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契约的定义与性质为我们了解股东知情权的主体、客体与作用以及保障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股东知情权是以股东为主体,以会计信息为客体的权利。股东知情权的存在缓解了委托方股东与受托方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所带来的负外部性。会计契约思想为股东知情权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司法裁判中效率原则的引入、声誉担保机制的建立、管理层违约责任的引入。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知情权是指股东获取公司信息、了解公司情况的权利。①是一项重要的股东权利。从理论上讲.知情权制度的设置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代理成本问题:②从实践上看.知情权的行使能够使股东了解公司信息.为作出理性的投资判断或行使其他股东权利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从立法上来看.我国相关公司立法一直都十分重视对股东知情权的保护,《公司法》第34、97、98、166条等条文都对股东知情权做出了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征求意见稿)》也将股东知情权纠纷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了规定。  相似文献   

3.
股东知情权是保护股东权利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性权利,在公司中多元利益互相冲突与制衡,造成公司股东在获取经营管理信息上的弱势地位,并导致股东权益受损的事件经常发生。《公司法》最新修订对股东知情权进行了完善,本文结合新修订的《公司法》来探讨股东的知情权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公司制度中,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大多数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在控制公司和制定公司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常常陷于信息缺乏的弱势地位,造成股东权利的保护犹如水中之月。确认股东知情权,并加强其保护力度是现代世界各国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知情权的权利设计,既关涉股东利益的实现.也影响公司利益的保护。股东知情权制度又不只是简单地强化与保护这样一个单向的选择,而是在权利制衡下的博弈。近年来,股东知情权纠纷在我国不断涌现,2005年10  相似文献   

5.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及其司法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春玲 《中国律师》2004,(10):66-67
一、股东知情权的权利指向范围股东知情权的核心问题是知悉公司相关信息。那么,股东究竟对什么范围的公司信息享有知情权?是任何信息还是主要信息,是经营信息还是财务信息?从各国相关立法情况看,股东知悉公司信息的内容既有经营方面的,如德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事务(业务)情况,法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经营报告和股东认为需要了解的一项或某项公司经营活动情况,日本公司法规定的营业报告书、公司具体业务执行情况以及公司董事会记录,美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记录、公司事务或业务资料,甚至其判例允许查阅公司的合同和公司总经理的通信;同时也有公司…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国股东知情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中的股东知情权是一个权利体系,其分别由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三项权利所组成。上述三项权利的内容虽然各异,但中心是股东对公司事务知晓的权利,都是为了能使股东获得充分的信息。而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不仅直接涉及到股东自身权益的实现,而且与公司管理是否规范化紧密相连。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改为契机,通过对新旧公司法规定的股东知情权进行对比,旨在探讨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理论基础,行使范围、利益冲突和平衡。  相似文献   

7.
股东权利的维护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内容。股东知情权是股东权力体系申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保障股东对公司业务监督纠正权得以有效行使的必要前提和手段。中国《公司法》第34条第一款明确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在法律实践申如何有效维护股东知情权,以及当股东知情权受到侵害时如何进行司法救济,使股东知情权制度真正实现其法律价值,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知情权是一项宪法上的权利,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不同的表现,知情权代表着民主,在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中的股东知情权本质上是经济民主的体现。保障中小股东权利的行使、保护其权益的实现是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目标之一。因此,如何更有效地让股东的知情权利益得到体现和保障,从而保护中小股东的根本权利,以促进我国公司制度更健康、持续地发展,便成为当前公司各制度中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邹杰 《法制与社会》2010,(29):254-255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知悉、了解公司情况的权利,是公司法赋予股东一项极其重要的权利,是股东实现其他股东权的基础性权利"。①但在公司实务中,股东的知情权常常被侵害,致使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本文基于以上的认识,就股东知情权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公司作为以盈利为目的团体,由成员——股东组成,是股东获取利益的工具。所以,股东作为公司的成员,为获得相应利益,其只有对公司事务的不断“关心”,方才能够有效行使管理决策权,维护股东自身利益。而股东作为公司所有者,关心公司事务的基础同样来源于对公司事务的知悉,有权知悉公司内部信息的权利——知情权,也就必然成为股东的基本权利。但是,因利益的追求而引发冲突同样是公司内部永恒的规律。公司之中,股东与公司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公司董事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冲突也就必然存在,从而导致股东知悉公司事务的权利屡受侵害,股东知情权的保护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司法问题,下面的具体案例则是对这一问题的较好诠释。  相似文献   

11.
严格地说,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公司法中并无知情权这一名词,它是对一组股东权利集合、抽象之后形成的理论概念,是指法律赋予股东通过查阅公司会议决议、财务报告资料、帐簿等有关公司经营、决策、管理等相关资料以及询问与上述有关的问题,实现了解公司运营状况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业务活动的权利。股东知情权  相似文献   

12.
【裁判摘要】股东知情权是指股东享有了解和掌握公司经营管理等重要信息的权利。是股东依法行使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的重要基础。账簿查阅权是股东知情权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El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上的股东知情权是一个权利体系,其分别由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三项权利所组成。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不仅直接涉及到股东自身权益的实现,而且与公司管理是否规范化紧密相连。因而,世界各国在制定公司法时都对股东知情权做出一定的规范。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中,关于股东知情权立法上作了完善。  相似文献   

14.
股东知情权诉讼及利润分配诉讼是新《公司法》颁布后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了平衡公司与股东的利益,股东知情权及股东提起知情权诉讼都应当受到必要的限制,以避免股东滥用权利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股东要求分配公司利润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公司有可分配利润,二是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红。在股权已经转让的情况下,原股东能否再要求公司分配利润则应当根据股权转让前公司是否决议分配利润来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5.
张凌云 《河北法学》2015,33(1):166-173
法律对上市公司有强制披露要求,对有限公司没有强制披露要求,这并不意味着有限公司中的信息就无足轻重。公司法规定股东知情权,没有规定债权人知情权,也不意味着债权人的信息权利就不需要研究。研究有限公司中债权人的信息权利,主张有限公司中债权人知情权的法定化,由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法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债权人知情权的法定化能够有效降低债权人的信息成本,债权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与有限公司债务人协商信息权利的具体内容。这会大大提高金融机构债权人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并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和有限公司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罗杰 《法治研究》2012,(6):58-62
我国现行公司法建立了以查阅权为核心内容的股东知情权体系,但在司法实践中,知情权的范围仍存有诸多不足与争议,诸如:公司原始会计凭证是否包含在知情权范围内?股东知情权之复制权范围为何?公司法是否赋予股东审计公司资产的权利?何为公司法规定的不正当目的?本文从两则案例入手,对此一一进行了分析,并就知情权范围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中小投资者保护协会完善股东知情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我国中小股东处于弱势地位,承受着大股东、管理层和中介机构等多方的利益侵害,知情权难以实现。本文认为建立中小投资者保护协会是完善中小股东知情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公司法》对股东与公司自治的扩张与限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泽胜 《法学家》2006,(4):112-120
股东与公司自治在自治主体的人格性质、自治的内容、自治的途径方面有所不同,但又存在自治主体的依存性、自治权利的主从性以及自治目的的一致性的联系.新<公司法>通过扩大股东投资的自由度、扩张股东的实体权利、扩大公司章程自治范围、放松对公司经营行为的限制、扩张股东诉权等方式对股东与公司自治予以扩张.同时,又通过加大对股东权利之滥用和控制股东权利的限制、加强对公司管理层职权行使的限制、强化对公司的财务会计监督、赋予公司社会责任、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特别限制等措施对股东与公司自治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9.
丁勇 《新法规月刊》2014,(3):116-128
我国现有股东知情权诉讼由于实为“股东查阅权之诉”,无法对股东质询权等与形成股东(大)会决议有直接关系的股东知情权提供充分救济,而我国公司决议瑕疵诉讼由于对程序瑕疵列举的局限性又难以成为侵害股东知情权的救济手段。应将决议瑕疵诉讼中的程序瑕疵拓展至知情权瑕疵,决议是否应撤销不应取决于大股东、受侵害股东自身抑或“进行客观判断的股东”在得知该信息时可能的表决行为,而应借鉴德国法上的“相关性理论”,只要公司所隐瞒的信息对于股东合理判断决议事项是必需的,即构成对作为决议合法性基础的股东参与权的侵犯而应撤销决议。此外,应减轻起诉股东的举证责任,排除与估值相关以及因网络技术故障发生的知情权瑕疵。  相似文献   

20.
股东是公司的实际投资人也是公司的终极所有权人,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股东享有重大决策权,在两权分离的管理模式下股东要有效实现决策权必须先实现知情权.股东知情权的实现要通过调查权的实现为前提,而通过选任调查人的方式是实现调查权的有效途径.公司治理和立法先进的国家明确规定股东调查权的制度设计方式和行使该权利所要具备的相应客观条件;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引入检查人选任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