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征稿启事     
《国际政治研究》2006,27(1):F0003-F0003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国际政治类学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国际政治研究》以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发了国内外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其思想和学术影响日渐扩大,现已成为国内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国际政治研究》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政治研究》主要刊发国…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29日,由《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和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出版座谈会暨比较安全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哥本  相似文献   

3.
《国际展望》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国内最大型综合性国际时政军事半月刊,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海峡两岸协会会长汪道涵,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长黄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正副院长刘精松上将、糜振玉中将等担任顾问,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协助审稿。本刊于1987年创刊,系国内知名国际政治时事刊物,2000年全面改版,以全新出版规格、全新栏目、全新形象、全新内容展  相似文献   

4.
我院青年教师王勇所著《最惠国待遇的回合——论1989—1997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一书,于1998年5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九章,27万字,被列入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国际战略丛书》系列。因该书的出版,作者应聘成为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特邀研究员。 据作者介绍,该书最大目的在于揭示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制定的特点和规律。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内政治互动的宏观框架下,作者选取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和对华贸易谈判两大问题,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该书的基本观点包括:  相似文献   

5.
张中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发展史研究》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我有幸在第一时间阅读了这部著作,感到这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国际政治理论研究领域均具有开创性、富有研究深度和创新见解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国际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情况下,对国际政治与经济进行交叉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必然会引起国际政治的改变。当然,国际政治的重大变化也会影响国际经济的发展。例如1997年7月爆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就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也引起了众多国际政治和经济研究者的关注。 由我院梁云祥博士与经济学院陶涛博士合作编写、1999年7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对冲基金的神话及其破灭》一书,就是选取了亚洲金融危机中曾引起世人关注的美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1月26—27日,第九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外交与国际关系的新疆域、新趋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张小明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8.
《国际政治研究》2005,(4):150-150
尊敬的各位读者:《国际政治研究》(季刊)是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编辑出版的国际政治类学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国际政治研究》以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发了国内外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其思想和学术影响日渐扩大,已经成为国内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2004年,《国际政治研究》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确认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除了了解这些基本情况,你在订阅本刊时,肯定更关心我们新的一年将给你带来什么新的变化。首先你会注意…  相似文献   

9.
正张骥教授在近几年内相继推出《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等著作,2009年12月又领衔撰写和出版学术力作《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作为作者在以前几本著作的学术基础之上的登高之作,该著展现出作者在该学科领域的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力和难得的学术高度。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研究所合作编写的《国际政治大辞典》,历时七年,已于1994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国际政治学学者陈忠经、宫达非、赵宝煦、张汉清任学术顾问,刘金质教授、梁守德教授、杨淮生副研究员任主编。参加撰稿的有长期从事国际政治教学与科研的教师、研究人员以及部分研究生,共89人。  相似文献   

11.
《国际展望》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国内最大型综合性国际时政军事半月刊,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海峡两岸协会会长汪道涵、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长黄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正副院长刘精松上将、糜振玉中将等担任顾问,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协助审稿。本刊于1987年创刊,系国内知名国际政治时事刊物,2000年全面改版,以全新出版规格、全新栏目、全新形象、全新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本刊近年追踪国内外军事战略热点,集中报道最新国防科技及高新科技前沿发展、战略性产业发展动态与全球军事战略动态。本刊与海内外许多专业政治、军事及新闻机构有可靠的合作关系,与国内地方和军队有关权威机构有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充分地反映我系的科研成果,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辟"本系科研成果信息"一栏,刊登我系师生(含与兄弟单位合作)的著作,论文、译文的出一版消息和内容要点。希望各单位各位作者踊跃、及时赐稿。下面是去年本系有关教师编写出版的专著。  相似文献   

13.
投稿须知     
《国际政治研究》2010,(2):F0003-F0003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季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本刊刊登中外学者在国际政治、地区与国别政治、中国政治与外交、国际政冶理论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评论。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本刊谢绝出资刊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建构主义研究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学理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引入中国后为何能在青年学者中间产生广泛影响?中国建构主义理论的长期发展前景如何,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改进空间?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过程中,中国学者可否以建构主义为支点,做出新的学理贡献?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曹德军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袁正清研究员。袁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与中国外交,著有《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和《国际关系研究:议题与进展》等。  相似文献   

15.
3月23日下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我系兼职教授吴春秋同志在法学楼系会议室为我系师生作了题为《大战略与国际政治》的报告,吴教授阐述了大战略与国际政治间的关系,强调大战略必须是从整个局势出发,不仅要考虑到局部军事战争和暂时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在后冷战时代西方学术界的国际安全研究方面,布赞是无可争议的代表人物。实际上,布赞正是以国际安全研究起家,一步一步地跨入一流国际政治理论家行列的。从1983年出版《人、国家与恐惧: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一书开始,布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代中国》已于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系中国政治教研室向青教授牵头与德国柏林大学学者合作研究项目的一项重要成果。书中收集了五位学者的论文:向青教授的《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的建立》,林代昭教授的《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政治制度述论》、《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评析》,乔毅民、饶锡鸿教授的《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经济的兴衰》,潘国华教授的《蒋介石法西斯主义浅析》。 由于该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本世纪30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共产主义运动的进展,出版后受到研究这一时期的现代史学者和青年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我系教学、科研的需要,我们编辑了这份综合性的《南斯拉夫大事记(1919—1969)》。《大事记》简要地记载了南共联盟在这五十年中领导南斯拉夫人民争取独立、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英勇斗争的历史,内容涉及南斯拉夫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情况。《大事记》的材料来源,主要是南斯拉夫发表的文件、公报及报刊文章,同时也参阅了一些回忆录和国外研究南斯拉夫的专著。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兄弟单位的部分研究成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研究所合作编写的《国际政治大辞典》,历时7年,将于1994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国际政治学学者陈忠经、宫达非、赵宝煦、张汉清任学术顾问,刘金质教授、粱守德教授、杨淮生副研究员任主编。参加写作的有长期从事国际政治教学与科研的教师及有关国际问题专家共90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苏联东欧研究所的部分研究人员也参加了撰写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展望》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协办的国际关系类学术刊物,主要刊发有关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实践、大国关系、区域合作、全球治理、领域外交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国际展望》遵循文责自负原则,所刊文章并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编辑部的立场和观点。《国际展望》所刊文章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等收录,本刊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