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和兴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政治生态,其中网络虚拟社会中思想的多元和舆论多元化,给党的阶级和社会基础的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研究并借力网络虚拟社会完善党的执政、改进党的领导成为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运用的广泛普及,一种与现实社会并在的人类社会存在的新形式--虚拟网络社会正在网络空间中逐步形成。通过转变观念,推进网络管理法制化,健全网络安全技术管理手段,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构建健全的网络道德体系,强化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等途径实现对虚拟网络社会的有效管理,也是遏制网络治理性危机,走向网络善治的最佳维度。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治理,业已成为人类社会治理的一大实践类型。本文将网络社会治理具体实施过程中显现为共同要求的运作内容和运作事项,称为网络社会治理的“实施界域”。提出,就当前我国网络社会治理实践的实际推行来讲,应着重把握网络运行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网络行为规约、网络内容治理和网络生态优化这五个方面的“基础界域”。  相似文献   

4.
对于以关系取向为特征的中国社会,研究社会资本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基于中国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全国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在性别、年龄和城乡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社会资本构成性成分中,社会信任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作用最明显,社会网络、邻里互动和朋友交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亦具有明显正向作用;对于不同群体而言,社会信任对女性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明显,而社会网络和邻里交往则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男性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邻里交往均对中老年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而朋友交往则对青年居民的影响更大;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邻里互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朋友交往则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明显。研究为社会资本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提供了中国经验证据,体现了西方社会原有解释命题的有效性以及中国社会的普遍适用性,为国家和个人在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蓬勃发展的网络虚拟社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崭新课题。党的建设必须顺势而为与网络共舞,方能兴网络之利,除网络之弊。一要树立党管网络新观念,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阵地;二要完善执政方式,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加速器;三要提高网络素养,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助推器;四要加强设施建设,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应用,网络正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网络淫秽色情和暴力信息、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网络揭露个人隐私、网络沉迷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努力推进网络精神生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完善网络管理的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是加强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维度。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普遍应用与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已经把我们每个人深深融入网络之中,网络虚拟社会成为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现实社会的一部分。虚拟社会的建设和管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做到“兴网之利,除网之弊”,才能使虚拟社会有效助力于现实社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立足现实社会,正确引导虚拟社会,提高执政能力,为国家的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袁雷 《实事求是》2013,(2):58-60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预防网络犯罪是网络社会管理和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网络犯罪的形式主要包括网络诈骗、网络暴力和淫秽色情等非法信息、网络造谣、网络安全诚信问题等。要从根本上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对网络的利用和监管,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坚持源头治理、打防并举的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方针,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加强网络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网络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是指一系列的人际互动网络、信任关系、非正式的规范及组织,可以划分为传统社会资本和现代社会资本。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总体上呈现出传统社会资本逐渐式微而现代社会资本又未完全建构起来的转型格局。传统社会资本的逐渐式微,体现为家族宗族社会资本的衰落、亲邻关系的弱化和传统习俗规范的逐渐消逝。现代社会资本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现代组织资本欠缺和现代契约信任资本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任何社会思潮都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环境的产物,网络社会思潮是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社会基础交叉作用下的思想现象,更是寻求价值或观念认同的社会运动。网络社会的出现深刻变革着当前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确认识网络社会思潮的本质规律,寻求网络社会价值秩序建构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用网治网水平以及更好把握网络社会思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网民问题:网络社会治理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登蕓  吴满意 《求实》2017,(9):56-68
中国正处于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十三五"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重要部署都指向了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问题。网民作为网络社会中人的属性,与网络社会治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社会对于网民问题的不同定位和差异解读会导致相应的网络社会治理逻辑和路径。对当下中国而言,有效的网络社会治理需要契合网民的生活样态,重视网民在网络生存中的内化与外化等问题,这是维护网络治理秩序和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建构中的公民网络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渗入和普及,公民网络参与已成为一种新型参与方式和趋势,公民网络参与彰显了服务型社会的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提升了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与效能,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民主意识。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信息轰炸、数字鸿沟、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不重视态度、网络基础设施的差异、法制建设的落后、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及公民本身参政意识的淡薄,这些都不利于公艮网络参与的进程,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以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的引导和监管,培育理性成熟的网络公民,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数字鸿沟,建立健全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环境,构建电子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削弱公民网络参与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加快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脚步。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高速的信息电子网络基础上的网络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生存方式。网络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冲击和改变着人类几千年来逐步凝结而成的道德体系,对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道德信仰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促进道德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已经让网络生活在不经意之间悄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言之,迈人当今信息网络时代的人类社会生活,事实上已经叠加上“网络生活”的丰富内容,因此,在人们谈论网络社会及其健康发展的话题时,显然要把“网上生活”与“网下生活”的密切关联包容在内。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和网络的排挤,导致部分社会公民权利与应得被强势团体排挤.进而导致其基本权益被剥夺,自然而然的产生愤恨。而愤恨累积到一定程度势必导致被排挤者的抗争,进而影响社会的基本稳定。本文主要研究社会排挤与社会冲突产生的内在联系,并结合08年云南孟连恶性群体性事件,以此为反思的纬度,揭示当前威胁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因素以及消弭这些冲突与矛盾的基本对策,以期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产物 当今的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所谓网络社会,就是运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把现实社会的结构、关系、状态和现实环境条件,进行"再塑"、"虚拟",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出来,整合并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和兴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政治生态,其中网络虚拟社会中思想的多元和舆论多元化,给党的阶级和社会基础的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研究并借力网络虚拟社会完善党的执政、改进党的领导成为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已有研究主要从网络传播、群体心理、民主政治、政策法规以及互联网技术本身去思考和研究网络暴力问题,而很少将这种社会现象放置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本文尝试从社会失范与道德危机两个方面对网络暴力的社会根源加以探讨,认为网络暴力虽发生在网上其根源在网下,伴随最近三十年快速社会转型的社会失范和道德危机是引发网络暴力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9.
对网络政治参与和民主的研究,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本文尝试将两种不同的观点归纳为内生网络民主和外生网络民主。这两种观点恰恰说明了网络政治参与在促进民主方面有其社会现实性,网络政治参与的社会现实性决定了民主不能仅从发展网络去建构,推动民主更需要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成熟、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张伟 《唯实》2008,(8):49-53
不论是采用历史的眼光,还是借助于现实的视角,诚信问题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追问,特别是在当今网络社会的条件下。基于现实的考察,会发现,网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给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都带来严重影响,并且,这些影响也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而对网络诚信危机的原因考察,则把目标引向了主体内在自律和社会外在他律的网络诚信的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