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本·阿格尔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阿格尔,对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作了深入研究和独到理解.他把历史辩证法与社会主义的实践可能性结合起来,认为历史辩证法是北美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历史辩证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间坚持“中间路线”,始终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性动力”与“目的性动力”之间寻求统一性,将资本主义危机与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结合起来;用历史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解蔽,将资本主义被“合理化”的“不合理性”揭示出来,强化无产阶级改变不合理社会的阶级意识、意志和行动.  相似文献   

2.
付文忠 《人民论坛》2011,(11):30-34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世纪之交却又一次遭遇了大规模理论围攻,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联合新自由主义和新实证主义共同围剿辩证法,围剿的理由是:辩证法不但在当代的政治实践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为了回应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面临的当代挑战,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辩证法后现代保卫战,詹姆逊和巴斯卡为捍卫辩证法当代价值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世纪之交却又一次遭遇了大规模理论围攻,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联合新自由主义和新实证主义共同围剿辩证法,围剿的理由是:辩证法不但在当代的政治实践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为了回应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面临的当代挑战,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辩证法后现代保卫战,詹姆逊和巴斯卡为捍卫辩证法当代价值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法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此为契机,笔者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通过对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梳理以及革命斗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辩证法的运用和理解,最后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辩证法的新认识和新发展,由斗争辩证法到和谐辩证法的转变,是时代精神的呼唤和社会主义新时期辩证法创新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既尖锐且深刻地批判资本主义苦难,又坚持主张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前提,因而存在一定的内在理论困境,并必然导致落后国家选择其社会发展道路的二难困境。而且,由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已丧失其阶级意识、人民大众已丧失其社会主义意识,而且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在谋求实现发达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征程中,必然面临严重的实践困境。更加合理地认识和处理主观性与客观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走出困境的关键,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是其根本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既尖锐且深刻地批判资本主义苦难,又坚持主张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前提,因而存在一定的内在理论困境,并必然导致落后国家选择其社会发展道路的二难困境。而且,由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已丧失其阶级意识、人民大众已丧失其社会主义意识,而且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在谋求实现发达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征程中,必然面临严重的实践困境。更加合理地认识和处理主观性与客观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走出困境的关键,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是其根本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总体性”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重要概念,青年卢卡奇主要从结构性和历史性两个方面对其作了界定。总体性这一范畴承担了对于辩证法的批判本性的论证,青年卢卡奇从总体性与辩证法的关联入手,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重释马克思辩证法的先河。青年卢卡奇还从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出发,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进行了批判,提出只有通过总体性的辩证法,实现总体性的革命,才能反抗资本主义的总体统治。由于青年卢卡奇对于总体性这一范畴的理解没有超出传统形而上学的范围,因此他最终还是走向了带有悲观色彩的对于人类解放的理想性诉求。  相似文献   

8.
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尔曼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出了独特的辩证法思想即“内在关系的辩证法”。用这种“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来审视社会主义,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即后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这种后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应当而且可以实行计划经济;但基于“双半社会”之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理论参照,以时代条件的转换为现实依据。在社会主义革命遭遇失败之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重视意识形态因素在社会革命中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繁荣发展和社会结构走向分化之时,他们积极探寻社会变革的新阶级主体;在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之时,他们着重从微观与多元化的视角分析阶级现象。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研究中国阶级阶层状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人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五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反思 ,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符合中国现实社会的实际国情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法能治国 ,德也能治国 ,治国有法 ,但法无定法 ,贵在得法。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时代与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任玉秋1什么是社会主义?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力求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作出准确的回答。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充分暴露的现实基础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基本变革,阐明...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中心主义“红色”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湘萍 《前沿》2011,(5):189-191
在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辩证法的指导下,后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重返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提出生态中心主义的"红色"批判理论。这一理论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拓展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视阈,也为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科亨对诺齐克的前期批判集中体现在他对"张伯伦论证"的回应当中。诺齐克以张伯伦为其理论设立的对象,从个人权利角度出发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至上"进行辩护,并采用两种方式试图论证社会主义的非正义性。科亨通过分析诺齐克例证中的细节问题抓住其论证要害,有效的揭示了"张伯伦论证"的不合理性,指出其并没有实际证明出社会主义与自由是相冲突的,进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平等观提出了展望。尽管科亨的一些观点比较偏激,但是他强烈的社会主义信念昭示着我们: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积极回应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带给我们多元化的理论挑战,从而有效捍卫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是对资本主义认知和反思的理论范式,时间和空间则是资本主义借以实现资本增殖和经济修复的重要理论向度。对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时空机制的不同探析,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出场方式,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显性视域、空间转向、现实进路的发展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当代变迁中接续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我们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域认识和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应然性与必然性。从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伦理尺度来看,共产主义社会解除了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时间和空间的压迫形式,创造了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空形态,具有其实现的应然性;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当代资本形态的创新、“时空修复”机制的运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且最终会导向资本过度积累危机的爆发,进而彰显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以来活跃在政治和思想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大都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试图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人道主义、异化问题、历史性、现代性等问题。他们关注人和人的社会现实本身,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视角,因此加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研究,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书方 《前沿》2004,23(12):66-69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实践 ,从历史昭示、现实出路、必然选择三个方面阐述了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器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进器 ;东西部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的观点。论证了股份制既不姓“社”也不姓“资” ,而是姓“商” ;既不姓“公”也不姓“私” ,而是姓“联”。同时 ,分析了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和历史价值 ;比较了资本主义股份制和社会主义股份制的异同 ;回答了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全球化时代的新现象 ,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15 0多年的历史分析 ,并反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者的现实价值 ,论证了作为美好社会的追求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仍将是最终选择 ,指出包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内的、由共产党人领导的、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将代表着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塔克尔—伍德命题"引发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实质上是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科学主义"争论。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批判而产生的马克思"道德论"与"非道德论"分歧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视角和理论旨趣上的必然反映,他们的探索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积累了新的知识资源。同时,他们的缺陷和不足也启示我们: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必须回到马克思,回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坚持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这才是理解马克思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谛的科学原则与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5,(5)
<正>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既是"革命的代数学",又是指导建设和改革的"代数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辩证法来指导社会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丰富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又是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当代形态,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新境界。"四个全面"是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发展的里程碑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不是五形态论,也不是三形态论,而是"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从生产的技术形式、社会的生产形式和生产的社会形式等三重逻辑出发,构建起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把握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从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出发阐释中国道路,揭示出中国道路处于由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期、商品市场经济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等构成的历史方位;有效说明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合理性、基本取向的现代性;正确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对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