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不仅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企业制度的改革,使我国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特别是当前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国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能否保持和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这也是一个事关工人阶级切身利益、企业改革方向和国家性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和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
现实揭穿资产阶级的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条件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下,在工人阶级的结构、人数和社会经济状况方面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驳倒了资产阶级思想家所宣传的关于工人阶级“消失了”的论点。这个论点通常被归结为如下两个论断。根据第一个论断,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工人阶级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而在数量上越来越少,这似乎导致工人运动失去其群众性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阶级分析法是我们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这是无可疑义的。但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且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情况下,阶级分析法是否已经过时了?它是否还是根本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新的方法来观察社会主义时期的各种社会现象?研究这些问题无疑是重大的课题,特别对于认识和推进当前的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伴随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结构、知识结构、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当代工人阶级在理论上、实践上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工运理论和实践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本文就如何认识当代工人阶级和做好工会工作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是相对应的概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相对应的概念。传统的工人阶级主要是指产业工人。在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取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上海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及对党建工作带来的影响,对于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 ,工人阶级的构成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如何看待这个历史性变化对我们党的建设的影响?工 人阶级的变化首先应该看作为生产力和科技变化的结果。作为大机器工业的产物工人阶级 ,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工人阶级的构成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 ,曾在欧洲引起了一场争论。当今西方社会民主党和工党 ,提出的第三条道路也是这个状况的曲折反映。九十年代初 ,我曾到意大利访问 ,工会左翼人士和我谈到这个问题时说 ,你们一定会碰到我们六七十年代碰到的问题。我们现在确实碰到了 :传…  相似文献   

7.
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在数量、素质、结构、特点、内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表现。工人阶级的概念需要从"总体工人"的意义上重新作出诠释。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场新的阶级阶层分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伴随现代信息资本主义转型的是全球阶级概念的涌动和浮现,它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雇佣劳动阶级的全面解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还有没有阶级,有没有阶级差别,社会阶级结构有哪些变化?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是六十年代以来苏联理论界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对此,苏联自六十年代以来专门举行了四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多次全国性的“园桌”学术讨论会,专门讨论在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工人阶级发展的重大问题,苏联理论界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见。总之,在阶级问题上,争论相当激烈,初步归纳,可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过改革开放的锤炼,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哪些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哪些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90年代工人阶级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必须要搞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比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人阶级的结构变化,并以经济分层为标准,分析说明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的状况、原因和特点。认为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结果;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结构的变化是积极的,这一结构具有稳定性和开放性;我国工人阶级结构内部一些群体地位的升降,不能证明工人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下降,工人阶级依然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不仅要理性地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化功能来保障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从保障执行、凝聚群众、自我治理、协调整合、信息沟通等方面强化自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改造小农意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理论中,改造小农意识的思想十分丰富.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改造小农意识的思想资源,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小生产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的发展中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