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之立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程序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就是诉讼公正。从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对于缺席审判都是趋于否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诉讼的公正,但在提高诉讼效益、保护被害人权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笔者建议,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协调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的角度来构建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2.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原则,是保障刑事实体法正确实施、保证司法公正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正确有效途径,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从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规范的对象,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生影响的顺序,对刑事诉讼结果的影响等方面看,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应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且程序公正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不断频发的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与组织的公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对组织中的公正问题的研究对当下中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正作为一种道德和价值标准一直是社会理想,组织公正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动的公正。这三种公正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甚至相互替代。从组织公正的角度出发预防工作场所暴力就是要通过制度的设计使组织建立良好的分配机制、参与机制和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旧刑事诉讼法忽略了庭前准备程序,导致庭审拖延或中断频繁发生。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为了避免此类状况,增设了庭前会议。庭前会议具有证据开示、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分流、争点整理等功能,主要解决与庭审有关的事项,为集中审理创造了条件,既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也有利于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庭前程序构建应当坚持被告人的程序参与、保持控辩裁三方构造、合意兼采决定的原则立场,以保障程序的公正,实现诉讼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公正"的比较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与正义是两个概念,人们的理解可能不同.被害人要求正义,被告人要求公正,公正的审判不一定得出正义的结果,因为有罪者可能会被释放.公正要求平等对待并且不偏不倚,是传统的正当程序的基础.在审判中要求平等武装,过去的刑事诉讼程序一直向被告人倾斜,只有<罗马规约>第一次提到了被害人的权利.公正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竞争性体育运动中提炼出来的.正确认识公正,有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以相同的方式遵守法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程序参与:司法鉴定公正的通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鉴定程序参与,是指当事人富有影响地参与司法鉴定、解决与诉讼相关的专门性问题的活动,是司法鉴定程序公正运行的基点。在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当事人缺乏实质性的参与,因此应改造司法鉴定的启动机制,构建司法鉴定信息公开制度,细化司法鉴定程序参与的权利告知制度,健全司法鉴定书公开制度,完善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建立司法援助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审查起诉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一环,对确保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完成具有独特的价值。为实现诉讼程序公正的目标,对其进行适当的制约就不可或缺。本文拟从被害人的角度,对审查起诉制约机制的缺陷加以评析,并对完善这一制度提出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根据参与诉讼的方式、享有诉讼权利的状况以及对诉讼进程的影响力的不同,可将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区分为"强参与"与"弱参与"两种模式。对于刑事速裁程序中的被害人参与而言,由于刑事速裁程序的价值取向独特,其并不能被归纳为纯粹的"强参与"或者"弱参与"模式,而应定位为以"弱参与"模式为基准,同时强调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性以及程序影响力的一种混合模式。在被害人参与刑事速裁程序的具体方式中,影响程序启动、接受道歉并获得赔偿具有明显的"强参与"特征,而提出量刑意见、请求抗诉则呈现出"弱参与"的状态。两种模式的共存可能对诉讼效率与程序公正分别造成影响。为了完善刑事速裁程序中的被害人参与制度,应尽量化解两种参与模式的冲突,正确认识被害人对于速裁程序启动的影响力,赋予其一定的量刑建议权,并明确规定其享有抗诉请求权。  相似文献   

9.
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都是诉讼追求的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目标 ,程序公正优先原则是要求我们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发生冲突而且必须由一方作出牺牲的时候 ,程序公正应当居于优先照顾的地位。程序公正优先原则维护的是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 ,同现代法治和民主具有内在的、天然的联系 ;它排斥的是干扰司法自治的社会和政治权力 ,与专制和独裁势不两立  相似文献   

10.
目前 ,社会对司法机关不满的情绪日益增长 ,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引起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程序不公正是主要因素 ,而造成程序不公正的主要原因又是立法人员和司法人员以及社会对程序公正的重视不够。本文着重从程序公正对司法公正的价值方面 ,以及程序公正的诉讼效率和社会意义 ,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科伦理学》中首先指出公正是一切德性之大成,是德性的完美体现和总汇。在此基础之,他进一步阐述了"公正"范畴的具体内涵,即合法、平等和中庸。批判继承亚里士多德公正观,对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语言作为司法公正的载体,除了记录、保存司法公正的静态功能外,还有推动和传播司法公正的动态功能.在一定条件下,法律语言直接体现了司法公正,成为司法公正的一部分.同时,作为载体,法律语言的极限,法律语言作品在人类心理层面上构建的限制性"视界",把司法公正匡囿其中,成为司法公正的"牢房".在司法制度和法律语言作品改革中,应当正视现行法律语言作品在格式程序,事实、证据表述和理由阐述等方面有悖司法公正的弊病,并认真分析其成因,总结借鉴古今中外法律语言的成功经验,对法律语言作品的格式事项、事实叙述、证据甄别、理由阐述以及技术规范进行全面的改革和优化,即不断优化载体、冲破"牢房"的桎梏,努力追求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3.
专家法律意见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践中,法学专家接受司法机关的邀请参与案件论证并出具专家意见,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但如果接受一方当事人邀请参与论证案件,由于存在利害关系并缺乏程序保障,很难保证专家意见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当事人可以将专家意见纳入代理意见或辩护意见,但不应将专家意见出具给法官,以免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断。  相似文献   

14.
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加强法律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是执法和司法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价值观念,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保障。要实行社会法治化就离不开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应当成为维护我国司法公正的主要手段。法律监督和司法公正是法律实施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通过法律监督实现司法公正,具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作为承担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应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程序公正具有独立的价值,具体内涵包括依法执行、重视制约和监督、公开权力的运行过程.坚持程序公正,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执行效率和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提高法院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和谐度.构建程序公正主要应从确立程序公正的意识、执行活动公开透明、实行分权原则、完善执行异议审查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司法伦理是社会对司法工作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行为具有应然意义的规定,在法制国家实现的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司法伦理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显得尤为必要,法律适用的现状呼唤着司法伦理,司法伦理是良法实现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公正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和司法高效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追求的目标 ,其宪政基础是司法独立 ,而问题的关键则是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正已成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特征之一。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司法不公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不仅侵犯了公众的合法利益,也放纵了违法犯罪,是对法律的不负责,败坏了司法机关的声誉,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地研究探讨,寻求解决司法不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保障司法民主和公正的需要 ,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十分重视普通公民对诉讼的参与 ,陪审制度即是诉讼参与原则的具体表现。本文从考察司法公正与群众参与的关系出发 ,分析了陪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和诉讼价值 ,阐述了陪审制度及参与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贯彻实施的现状和不足 ,提出了完善我国陪审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