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课》2012,(7):111-112
对于1-4岁的孩子,一般家长都会以孩子太小为由凡事包办代替。其实,只要是孩子能够做、应该做、做起来安全的事情,父母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做决定。那么,哪些是幼儿有能力决定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作者的父女隔洋对话,围绕网络问题进行代际沟通,在把制造代际矛盾和冲突的技术网络转化为沟通和融洽父母孩子关系的社会网络的同时,谋求父母和孩子在网络化过程中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花雨霏霏 《党课》2010,(22):80-82
每一个父母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一点地长大,个子甚至超过了自己,会满心洋溢幸福的喜悦,心甘情愿地为孩子的成长日夜操劳。但是,悲剧的因素却往往也隐藏其中,你的孩子成长了,作为家长的你成长了吗?  相似文献   

4.
李新玲 《党课》2010,(8):24-26
离奇升学游戏是“重点校”制造的 “是谁煽动起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呢?就是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是它们逼迫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早早送上前线进行严酷训练,为的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让孩子能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简单地知识传授,而是要构建行而有效的社会、学校、家庭立体教育模式。然而现实情况中,家长由于工作、年龄、学历、方法、代沟等种种因素,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显得无所适从、手足无措。这时,就需要专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沟通,互促互进,帮助家长面对孩子成长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手机费得自己“挣”在英国父母的观念里,让孩子们感受金钱的来之不易,远比让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家长的给予来得重要。所以,家长一般都会将家庭的经济状况告知孩子,父母如何给孩子零花钱也会取决于家庭状况,家境比较好的孩子,零花钱会多些,家境差的就会少些。但不管是多是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11):121-121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然而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过程中,家长的做法是否正确、得法,就很难说了。“三T公司”育儿专家为你提供一些这方面的常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所有的社会成员,离不开对下一代的培育,父母应“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文章针对孩子的成长特点,提出在法律的框架下构建新型的家庭教育,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总是无限夸大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孩子学习好点儿就觉得将来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看到孩子和异性在一起就以为是早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父母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错误地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乃至现实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把孩子教育好也是父母的共同愿望。但时下,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的观念和知识,使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生活上过于迁就。现在有些父母恨不能把心掏出来给孩子,为了孩子能生活得舒适、愉快,宁可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甚至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事业为代  相似文献   

11.
边玉芳 《先锋队》2015,(8):38-40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长都"谈虎色变",只要一提到自家叛逆的孩子,就感到头疼不已。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几乎都有过叛逆——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16):80-81
在美国,小孩刚入园,老师就给每个家长发一份备忘录,以孩子的口气提醒父母对待孩子时的注意事项: 1.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19):116-117
[求助者说]我是一位年轻的孩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较少,缺少沟通和交流。孩子见到我时缺少亲近感,很少主动说话。总是躲得远远的。孩子对我说的话要么不听,要么害怕,我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当父母的都想把他培养教育好,可如果父子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怎么能达到目的呢?今请“三T公司”就此予以指教!  相似文献   

14.
《党建文汇》2013,(11):58-58
如今,中国的家长们仍旧谈“钱”色变!可是竞争时代,“财商”教育已经成为父母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如何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认识金钱、管理金钱呢?  相似文献   

15.
周莉 《求实》2006,(Z3):241
随着离异现象的日益增多,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孩子大多处于心理成长发育的关健时期,尚未形成独立的主观意识,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学校、同伴等等,抚养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社会上有一种观念,即“父母离婚对孩子一定不好”。事实上,许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发展得很好,许多完整家庭的子女也存在很多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处理婚姻的方式,如果家长处理得当,即使父母离婚,在成人的帮助下,孩子也一样能够度过不适应阶段,顺利、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小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一种弥漫于家长中间的、传染性极强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风气,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言:“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雄师时之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日小曲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他将来喉声一啭彩声雷动时的光景;孩子偶然拨动算盘,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将来或能掌握财政大权……”于是,为了这远大的目标,众多父母不辞辛劳,马不停蹄,东奔西跑,有的甚至不惜重金,那怕紧缩腰带,也要带着小孩子去投师,学外语、学电脑、学绘画、学书法,学吹、拉、弹、唱等,十八般武艺,恨不得样样…  相似文献   

17.
何勇海 《学习导报》2014,(12):24-25
"五一"劳动节,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对比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培训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儿:2~3岁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引起热议的无非是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当然,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也认同应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但也有部分家长以“孩子没时间,做不好”等理由,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学业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学生炒股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股市行情风起云涌,大学生炒股也渐成“时尚”,并且这股持续升温的“学生炒股热”大有向中小学生蔓延的趋势。今年节后的压岁钱就有了新花法,部分家长想到用压岁钱教孩子炒股,由父母为孩子代开账户,然后教其进行操作。不少孩子还在家长的指挥下,用家长的密码和账户买进卖出,而这些孩子有的还是小学一年级。如何看待“学生炒股热”?本刊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9.
微言堂     
正1为让孩子上学父母无奈离婚近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换言之,父母中不能有一方户口不在招生片区。个别农村家长不愿将户口迁入城市,为  相似文献   

20.
“是我们找工作还是父母找工作?”在招聘会现场,总能看到许多陪伴孩子找工作的家长。他们一边帮着孩子问用人单位关于工作的各种问题,一边帮着递简历,一旁的孩子显得既内向又不敢表达,完全不能顺利回答招聘方所提的问题。请爸爸妈妈们想一下,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你愿意聘用一个没有主见,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的员工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