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3.
季尚 《廉政瞭望》2010,(21):26-27
货币战争是“狼来了”? 有买方不惧商品涨价的吗?有,是美国。一双在中国生产的鞋价值人民币420元,在几年前出口到美国相当于50美元。现在美国施加压力使人民币升值了,那双鞋就要涨到70美元了,美国人吃亏了,他们愿意吗?显然不愿意,那为什么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呢?难道美国人是傻子?  相似文献   

4.
从小就开始读书,读了一辈子,开始是两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肯定有问题,但也说出了一定道理。第二句话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尽管有它的局限,但也表明了读书同地位、金钱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读书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哲学上讲,人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把自己的知识客观化、符号化,所以叫做客观知识。符号化的东西,比如一本书,当人这个肉体不在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10,(8):7-9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6.
刘熙武 《党课》2010,(16):83-86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载体。读书益处多多。小而言之,读书可以益智增见、砥砺品行;可以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大而言之,读书关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领导干部要真正把书读好,就得先弄清以下“三问”。  相似文献   

7.
悦读书讯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书这个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若你在这个习惯里找不到所谓的志趣,就会特别容易放弃。即便你强撑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对读书上瘾后,就很难戒掉了。那些喜欢读书,真正对读书这件事如此专注的人,大多都因为对读书上了瘾。  相似文献   

8.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将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陌生。  相似文献   

9.
张翔胜 《当代贵州》2011,(10):64-64
书房,顾名思义是藏书、读书的地方。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有一间安静、雅致的书房,恐怕是再好不过的了。南宋诗人朱熹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1918年6月下旬,在北京大学任教授的杨昌济先生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劝毛泽东去北大读书,还告诉他吴玉章、蔡元培等人发起并组织人到法国勤工俭学的消息。毛泽东阅信后非常高兴。8月15日,毛泽东偕萧子升、李维汉、张昆弟、罗学港、罗章龙等24名青年,启程前往北平。途经许昌的时候,毛泽东同罗章龙、陈赞周专程去了距许昌约30里的老城。老城是三国时魏国的都城。三国人物中,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开一代诗风的诗人。在当时毛泽东等进步青年的心目中,曹操是相当被看重的。老城还有一些曹魏的历史遗迹。毛泽东等三人在魏…  相似文献   

11.
妙语连珠     
吉长远 《求贤》2009,(6):27-27
上大学的人多了,不等于读书的人多了。——网络热论:上学是谋生,读书是谋心 如果生活给你石头,你要自己决定,将它建成一座桥。还是一堵墙。——印度一所学校的校训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三味     
周旋 《共产党人》2008,(17):109-109
感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高瞻远瞩,当1995年网络刚刚在世界各地开始普及的时候,就设立了“世界读书日”、设归设.有些人就是不读书不看报。不读书不看报也不仅仅是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社会的功利化和日趋浮躁也许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全面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不仅是读书,但读书是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做官·读书     
江南尘 《奋斗》2006,(6):57-57
读书才能做官,即便在旧官场上,不识之无的人。也往往被冷遇。现在,想做官,读书是必要的硬件.没有文化连村长也难以当选。我想,现在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做官后,是不是还在读书?现在有“读书做官论”,为什么没有“做官读书论”?  相似文献   

15.
书香致远     
读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入善辫。”高尔基说:“书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导师、忠告者和好朋友。”  相似文献   

16.
西门雪 《奋斗》2001,(12):55-55
最近,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湖南省株州市某重点中学一语文教师竟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  相似文献   

1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读书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走进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  相似文献   

18.
沈学明 《共产党人》2006,(24):49-49
朱德是一位情趣广泛、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写诗,爱好书法,喜欢养兰花……这些爱好与他的读书活动密切相关,这些爱好丰富了他的知识,调节了他的精力.同时也使他的读书生活更为多彩。  相似文献   

19.
宫镇江 《奋斗》2011,(2):15-16
2010年11月25日,省委书记吉炳轩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作了题为《静下心来好读书》的专题辅导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人的知识来源于系统教育、读书获取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读书是获得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赵畅 《前线》2013,(4):88-88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走了,但他留给人们诸多宝贵遗产。比如,他的酷爱读书。于是之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可他后来竞成为一名受广大观众尊敬热爱的演员,还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靠的是什么?读书!于是之说过:“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他一生尊重那些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他知道,不读书,仅靠初中文化水平,怎么给自己所表演的人物“提供很好的营养”?不能深刻地理解、塑造人物,又怎能打动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