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海湾地区最近战云密布,以色列、伊朗和美国三家频频隔空放话,局势仿佛一触即发。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贾法里宣称,伊朗若遭受军事打击将以控制海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通道来进行反抗。美国驻波斯湾的海军第五舰队司令科斯格里夫中将则发出警告称,不会允许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截断重要的石油通道。此前,曾传出关于以色列将在一年内打击伊朗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日前,美国著名军事情报网站“全球安全信息网”宣称,2005年将是攻打伊朗的关键时机,因为2005年后伊朗的核设施便将开始运行。2004年11月19日的《纽约时报》更是载文指出,布什政府近日针对伊朗的言论、举措跟攻打伊拉克前的舆论造势很相似。战争一触即发,将会对在伊朗有着重要经济利益的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一切都陡然增加了极大的危险与变数。中伊石油合作渐入佳境伊朗驻中国大使韦尔迪内贾德曾说,2004年是中伊合作的黄金年。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和油气资源大国伊朗,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携手合作,被许多业内入土誉为将对未来国际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双赢之举。中国2003年的石油消费量为226亿吨,其中进口量高达9741万吨,约占全年石油消费量的2/5。出于石油战略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2011年末以来,国际政治安全局势的最大风险就是伊朗局势的恶化。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伊核报告,伊朗多次举行军演并发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警告,美国航母集聚海湾地区,欧盟通过对伊朗石油禁运协议,围绕伊朗核计划的局势骤然升级。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18):21-21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表示,伊朗经济必须摆脱依赖石油出口的“陷阱”。与此同时,伊朗总统内贾德承认,由于遭到国际制裁,伊朗正面临经济困难境地。此外,伊朗方面还表示,将就欧美单方面采取制裁措施提起法律诉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怀疑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试图发展核武器。  相似文献   

5.
国际概览     
《党的建设》2012,(2):9-9
1月3日,欧盟召开会议一致同意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美国当局对此决定表示欢迎。伊朗强硬回击西方制裁,威胁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24):58-59
日前,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波音公司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时隔35年,该公司再度向伊朗航空出售包括飞机手册、图纸、导航图和数据等,旨在帮助伊朗航空改善民用飞行安全,但此次交易并不包括飞机的备件。波音公司表示,未来该公司可能会继续向伊朗销售飞机备件。  相似文献   

7.
董德兵  韩爱勇 《党建》2012,(3):63-64
2011年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称“伊朗与核武器研制相关的活动可能仍在继续”,这让一直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心存芥蒂的西方如坐针毡。英国随即决定停止与伊朗所有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往来,关闭伊驻英使馆,德法荷也召回各自驻伊朗大使;伊朗发生了示威者冲击英驻伊大使馆事件,并高调举行最大规模军事演习,展示核科技成就,声称若出口石油遭禁售,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相似文献   

8.
美伊历史恩怨与核危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伊朗问题已经成为美国、伊朗、欧盟、俄罗斯等力量进行国际关系博弈的焦点所在,乃至有人推定伊朗将成为美国下一个军事打击的目标。那么,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是如何演变成时下的态势的?美国对伊朗的渗透开始于19世纪中叶的“门罗主义”,其主要目标是在伊朗谋取石油和经济利益,并避免卷入英国与俄国在伊朗的争夺。但是,由于英国、俄国的挤压,美国在伊朗的利益难于扩展。美国在伊朗扩展影响的机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得以出现。1941年上台执政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为平衡英国、苏联的压力,表示了与美国结盟的意愿。美国为防止英…  相似文献   

9.
问:编辑同志,您好。从去年10月起,美伊博弈出现新的升温趋势,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年开始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媒体评论说:"石油禁运没有赢家"。请问为什么这样说?四川读者:刘威  相似文献   

10.
伊朗巴列维国王1941年继位,1979年被推翻,执政38年。在这38年中,他曾竭尽全力推进伊朗的现代化,而且曾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伊朗国民生产总值在1963-1967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8.8%,而在1968年-1978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16-17%,其中,1973年高达34%,1974年更高达4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60/1961年度为160美元,1972/1973年度跃增到510美元,1977/1978年度更跃增到2250美元。伊朗当时被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国家"。但是,由于他的经济发展战略受西方中心论现代化模式影响,以石油美元为主要经济支柱,依靠石油美元来购买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主要途径来实现现代化,以西方中心论发展理论中的资本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脱  相似文献   

11.
叙利亚“化武换和平”方案付诸执行,对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影响巨大,这是冷战结束后,该地区首次出现的缓和局面。它的重要历史意义是扭转了该地区国际关系秩序,使即将爆发的对叙战争由军事手段转化为外交手段,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将成为总体方向,继而影响到伊朗核问题也出现了政治解决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1,(2):60-60
詹勇在11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广西浦北要求“一江两岸”住户自掏腰包装修外墙立面,旨在“提高县城品位和居住环境”;陕西安康市汉滨区将17名“阻挠重点工程建设”的村民示众,意在“普法宣传”;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总统拜登的中东行程中没有伊朗这一站,伊朗话题却伴随访问始终。因为遏制、对付伊朗是拜登中东行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似乎在编织一张遏制伊朗的密网,华盛顿能成功吗?首先,美国在营造反伊朗氛围。拜登上台一年半以来伊核谈判时断时续,美方称伊朗距离所谓的“核门槛”越来越近,伊核问题正在朝“伊核危机”方向演变。拜登竭尽全力营造遏制伊朗的氛围,既希望伊朗在压力下回到谈判桌前,也是为谈判失败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伊朗核问题3月13日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伊朗已是美国国家安全计划的焦点,布什政府正推动一场针对伊朗宗教领袖的运动。据《华盛顿邮报》3月13日报道,布什一直在召集专家学者开闭门会议,向他们征求对付伊朗的方案,同时加紧对伊朗国内反对派的资金援助,在华盛顿专门设立伊朗办公室,并在伊朗邻国增派外交人员,加强对伊朗的监视。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1,(16):113-113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日前说,伊朗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把纯度为20%的浓缩铀的生产活动从纳坦兹铀浓缩设施转移至福尔多铀浓缩厂,并将其产量提高两倍。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是以民用核计划为掩护,试图制造核武器,但伊朗对此坚决予以否认。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表示,伊朗不会放弃其铀浓缩活动,伊朗的“核列车”没有“刹车”,也没有“倒挡”,并决心继续推进其核计划。  相似文献   

16.
伊朗航空公司的一架坡音727客机,于当地时间1月9日坠毁。据最新消息,机上至少有80人遇难。纵观伊朗近30年的空难记录,飞机坠毁已不鲜见。伊朗方面将其归咎于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制裁致使伊朗无法从西方国家购买新型客机或飞机零部件。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1,(24):19-19
伊朗驻英国大使馆今年12月2日下午关闭,使馆人员当天乘坐一架包机返回伊朗首都德黑兰。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11月30日下午2时前后宣布,关闭伊朗驻英国大使馆,伊朗外交人员48个小时内离开英国。出于安全考虑,英国方面事先没有公布伊朗外交人员离境最后期限的确切时间。  相似文献   

18.
近来,核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棘手问题。朝鲜核问题尚悬而未决,伊朗核问题又趋白热化。2004年9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要求伊朗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尽快澄清与其核计划相关的问题,决定把2004年11月25日确定为对伊朗核问题进行全面审议的最后期限。而伊朗拒不接受任何限制,认为这一决议的内容是非法的。此前,2004年8月8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曾向伊朗发出强烈警告:美国及其盟国不会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如果斡旋不能奏效,将采取一功可行手段制止伊朗核武器项目。不久,美国关于轰炸伊朗核工厂的计划又被泄露,伊朗作为美国的另一个夙敌再次浮上水面伊朗迅速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旨在确定修改宪法程序的《国民投票法案》在日本参议院获得通过。这是自1947年现行宪法实施以来日本首次对修宪程序进行法律认定,标志着日本在修宪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用首相安倍晋三的话说就是,日本"已经进入讨论新宪法时代"。  相似文献   

20.
辽河石油装备制造总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8日,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的主要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公司主要生产3000—9000米各种型号陆地石油钻机、海上钻井平台、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工程船舶、平台吊机、风机等产品,有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公司制造的产品已经远销美国、巴基斯坦、伊朗、阿塞拜疆、印尼等1 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年来,公司党委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从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