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农民信仰问题在有关农民问题的研究不断探索和深化的推动下,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近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王晶教授撰写的《中国农民信仰问题研究》一书,对中国农民的信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与研究。一、深刻分析中国农民信仰的思想根源,及其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关系,凸显其在中国近代至当代的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而言,农民问题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比较突出的则是农民的精神信仰问题。信仰是包括自然和人文生态在内的环境在人的精神世界的折射、提…  相似文献   

2.
农民问题——东方社会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东方社会,农民问题一直是贯穿其历史过程的大问题。农民是东方社会人口构成的主体,也是社会构成的主体。离开农民,东方社会就不成其为东方社会体制。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观念形态和运动方式,任其如何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农民这个“根”。社会的运动与趋势,都是这一社会阶层意志、动向的直接、间接的反映。无论是治理还是研究东方社会,丢弃了农民这个主体,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探索东方社会当代的发展方向,也离不开对农民的分析研究。 就农民是东方社会主体这个特点而言,中国是一个典型国家,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和人文考察的园地。从古到今,从南到北,从  相似文献   

3.
研究共产党人的公私观教育问题,既能丰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的内涵,促进党的纪律教育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学术研究;又能为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廉洁自律提供思想保障和有效路径,对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有机结合以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从理论逻辑看,党员公私观教育的实质是党组织在遵循党员干部公私观形成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和规范党员个体按照党章党规党纪正确处理公私利益关系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活动。党员公私观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承认党员干部追求符合政策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等原则要求。从现实逻辑来看,共产党人公私观教育具有价值导向功能、道德激励和舆论评价功能及行为规范功能。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公私观教育和党员个体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公私利益关系选择中出现公私不分、以权谋私等问题。因而,在党员公私观教育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岗位教育和岗位规范管理相结合、价值教育和监督执纪问责相结合,使共产党人的公私观教育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彻底解决公私不分、化公为私、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以私害公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政党政治是理解中国当代政治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价值理念和观念认知塑造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政党政治而言,中国独特社会政治结构是塑造其内在特征的关键要素。从比较的视野去把握中西方政党政治区别是准确把握二者差异性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中国政党政治解释力和说服力重要途径。中国政党政治在其内涵、过程和效用上,都与西式政党政治有着显著的差异性。政党政治是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路径,建构中国政党政治话语的重要基础,也是确立中国政党政治话语的重要依赖。  相似文献   

5.
《探索》2016,(2)
当代中国价值观展现的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与价值取向,是多元社会主体在交往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共识的集中表达,是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认同。其意义与功能体现为引领中国社会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诉求,丰富社会关系,塑造价值共同体,形成"社会共识"。从理论与实践的内在本性而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与凝聚力有助于增强价值的选择、整合与规范能力,推动价值共识与价值自觉。从未来价值取向而言,需要以当代中国价值观为基点,强化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价值信仰,整合与引导多元社会思想发展,规范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关系,增强社会主体的价值自觉与自信,进而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6.
颜敏 《唯实》2003,(Z1)
中国农村基督教的重兴既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 ,也源于现代基督教的个性魅力 ,更与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需求直接相关。当前农村基督教的重兴 ,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 :中国农村正面临亟待重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深刻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定位,是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及其生成逻辑的首要问题和基本前提。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解决国家贫穷落后、改变被动挨打局面的富裕富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人和社会的现代化问题。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内涵,是中国人和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其价值定位,则在于追求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时代精神。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历史过程所展现的实践精神,又是当代中国人超越现实、面向未来的理想精神,同时也是反映和体现中华民族追梦之旅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基督教的重兴与农民的精神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敏 《唯实》2003,(8):28-31
中国农村基督教的重兴既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也源于现代基督教的个性魅力,更与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需求直接相关.当前农村基督教的重兴,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中国农村正面临亟待重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颜敏 《唯实》2003,(9):28-31
中国农村基督教的重兴既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也源于现代基督教的个性魅力,更与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需求直接相关.当前农村基督教的重兴,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中国农村正面临亟待重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转化为社会各群体成员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在实践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农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大源泉,拥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大的群体。但是,农民群体社会地位的底层性、农民群体的知识贫困性、农民群体宗教信仰的普遍性、农村党支部和农民党员的贫血化、农村干部表率作用的负面性、农村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断层性等现实境遇,影响了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因此,对这些因素必须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维度,而当代中国价值观是其价值内涵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不仅是人民群众价值需要与发展的集中表达,也是中国道路的价值表达。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生成根源于中国道路,其发展也服务于中国道路。因此,中国道路的发展催生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也必须立足于中国道路。我们既要在坚持中国道路中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又要以当代中国价值观为纽带,为中国道路的发展广泛凝聚价值共识,推进价值自信与道路自信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共产党员的公私利益观既关乎着党的发展与壮大,也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着执政地位的稳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坚持"五心教育"寻求最大公约数,坚持公私观教育寻求最大公约数,积极探索践行公私观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嵘 《理论学刊》2013,(5):68-71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是在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变化、调整与建构的互动中,伴随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而成长发展的。大致经历了过渡起步、运动式成长、社会化推进、蓬勃展开等四个基本过程,其发展的主导依靠国家政治权力,内涵在于促进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前提来自政治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分化,本质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之所以必须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从社会人的活动而言,核心价值乃人性之必需;从社会正常运行来说,核心价值乃社会之支柱;从文化传统分歧而论,核心价值乃分歧之焦点;从凝聚改革力量来看,核心价值是力量之根源。对处于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浪潮中的当代中国来说,在构建社会核心价值的过程中,还需从战略高度应对以下关系:从古今来说,应把握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的关系;从中外来讲,应处理外来文化与核心价值的关系;从内涵而论,应协调各价值的独立与统一的关系;从功能来看,应平衡物质需求与核心价值的关系;从影响而言,应调节一般价值与核心价值的关系。最后,还应构建起信仰、核心价值、常识与蒙养一体化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出空前的活跃性和复杂性,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也是民众思想活跃的表现。这些社会思潮主要以"左"派思潮、当代儒学、自由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民粹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思潮等为代表,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内涵及特点、把握其发展态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对和引领,对这些思潮加以区别对待,辩证扬弃,才能准确定位各种社会思潮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并对其做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性与区域性阐释,表明贵州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了巧妙的历史"接合点"。当前,贵州省委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贵州的文化传统,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提出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及其建设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贵州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我着重从"人文精神"的基本意思出发,进一步探讨贵州人文精神丰富、立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程玉红 《唯实》2011,(2):14-16
当代中国社会新阶层的出现和发展变化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中心。社会新阶层的出现、形成和发展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社会新阶层的影响力随着其数量的不断增长而增强,其特征反映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执政党对于社会新阶层的态度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的未来走向。目前,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执政党如何认识新阶层的社会地位及其内涵,这是执政党整合社会资源获取合法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各种法律都相应的处于变革之中,宪法也不例外。本文试图解析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阐述中国当代宪法修改的特征及其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作用,并追问如何通过进一步宪法修改以更好地推动社会转型。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之基本内容所谓的社会转型指的是社会由一个形态全面向另一个形态转变,其中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运行、社会的价值等层面的转变。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之中,具体而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1.个体意识的转变个体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  相似文献   

19.
《探索》2016,(2)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生成蕴含着本质、历史与现实三个维度。从本质维度来看,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生成是实践自发性与主观自觉性的有机统一,其内在趋势和规律是从自发性走向自觉性;从历史维度来看,当代中国价值观既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合理成分的继承与发展,又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属性与内在特征,彰显了其发展趋向;从现实维度来看,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成的现实根基。当代中国价值观从中国现实生活出发,以现实世界作为其归宿,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完善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求实》2005,3(6):19-21
中国超大规模社会的现代化变迁所导致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作出及时的反应和积极的完善以提供有效的政治支持。中国政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完善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党自身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完善的本质要求,其合乎逻辑的路径选择在于从党与国家和社会的动态关联中去把握:从党与国家的关系层面而言,党采取现代化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党与社会的关系层面而言,要不断提升党适应和整合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