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关于社会形态问题,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发生了明显的空间转向。马克思早期主要剖析以英国为"样本"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侧重于在静态分工和所有制的角度下解读社会形态结构,在动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视野下把握社会形态演进,初步形成了分析社会形态的理论框架。马克思晚年着重考察东方社会农村公社存在的普遍性、内在的二重性及其未来的发展命运,在宏观上完善对原初社会形态的认识,考察社会形态的不同演进路径,在微观上分析东方社会落后国家独特的历史境遇及其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有关社会形态问题的新认识。正确理解马克思晚年关于社会形态问题的空间转向,明确割裂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理论本质,阐明马克思晚年在社会结构、动力和发展道路方面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把握马克思思想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2.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望月清司批判了阐释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出现的线性历史观倾向,并提出从分工视角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进行历史性建构,这一建构工作借用市民社会、异化、分工和共同体等基本范畴,把传统马克思主义基于阶级斗争所体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社会形态演变机制解释为基于分工和交换平等性关系的运动机制。望月清司的独创性在于,依托马克思不同阶段的思想运演,切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进行历史性(总体性)考察。但望月清司的问题在于,将劳动异化泛化为人类学概念并将之纳入交换领域,强调分工本体论而导向生产力进化主义。对望月清司的批判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彰显了批判性、否定性、情境论等历史性原则。这给予我们现实思想教益:立足当下社会实践寻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3.
所谓"五种‘社会形态’"说,是对马克思原著文本"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论述原著的误读。"读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起源"累进的""经济的社会形态"范畴,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实际的科学研究中,才能发展中国历史学。  相似文献   

4.
社会政治论是刘德厚教授研究社会的政治进程原理的一个重要论断。社会政治即指无阶级、无国家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类型,它存在于前阶级社会形态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走向社会政治就其现实形态而言,则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客观进程及其本质特征,它是实现人类未来社会政治的历史必由之路。社会政治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探讨了国家与社会从二元化到最终统一的历史性方向及其深刻内涵。社会政治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对指导当代中国建设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对群众史观的考察必须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创立的理论原点——《神圣家族》文本中去。青年黑格尔派的群众史观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直接理论参照系,其群众观实质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英雄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对青年黑格尔派英雄史观进行批判性解构中建构了群众史观。在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进行批判的同时,马克思也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出发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伟大作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体即无产阶级的指认以及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论证,使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向革命的共产主义唯物史观转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人类社会历史起初并不具有世界性,它是在生产力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并由于世界性交往的普遍发展得以形成的.马克思正是在对地理大发现时期的交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交往、大工业时期的交往的不断反思中孕育、萌生并最终形成其世界历史观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历史观变革既是“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与人类解放的社会理想相统一的革命宣言,也是哲学批判与生活现实批判内在一致的“新世界观”。为了避免偏离马克思思想内核而导致无根的理论僭越,应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以“在历史中”而非“超历史”的观点来思考人的历史及其发展,注重马克思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思维逻辑、价值诉求和理论成就的整体性,自觉体认马克思历史观现代变革的思想真义。  相似文献   

8.
代俊兰 《前沿》2014,(7):49-50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一书认为,无论从理论主旨、理论体系、文本主题来看,还是从研究方法、研究视阈来看,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厚、思想深刻、影响深远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马克思社会形态术语、概念的历史生成 ,辨舛所谓“社会经济形态”的误释 ,祛魅有违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说和“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推翻了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统治地位,创立了以人民主体思想为精髓与核心的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进程中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中国意蕴与时代内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把它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全过程。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子瑛  曹光章 《求索》2012,(4):185-187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我国学术界经历了长期的探讨和争论。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顺序依次演进的纯粹的单线式五段论理论在普遍适用性意义上被学者一致否定后,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成了学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照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社会形态理论属于应用层面的理论,其本质是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根据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的总和)来界定和划分社会形态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是最能体现唯物史观核心内容、基本原理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2.
戚嵩 《理论月刊》2014,(5):19-22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深刻剖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而得出的科学理论成果,它非但不因时代的变迁而丧失其理论光彩,相反,它依然以其宏大的世界视野、科学的理论价值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普照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发展、主线——改革开放、核心——以人为本的坚实而可靠的理论基石。只有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出发,才能更高、更深层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叶后坡 《传承》2014,(2):38-39
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心性理论。民彝史观是李大钊最早接触、学习和接受唯物史观的重要桥梁。民彝史观也使李大钊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先进中国人,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的观点、文化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关系。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给我们全面展示的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统一,源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又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5.
孟溦蕾 《前沿》2012,(13):112-114
作为"历史之谜的解答",共产主义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确定的本质和特征。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呈现在这一理论视野下的共产主义之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路作出诠释和阐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历史科学主要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的统一的科学研究原则、方法及结论原理。其所蕴含的唯物实践论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在理论、现实和价值上完成了对"历史科学"的重建。马克思历史科学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中的历史观点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在吐故纳新中彰显马克思历史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不是五形态论,也不是三形态论,而是"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从生产的技术形式、社会的生产形式和生产的社会形式等三重逻辑出发,构建起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把握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从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出发阐释中国道路,揭示出中国道路处于由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期、商品市场经济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等构成的历史方位;有效说明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合理性、基本取向的现代性;正确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对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建构主要有五个环节:即费尔巴哈的人 本异化史观、赫斯的行动哲学、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学说和社会 主义者改造世界的理论要求。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对哲学、经济学与社会主义 理论的一次尝试性整合。这既是一次伟大的理论创造,但也蕴含了内在理论悖论,正 是这种理论的悖论决定了马克思必然要扬弃人本异化史观,创立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第一次全面建构。同任何思想理论一样,《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有其重要的理论逻辑背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时代思想家们的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和马克思所开创的新世界观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胜利 《人民论坛》2011,(10):212-21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第一次全面建构。同任何思想理论一样,《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有其重要的理论逻辑背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时代思想家们的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和马克思所开创的新世界观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