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交流平台,海峡论坛提供了一种两岸基层民众直接面对面沟通的渠道,本文通过对海峡论坛分析发现,这种以群体和个体为代表的人际交流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两岸民众交流,它通过举办论坛、召开会议、参与庆典等形式,让两岸基层民众可以倾听对方言论、表达自身立场,实施沟通互动,最后,产生双方认可的共识性认知。在交流过程中,海峡论坛不仅可以提升两岸民众情感认同,还能实现基层民众表达诉求的机会,成为推动两岸政策创新与发展的管道。对此,可以考虑构建保障、动力、评估、反馈等交流机制,来引导两岸基层民众的可持续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方针,而由台湾急剧的社会变迁与台独势力的“国家”构建所带来的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混乱,使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和平统一之路更趋艰难。如何不断增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务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已成为现实面临的重大课题。两岸经济交流由于其自身特点而被赋予重大使命。本文在分析了两岸经济交流的必要性及其所彰显出来的积极效果、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全面认识两岸经济交流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两岸关系,克服文化认同的困难和阻碍,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4.
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民意心理基础是台湾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因此,台湾问题是台湾的民心取向问题,是台湾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问题。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在中国国家认同上的错位乃至危机,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加强两岸相互了解,塑造两岸共同记忆,厚植两岸共同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有利于台湾民众中国国家认同的元素,才能真正推进“先经后政,先易后难“这一对台工作新思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两岸在社区领域的广泛交流日渐成为推动两岸社会交流及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社区领域交流与合作既包括两岸社区之间展开的交流互动,亦包括台胞所驻祖国大陆社区中的同胞交流,二者均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交流合作模式。要寻找到两岸同胞对接融合的方法途径,探寻民众意愿“最佳结合点”,提高两岸社区之间的粘合度和融合度,着力把交流成果转化为争取人心融合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6.
7.
中华文化在台湾地区根深叶茂,大多数台湾民众在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历史叙事中理解和确认自己的身份认同,两岸同胞共享中华文化的主体性记忆。但是,在复杂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台湾民众的社会记忆与大陆民众的社会记忆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台独"势力的操弄下,台湾民众中华文化的社会记忆有逐步淡漠的趋势。因此,在两岸交流互动的基础上,唤醒两岸同胞共有的中华文化记忆,构建两岸同胞共有的新的社会记忆,消解两岸同胞差异性的社会记忆,对增强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国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模糊。因此,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达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前台湾当局推行“渐进式台独”的现实,以及相当部分台湾同胞的复杂心态,如何使“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深入台湾民心,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工作。随着两岸民间交往交流的日益频繁,两岸民众正在逐步加深相互间的了解,为两岸人民形成共识,建立互信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交流而达成共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两岸的认识是互动的,相互影响并变化着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回顾已经历过的认识过程,从中找出两岸人民在认识上的差异和误区,以面对未来。一、阶段性的认识差异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两岸人民长期隔离,各…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政治文化认同的问题是其独特的地缘环境、历史轨迹和经济、政治活动交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政治文化认同的并化给”一个中国”历史进程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力。通过加深相互了解和认知,培养共同利益,增进互信,重新诠释”一个中国”的具体含义,能够改善台湾民众对祖国和大陆的认同现状,不断推进两岸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的同胞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因而在一些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问题上,看法有很大差异。台湾同胞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复杂的心态,给我们的对台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对数十位台湾学者的采访,从台湾同胞关于“国家认同”的心态、“两岸政治定位”的心态以及台湾民众的“统、独”心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为我们的对台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认同问题是两岸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两岸认同的基本要素包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个层面。目前,台湾民众在"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在"国家认同"上则呈现出更趋"台湾主体意识"的倾向。基于台湾民众现阶段的认同问题,应最大限度地增加有利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元素,真正推进"先经后政,先易后难"这一对台工作新思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相当复杂的问题,它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的特点。坚持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的原则,认清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因素,并在实践中落实对少数民族的全方位的政策,对于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和社会的时代变迁为背景,深入探讨藏区民众在宗教身份、经济身份、文化身份和族裔身份等新维度上的内部重构,在社会一般性发展的语境中客观审视藏区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在内部多元维度上的嬗变与重建。藏区民众宗教身份的弱化、理性经济人身份的膨胀、少数族裔弱势身份的刻板化体现了藏区民众身份解构的重要特征。藏区民众身份认同的再建需要通过宗教身份与世俗身份的平衡、文化身份与理性经济人身份的融合以及摆脱弱势标签,塑造平等身份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17.
在后ECFA时期,两岸文化交流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点方面。文化的功能属性和两岸文化差异决定了两岸深化文化交流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两岸文化交流具有内在的动力和要求,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目前,两岸尽管都重视文化交流的特殊作用,但也都持审慎对待的态度。新形势下深化两岸文化交流,需要制订一个能够涵盖双方立场、有助于双赢结局的两岸文化交流战略,切实采取务实分类渐进的做法,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正常化和机制化运作,巩固并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港澳台交流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有效地促进了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三地民众带来福祉,同时也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基石作用的"九二共识",20年前在香港达成。澳门1995年建立的"一机到底、飞行两岸"的航班模式,在2008年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实现之前,是两岸交流的最便捷渠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港澳台交流深入发展,应该聚焦关键的着力点:一是要相互尊重包容,共襄民族复兴盛举;二是要相互学习借鉴,造福三地民众;三是要相互关心呵护,铲除不合时宜的交流限制;四是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对方。  相似文献   

19.
两岸交流势不可挡,然而民进党与大陆的交流却没有一个明晰且制度化的模式。智库作为民进党所倚重的政策咨询机构,在与大陆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无论是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还是出于民进党改变两岸交流格局的需要,如何完善民进党智库与大陆的交流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就民进党智库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厘定;其次分析了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交流的模式;最后对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以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社会本土化与民主化的发展,特别是选举的全面展开,台湾民意走向成为影响两岸关系政策的重要因素,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心理成为制约与影响两岸政治谈判的重要因素.目前,台湾社会主流尚不支持两岸开展政治谈判.在大陆崛起的背景下,台湾民众 焦虑感上升、自信心丧失,对两岸政治谈判抱有疑虑甚至充满恐惧,视政治谈判为统一谈判.其根源在于台湾社会尚未树立正确的两岸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