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辉 《小康》2006,(10):52-55
在民营经济发祥地的温州,在温州企业大举“走出去”的当口,温州政府强势推出“一号工程”,以远远高于民企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个中缘由如何?这究竟是否妥当?有无必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到来,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什么?温州人在一场信用危机之后,痛定思痛,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信用,为此温州人把每年8月8号定为温州的“信用日”,以致力打造温州人的信用名片。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你的名片是什么,你不觉得你同样需要打造一张全新的“信用名片”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转变,物业变得与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物业是“管理”还是“服务”?物业公司应当如何收取费用和控制利润水平?业主与物业的关系究竟怎样?这些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秦俊勇  王子春 《小康》2005,(9):28-30
温州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世人皆知,温州人具有过人的智慧和头脑,尤其擅长经商,被人称为“中国的犹太人”。而温州整体的经济实力更是不容小看,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金融市场繁荣向上,独特而又极具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被称作“温州模式”。每年大批内地官员都会到温州考察取经,给这些考察者感受最深刻的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他们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不擅自干涉,而是服务于市场,做好经济发展配套工作。学习之余,很多干部羡慕温州地区各级官员,认为他们用很少的精力做了更多的事情,相对来说,工作和生活比内地官员轻松许多。可事实并不完…  相似文献   

5.
喜欢闯荡、敢冒风险的温州人,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创造了具有强劲生命力的“温州模式”。温州优势何在,弱项何在?后面的路子又怎么走?就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  相似文献   

6.
<正>“不说”与“不能发现”,是贪宫与纪检部门究竟谁会“苦哈哈”之区别。没有了对象,那么反腐败的拳头就会打在空气上。说,还是不说?这是一个难题。说“小”的,还是说“大”的或者全说光?这同样也是一个难题。中纪委印发“反腐规定”、出台“八项禁令”,要求有“以交易形式收受财物”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在6月29日前主动说清问题,这样可考虑从宽处理。于是,“难题”就摆进某些相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报刊、杂志不时发表有关当前台湾经济问题的评论性文章,这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当前台湾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台湾经济发展本身出了问题的一种反映。那么,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状况究竟如何?真的出了问题吗?如果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何表现?原因特别是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解读?进而,从理论层面看,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状况只是一个单纯的个案意义,还是有其一般的借鉴之处?显然,这些为社会各界相当关注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学界特别是台湾经济研究界必须直面与回答的问题。九州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由国家教育部人…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的期盼、等待和惶惑中,21世纪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有人说这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有人说这是智识经济的世纪,但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人财”的世纪。 之所以称为“人财”,而不是“人才”,因为“人才”只是一个个体的概念,而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企业来说,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资本的一部分,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必要一环。换句话说:“人才是企业一笔流动的财富,是企业  相似文献   

9.
徐忠友  李继凯 《小康》2006,(5):66-67
近几年随着温州一些经济指标的下滑,“温州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温州市政府提出的“有为管理”是不是敲碎温州经济“天花板”的那只铁榔头?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历史上,曾有两个地域性群体起过重要影响作用:绍兴师爷——“无绍不成衙”,宁波帮——“无宁不成市”,而今的“温州帮”则是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10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30多万人在世界各地,一条条、一座座“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城”的崛起,构筑了温州人遍布全国并通向世界的商业网络,成为温州帮的有形载体和鲜明特征。“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正> “多元化”是当今世界一个颇为流行的时髦概念。它首先和主要的是见之于资产阶级政客和学者的论著,而后才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所引用。这是一个正确概念吗?它的实质是什么?不同的人使用时涵义是否有区别?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它呢?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多元化”是欺人之谈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位省级文学刊物编辑,也是一位诗人,在抗击非典高潮中倡议办一期诗歌专号,主题是“以生命的名义”。倡议得到编辑部同仁的支持,发出了约稿信。使她失望的是一些诗人大摇其头:“非典这种事情能写诗吗?诗不是用来干这个的!诗好不容易回到了诗本身、人本身!”这位编辑困惑地说:“‘诗本身’或者‘人本身’是什么样儿呢?”由此想到的下一个问题是:“诗本身”该什么样,谁说了算?常听一些文学理论家描述说,文学已经摆脱了政治、摆脱了意识形态、摆脱了经济建设、摆脱了写中心唱中心,回到人本身了……这样的一种“诗本身”论认为,诗用来载道是对诗…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必然的,还是不可理解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修正主义的?林彪、“四人帮”诽“富”颂“穷”,鼓吹“富则修”、“富则资”,使人们提“富”则惧、提“富”则避,时至今日,这种荒诞无稽的理论仍在阵阵袭扰着人们的思想。“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吗?”“这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吗?”“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吗?”这一个个“?”,在一些同志的头脑里缠绕。对此,我们必须予以明确的回答。所谓“先富”,是与后富相比较而言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经济领跑的时代,当离婚的过程也被嗅出商机,并被冠以“经济”二字,不知该喜还是该忧?正视婚姻的开始与结束,尊重人性关怀,这本身也是一种道德。  相似文献   

15.
罗屿 《小康》2012,(5):38-42
温州是一面旗帜,中国改革的旗帜,也是一面三十年来争议不断的旗帜。"温州模式"已远远超越经济学社会学最初对它的解释,它在发展中迷茫,在艰难中行进。这一次金融改革,能否助推"温州模式"完成新一次蜕变?  相似文献   

16.
温州在发展史上有过信用问题,也付出过沉重代价,所以温州人对“信用”两字理解得很深。1987年8月8日在杭州市武林门广场一把大火烧毁温州2000多双质量低劣的皮鞋,换回了温州人的“信誉”。从此以后,温州市委市政府和企业下决心做好“信用”这两个字的文章,建立“信用温州”。  相似文献   

17.
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闻名全国的浙江省温州市,其经济发展格局,早被我国经济理论界誉为“温州模式”。记者获悉,中共黄陂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制订“九五”和2010年及15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目标时,正式提出要把黄陂建成“湖北的温州”,这一设想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黃陂县刘春海县长。记者:刘县长,最近,省委书记贾志杰对你们《关于加快发展全县个体、私营经济,把黄陂建成“湖北的温州”》的报告作了重要批示。请问,把黄陂建  相似文献   

18.
<正>“20家房地产开发商欠了20多亿土地出让金!”这个传闻最近在浙江温州传得很玄。温州这个被外界炒得很热的地理概念,本身就常常同“炒房团”、“炒煤团”等名词联系在一起。温州商人一次性支付房款的镜头似乎还在人们眼前晃动,而如今怎么会出现出让金都没支付的情况呢?这是否意味着温州楼市的某  相似文献   

19.
“人”为何物!“人”在何处?对于人类自身的哲学思考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哲学永远是属于人的,这不仅指哲学是人类理性对于世界根本问题的高度概括,而且也指一切哲学思考都是为了人的,到头来总要归结到人的问题上。在文明伊始之时,这一点尤其突出。人类是宇宙天地的产物,还是世界万物的主宰,归根结底,人类在自然界里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哲学应该对此做出回答。在人类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发的原始初  相似文献   

20.
“温州经济与治安”报道之一温州人的生意本刊记者岑生挺,朱思恩什么生意都敢做说起“温州”这个地方.就算是从未去过温州的人多半也不会陌生。温州人太会做生意了!我去温州专程采访前,有很多人都这么说。眼下有个谚语似乎挺能说明问题:广东人什么都敢吃,北京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