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一开始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到“实事求是”,再发展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今天,胡锦涛同志又提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相似文献   

2.
付秀荣  ;王春娇 《求索》2008,(5):72-73
“自然”是老子文化观的核心,老子一方面批判反“自然”文化,另一方面倡导“自然”文化。老子“自然”文化观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无为而无不为”:文化发展的原则;第二,“守中”、“知常”:文化发展的方法;第三,“重积德”:文化发展的道路;第四,“重食母”:文化发展的根本;第五,“行不言之教”:文化教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大建设》2009,(5):55-55
《人民日报》近日刊登张恰恬的文章说,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增”与“减”的关系,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增速度、增产值、增效益是发展,减物耗、减浪费、减污染也是发展。“增”与“减”,做的是量的文章,影响的是发展的质。”增”以“减”为前提,“减”以“增”为目的,二者辩证统一于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之中。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节能减排降耗,这样的“增长”不是真正的增长,也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又是一年春色早,杨鞭跃马正当时。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八闽各地的省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共商发展大计。“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改革创新”、“民生改善”、“良法善治”……铿锵有力的话语,汇聚成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昂扬基调。  相似文献   

5.
南靖县以深入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动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提出的“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要求,盯住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加快发展,坚持“四个创新”,全面增强南靖经济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党员远教”)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党员远教”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资源建设的后期不足、各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均衡性等因素影响,全国“党员远教”已处于发展的“停滞”期。如何进一步解决“党员远教”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党员远教”持续性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杨元忠  雷兵 《创造》2002,(12):51-51
一、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后,制定了学校“十五”期间“四三四”发展目标,即“四新”、“三发展”、“四个多一些”。“四新”指新观念、新方法、新路子、新面貌; “三发展”即发展高层次教育、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创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多一些”是办学层次多一些、职工收入多一些、教育设施及绿化面积多一些、校园欢声笑语多一些。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和“三…  相似文献   

8.
许韬 《公安学刊》2009,(1):42-46,91
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一面旗帜与特色经验,全省各级各部门都十分重视“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值此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之际,从厘清“枫桥经验”与“法治浙江”这两个概念性前提出发,明确“法治浙江”建设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前提与保障,肯定“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丰富了“法治浙江”建设的内涵,这对于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为建设“法治浙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谏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10,(20):5-5
9月20日,全区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电视电话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在全区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也是完成今年和“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决胜举措。我们一定要勇闯“地雷阵”,搬掉“拦路虎”,打通“中梗阻”,狠抓工作落实,奋力开创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需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普惠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既要杜绝平均主义,又要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是“全面性”与“重点性”的统一,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它的内容既有相对确定的历史含义,又要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共同富裕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又要坚持和平发展,不能以剥削压迫其他国家人民为代价。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1,(1):11-11
“十二五”开局之际,汀苏正处于发展的转型关口。转型之中,要工作出新,首先要思路出新;要事业出新,首先要观念出新;要发展创新,首先要思想解放。省委要求,“要以新的思想解放引领新的发展”。“因时之变,以为之备”,“当变不变,必受其咎”。但凡关键时刻因循守旧,僵化保守,不思进取,必将断送发展前程,如邓小平当年警示,不解放思想,不改革发展,“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2.
骆展胜  唐顺生 《传承》2012,(7):38-39
近两年来,秀峰区创新城乡发展新模式,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开创了安民富民的“秀峰模式”。在自治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作为连接桂林老城区与临桂新区“枢纽”的秀峰区,在桂林市“两改一融合”的历史机遇面前誓言谱写“解放思想、赶超跨越”的时代新篇!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大》2013,(19):56-56
近年来,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转变经营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认真落实中国石化总部提出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以新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为引领,先后扎实开展了“管理年”、“提高年”、“服务年”以及“十比十看”、“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有力促进了企业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晓军  孙权 《求索》2023,(1):158-166
在集中型城市化政策导向下,中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快速集中,城市边界快速向郊区蔓延。但这种作为城市外部扩张结果的“郊区”更多是以一种过渡形态存在于城乡社会之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由中产阶层向“城市边缘”迁移形成的“生活化郊区”存在重要差异,其实质是城建思维主导的“边缘城市”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步入成熟阶段,“边缘城市”型郊区化发展模式的弊端日趋凸显,人民追求低密度、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还需进一步得到满足。及时调整集中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关注和重视作为“城”“乡”社会“边缘”与“衔接处”的郊区,逐步将郊区发展的战略定位由“边缘城市”转向“城市边缘”,建设满足人民高品质需求的生活郊区,是未来中国城—郊社会健康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游本根 《群众》2013,(2):79-79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近年,不少地方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进企业,下决心关停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的小化工、小火电、小造纸、小电镀等“六小”企业,成效明显。然而,“绿色发展”在我国多数乡村还是个“盲区”,“绿色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在广大农民心中扎根,突出表现在对农业生产的“三重三轻”上。  相似文献   

16.
走进“十二五”的贵州,正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魄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拿“落后”开刀,向“贫困”总攻,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美国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知识价值论”,引起学术界的轰动。特别是,随着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概念之后,“知识究竟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在中外经济学界引起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理论。了解这些观点,对研究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知识价值论”根据“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知识价值论”可分两类:一是“取代说” ,二是“发展说”。(一)“取代说”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必须用“知识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怀仁县城镇第六小学以“教育为每一位孩子成长服务,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服务”为宗旨,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教育的方针,本着“抓质量、重管理、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与学生同发展,与学校同发展,与时代同发展”的学校发展理念,向着“明理负责、快乐健康、茁壮成长”的培养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06,(6):F0002-F0002,I0001
“十五”期间,海盐县交通行业认真贯彻落实海盐县委,县政府“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交通发展战略和“内联外接,便捷畅通”的交通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交通“六大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了交通建设,有效地支撑了海盐社会和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20.
贾磊 《长江论坛》2023,(4):28-37
人类终将因为资本主义内在危机的总爆发和无产阶级能动的革命实践而进入以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根本特征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全面考察得出的一个堪称其理论体系之核心主线的科学论断。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解为“现实的人”经由自身能动的“实践”不断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过程,是准确把握这一科学论断的观念前提。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人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特性”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处境,为人追求和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从“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辩证统一的内在要求来看,政治上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经济上取得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文化上实现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普遍化,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备的三个主要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