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2,(7):60-61
据5月9日的《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指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  相似文献   

2.
吴大华 《当代贵州》2022,(Z3):88-89
<正>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各族人民群众安危冷暖和“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安逸、日子越来越幸福。  相似文献   

3.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庄严承诺。“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更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是党和政府对人的价值和幸福的肯定,表现出党和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的决心和自信心。但是要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践行以人为本,我们首先必须弄清几个问题:让什么人享有尊严的生活?享有什么样的尊严生活?怎样才能享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民生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民生的改善就谈不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十一五”时期,宣恩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关键抓手,在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五年翻一番的同时,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2012年3月,宣恩县统计局按照群众幸福指数的基本指标在全县进行了抽样调查,群众幸福指数达到85,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5.
张春丽 《实践》2011,(4):26-27
“十一五”以来,扎兰屯市紧紧抓住发展和民生两大关键,将民生问题提高到幸福与尊严的层面,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具体、最急需的问题,让困难群体业有所就、病有所医、困有所济、民有所乐,让覆盖更广、惠民更实惠的“大民生”构建起连接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6.
1党的作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形象的大问题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它必须实实在在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和认可。于是,就有一个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问题。形象,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感觉和印象,也就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所作的评价。人民心中有一杆秤,党和政府的形象,都在这杆秤上表现出来。形象好,就会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形象不好,人民就会感到失…  相似文献   

7.
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保护人民民主权利,倾听人民意见.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途径。回顾20世纪50至60年代初期北京市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总结工作方法与经验,进而揭示在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初期,党和政府在我国经济相对匮乏、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的条件下,通过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尽全力为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目标.住有所居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是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经济适用房制度作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一部分贫困人群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为民谋利、造福于民的执政宗旨,深得人民群众的赞誉.……  相似文献   

9.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作风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弘扬优良作风,是中央对创先争优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既是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丽欣 《奋斗》2013,(10):25-26
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美观整洁,更应是一个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一座城市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确立的一个奋斗目标.也是党委政府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提升幸福指数的价值追求。只有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才能有根有魂;只有让创建成果普惠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青神县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乐意找纪委、监察局反映情况,敢于署名举报社会不正之风,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称不称职,衡量的标准很多,但能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是根本。群众的幸福是最高标准,这句朴实话语的背后,是对人民群众的由衷敬重,是对权力职责的清醒认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对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当心存敬畏、心怀感恩,要倍加珍惜人民群众为自己提供的机会和舞台,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断为人民谋福利、为群众造幸福。  相似文献   

13.
《党史纵横》2010,(9):57-57
各级党政机关是党和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窗口,机关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关系到县委县政府各项为民政策的落实和战略决策的实施,关系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早在2004年初,大洼县委就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如何实践“三个代表”,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我认为应当努力创建“爱心献百姓,温暖送万家”服务品牌。我们创建“爱心献百姓,温暖千万家”服务品牌,就是通过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政特点的品牌服务,让居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民政部门的真情、党和政府的关爱、社区的温馨和生活的美好,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提高民政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整体水平。献爱心、送温暖是民政工作的永恒主题。民政干部必须以民为本、倾注爱心,把为人民群众创造温馨祥和、幸福安康的生活作为自己的责任。我们把民政服务品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邱金义  杨德师  孔令林 《唯实》2010,(11):91-93
信访制度发挥了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改善与人民群众关系、消除民怨、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功能;信访机构的职责是《宪法》赋予的,应该由秘书型向职能型转变,取消和弱化是方向,但强化和扩容是现实。  相似文献   

16.
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那么,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如何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履行执政为民的神圣职责?湖南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忠实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忠诚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忠心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一、以民为主,忠实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是我们事业的胜利之本。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应忠实地体现人…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到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并了解群众生活用水供应情况,听到一位市民说"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社会秩序也很好,谢谢党和政府把群众放在眼里",温总理则说道:"你这话要倒过来说,应该是党和政府谢谢你们,谢谢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句话,真是令人耳目一新--从来都是人民感谢党和政府,群众感谢领导,如今却被温总理倒了过来,成了党和政府感谢人民、领导感谢群众.  相似文献   

18.
孟红 《世纪风采》2014,(6):9-15
“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刘少奇一生勤政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心为民、甘做公仆,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勤务员;他深知,这些所谓的权力和官职是人民给的,它只能为人民谋利益。因此,他对于人民群众总是满腔热情,首先想到人民群众的方便问题,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利益幸福为重,彰显了一个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9.
惩治腐败的基本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的滋生。一、社会稳定的基本含义社会稳定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政治局面较为安定,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关系较为融和。党和政府能够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能够信任和拥护党和政府,党政军民学工农商各界比较团结,各族人民比较团结。(二)国家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失业、待业率控制在一定幅度内,在工作和生活上有困难的群众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7,(7)
<正>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始终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积极回应全省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特别是过去五年,我省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惠民举措层出不穷,扶贫、就业、养老、社会救助、安居工程等一个个民生实事,绘就了一幅共享发展、温暖多彩的动人画卷,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