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2.
《就业与保障》2006,(1):11-12
专题报道之三去年底,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公安部、监察部、司法部等九部委发出《关于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后,我国各地均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进城务工人员追讨欠薪,有效地保护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但是,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仍然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社会问题。今天,就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拖欠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赖诗卿,他指出:  相似文献   

3.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4.
《青年探索》2006,(6):91-92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指定学校就读并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教育的政策,仅长沙市先后就有近3万农民工子女涌入城市,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然而,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没有因此告一段落。教育专家指出,农民工子女进城后,如何让他们在全新的环境里适应城乡差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今年2月中旬,在郑州市教育局召开的2008年教育工作会上,该局表示,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郑州入学的问题上,将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条件,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在郑州上学将受到限制;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6.
毛燕 《人民论坛》2012,(26):236-237
四川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每年有很多彝族群众进城务工。彝族务工人员进入城市之后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很快地融入城市。文章以成都市彝族进城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进城务工人员劳动保护是当前我国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以翔实的统计数据材料论证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现状,为建立健全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保护,笔者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力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福建省农调队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做了一次调查,在受调查的30家企业中,进城务工人员平均每人每月工资749.4元,比企业员工平均工资少178.1元,受调查的200名进城务工人员中,平均月工资700元以下的有98人,700- 1000元的有70人,2000元以上的有32人。从行业看,建筑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工资较高,平均达855.75元。制造业为800.1元,服务业为720.08元。在调查200名进城务工人员中去年被拖欠工资人均为119.4元,其中:制造业人均拖欠138.8元,建筑业人均拖欠250元。被拖欠工资的现象中,有的只领取一定的生活费,有的一年到头领不到工资,克扣进城务工人员的“血汗钱”,在某些企业、用人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问题未得到解决,已成为困扰当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影响社会安定稳定以及社会健康发展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在城市就业,据统计这支就业大军有二亿多人,他们日益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社会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后顾之忧,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进行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柳延延 《传承》2012,(23):67-67
真正爱读书的人常常会说:我们热衷于做某件事情,难道就是因为这件事有什么实际好处吗?难道追求乐趣就不能作为最终目标吗?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什么书,常常可以成为了解这个人,以及他的思想水平的一个尺度。成年人将好书引荐给年轻人是最明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刘建辉 《台声》2006,(1):28-28
记者:您在前面提到要鼓励农民进城务工,但是很多人担心这样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郝福满:问题可以解决。社会给了进城的农民一份工作,他们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缴纳社会保险。记者:但是很多进城的务工人员都是短期工。郝福满:很多人待不长是因为没有户口,没有社会保障,这也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增加农民进城务工的机会会提高生产效率。现在进城务工人员不是进入制造业就是进入建筑业,这些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于增加就业贡献有限。可以通过增加服务业的比重来吸收这些进城务工人员,这样可以促进更多的人向城市转移。记者:…  相似文献   

12.
王嘉 《中国人大》2012,(17):7-7
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终于有了进展。日前,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包括中考和高考。并明确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在浙江进城务工的1200万农民兄弟收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一份厚礼——《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的若干意见》。5个方面17点具体意见,从保证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劳有所得、工有所居等社会服务到关注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精神上的尊严和归属感,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省委省政府建设和谐社会,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认真解决关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现实问题的重大举措。追踪这份文件出台的过程,解读其中的每一条政策,无不体现出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统筹发展的工作智慧。随着这份…  相似文献   

14.
黄丹 《当代广西》2013,(11):18-19
【核心提示】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更渴望能够获得生活的安定和权利的保障。2010年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提供了立法保证。近年来,为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工作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城镇化社会保障改革配套工作,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在失业、患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就业、医疗、养老问题;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城镇化在养老、就业、医疗及后代接受教育方面资源公平。  相似文献   

15.
陈禹名  李玉雄 《传承》2014,(5):132-133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政策从出台到完善再到推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向"现实权利"又迈进了一步。但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仍受到各种门槛以及市民心理排斥的限制。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强化法律履行的过程监督,营造有利于进城务工子女社会认同的社会舆论,以更好地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6.
兰天 《前沿》2011,(15):151-153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城镇公共住房政策的分析与思考,在借鉴韩国等国家保障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共住房法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依赖土地发展经济的问题、把小产权房纳入保障住房、限制商品房开发、为进城务工人员制定专门的住房保障法律政策以及建立国民住宅保障银行等建议。以期为实现“一户一住宅”这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目标探索出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但政策的出台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本文从政策执行过程分析入手,讨论当前贯彻《意见》的情况如何?困难何在?需要什么新的思路、政策和措施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三步棋     
李邦 《今日海南》2010,(11):45-45
智慧和勤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智慧和勤劳来自读好书、做好人、创好业,这是人生三步棋。一、读好书人只有一个冤家——无知。求知、解知,唯一只有读好书。书,是思想的产物,是唯一不死的东西,是培育智慧的摇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力量、是镜子、是益友。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05,(7):21-21
最近公布的《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设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详细解读了这部新规。进城务工人员也可申请住房公积金新规扩大了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的范围,规定有条件的地方,进城务工人员也可以缴存住房公积金。如城镇单位聘用进城务工人员,单位和职工可缴存住房公积金;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可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购买自住住房或者在户口所在地购建自住住房的,  相似文献   

20.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科学准确地回答了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读书等三个重要问题,为引导领导干部坚持读书、在全社会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但也有基层干部认为,要坚持读书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只要把具体工作干好就行了,读不读书没有什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