体主义价值观认同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宪法面临着多元化的文化土壤,但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具有集体主义倾向的传统文化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土壤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宪法区别于西方自由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主义宪法。中国宪法的集体主义品格首先体现在国家目标方面,中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目标是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核心的集体主义色彩浓厚的“中国梦”;其次体现在权利观念上,中国宪法在权利来源、权利范围和权利位阶上均持集体优位的价值立场;最后体现在权力结构上,中国宪法对权力的配置也基本遵循“局部服从整体、小集体服从大集体”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与阶级对抗时期的集体主义是基本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赋予集体主义新的内涵,即确认个体在集体中独立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集体主体与个人主体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也随之变化,既要进行集体主义目标的教育,也要进行集体主义规范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主导价值观的确立及其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多样性、无主导性为其基本特征。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也经历着由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过渡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新型主导价值观的确立须遵循社会和个人相统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手段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相统一、主导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和宽容性相统一、自律和他律相统一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基本原则.这是对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脸的科学总结,也是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国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但由于受社会转型、传统义利观的影响,目前在农村地区集体主义出现了日渐淡化之势,任其蔓延势必会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为此,本文在调查了解吉林省农村集体主义精神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因并从物质基础、精神支柱、营造氛围、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农村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杨晶 《法制与社会》2013,(7):224-225
集体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整个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重视正当的个人利益。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集体主义教育应该被赋予应有的内涵。针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该积极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今天,河南省南街村集体主义公有制的经济模式成为一个致富的典型和特色,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外,经济方面的利益驱动更是其选择这一模式的重要意义。本文从人性和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南街村选择集体主义公有制的原因进行了浅析,得出结论:南街村的集体主义公有制是在其追求和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格、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江泽民同志又指出:“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提倡共产主义道格,同时…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红色文化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来源,秉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革新求变的思想观念。红色文化是蕴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沃土,滋养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厚文化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1.
利益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矛盾的主要根源,是道德和所有人类规范的核心所在,也是人类一切活动和制度的实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利益原则应有新的内涵。本文主张的利益原则不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新集体主义"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以经济领域中看得见的"利"作为理论思维的切入点和理论线索,从市场经济利益关系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长点,达到育与利的共存目的。  相似文献   

12.
90后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鼎  王占勇 《法制与社会》2011,(28):240-241
90后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有所欠缺,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所处时代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90后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顺利度过大学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监狱学刊》2001,(5):87-87
黄中亚在《发展论坛》2000年第12期上撰文《论社会主义义利观》指出.科学的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规范体系,就是一个核心:为人民服务;一条原则:集体主义;五个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十种具体规范:自主、正当、进取、明智、惜时、互利、公平、守信、宽容、勤俭。  相似文献   

14.
伦理情感化是中国现代文化的特征。在叛逆家庭、追求婚恋自由中,中国知识分子建构了一种自我化的伦理价值观。从自我化到社会化,蒋光慈小说通过"革命加恋爱"的叙事模式把自我之爱与政治之憎结合起来,并在塑造集体主义英雄方面使个性主义升华为集体主义,完成了现代政治文化的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5.
三、法律改革方案布莱克在《司法社会学》中,根据纯粹法社会学关于法的量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关系的一系列公式,针对当代西方社会法律生活中的大量的不平等现象即歧视,提出了进行法律改革的三个方案:法律集体主义、法的非社会化和社会的非法律化。1.法律集体主义这是布莱克根据法的量与组织性的公式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如上所述,布莱克认为,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两种价值观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及调节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8名企业员工及其主管和同事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分层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考察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C)独立于组织公平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作用,及I/C对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I/C对主管和同事评价的OCB都具有独立于公平感的预测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程序公平与同事评价OCB之间的关系,集体主义价值观越强,则程序公平感与同事评价OCB之间的相关越弱。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军训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军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在军训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可以确保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长效建制。  相似文献   

19.
个体因各自不同的判断负担,就何谓善、何谓正当乃至正义的观念以及在具体情境下该如何行为的决断上,其形成的理性多样且无穷。法律的理性则是国家在各个专门领域关于上述问题的答案以及由此确定的若干价值目标及相应路径选择,通过法律规则和原则表达。由于法律的集体主义性质和创制方式,法律的理性有限,不可避免地与个体多样、无穷的理性发生碰撞。故二者的冲突一直存在,如何协调?在关乎宪法性的根本问题和基本正义方面,个体理性应服从法律的公共理性,同时也应为个体理性质疑法律公共理性提供公开的途径,以检验法律的公共理性。此外,协调二者冲突的现实性在于:在个体理性的内外限制以及平等原则的运用客观上达到了一种社会控制的效果,这大大缓解了个体理性与法律理性的冲突,而确立制度上的博弈空间乃为协调二者冲突的持久之道。  相似文献   

20.
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价值观念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中西价值观念差异表现在 :自制、内省与等级尊卑和自由、平等、民主、权利 ;依赖性与独立性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重义轻利与重物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