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文斌 《党课》2012,(16):74-75
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时间是物质的、具体的,就像手上的粉笔,只要你写,它就会短下去;又像阳光下的雪,即使你不动它,它也会薄下去。总之,现在在我心里的时间它是量化的。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有一个总量,就像一缸米,只要你用,它总会被用完。  相似文献   

2.
家有高字     
奥秘 《党风与廉政》2002,(12):37-38
人说“家有卫字,一生不穷。”我说,家有高字,则更令人有一种远离尘嚣、宁静旷远之感。一日,与朋友专程到建群家拜访,各求得高兄的一幅墨宝。他给朋友写了“香草美人,金石文章”,给我的是:“立脚怕随流水转,高怀犹有故人知。”我专为这幅书法做了框,把它挂在客厅显眼的地方,每有闲暇,我便朝夕揣摩,多数时候是一笔一画地看,细细琢磨其神韵。一位朋友到我家来,见到此作,赞赏之后带着试探的口气对我说,高建群的字好不好求?我说,建群十分平易近人,他的兄弟朋友很多,凡是去他家的人,不论身份高低,他都同样热情对待。朋友若…  相似文献   

3.
艾琳 《共产党人》2004,(4):48-49
也许现在因为我是个太爱怀旧、太爱留恋故人故物的人吧,所以,当有那么一天,听到一位毕业于名牌大学中文系现在某大学教授中文的青年教师说“不知怎么回事,现在我几乎连一封信都写不出来”时,心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静深流远     
我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题给我的四个字:静深流远 这四个字写得规矩自然,不显山不露水,乍一看,缺少一种纵横恣肆的气势,但细品之,又隐隐透出一种大家风范,使人不自觉地有一种敬畏,心也似乎澄静了许多。 每当我伏案读书写作倦了,蓦地抬头,这四个字总会一下子闯进我的眼帘 于是,我静静地靠在椅背上,手捧一杯香茗,与它默默对视,恍惚间,它亦有了生命,有了灵性,与我有了某种默契与交流,凝然沉寂片刻,力量自然从我的心底滋生出来  相似文献   

5.
“实事求是”是一条有灵魂的红线 2007年建军节前夕,我被邀请参观在东莞举办的百位将军书画展。站在一幅“实事求是”的长轴面前,我很久不能移动脚步。不是字写得特别出众,是落款“许世友”三个字让我吃惊,震动。因为我采访过许世友的许多下级,都说许世友很少写字,看完文件、批件,往往只用粗大的红铅笔龙飞凤舞地写上一个“许”字。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访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时,他告诉了我们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下面就是他的叙述:我们写焦裕禄的文章是在1966年初。焦裕禄的事迹,我已经在新华社里做过报告,大家听了都很感动。但这篇文章是否可以发表,怎么发表,我不敢做主。因为那个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前夕,人们已经被搞得有点紧张了。这篇文章里,我们担心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兰考的灾荒敢不敢写,困难时期没饭吃、逃荒,这个事情敢不敢写?我是大胆地把它写出来了。不写困难,不写灾荒,焦裕禄的事迹、精神就写不出来;写了这些就是暴露黑暗面。但我还是大胆地写了…  相似文献   

7.
梁衡 《新湘评论》2012,(8):30-31
我常恨自己字写得不好,许多要用字的场合常叫人尴尬。后来我找到了根子上的原因,自己小时用的第一本字帖,是赵孟烦的《寿春堂记》,字圆润、漂亮,弧线多,折线少,力度不够。当时只觉好看,谁知这一学就入了歧途。字架子软,总是立不起来。后来当记者,更是大部分时间是左手握一个小采访本,右手在上面边听边画,就更没有什么体,只是一些自己...  相似文献   

8.
楠珊 《正气》2001,(11)
秋风送爽、金菊飘香的十月,我来到了大别山麓的名城红安县,瞻仰了敬爱的董必武同志旧居。董老亲笔写的一封封平平常常的家信,磁石般地吸引了我。它,火一样炽热、海一样深沉、雷电一样强烈……我一遍遍地读着,一回回地想着,每个字、每句话,都攫住了我这颗激动不已的心,在感情的长河中,荡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波澜,迫使我不得不把它原原本本抄下,不能不把它牢牢地镌刻在心头:“目前战争很快可能结束……革命的胜利只是把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东西扫除了。这条道路上也许还是曲曲折折的,还有不少荆棘,但路基总算是开辟出来……我在政府…  相似文献   

9.
早就想写父亲,可是每次想写的时候心里却像海浪一阵阵涌起,让我感慨万千,就没了头绪。也许当我们太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就不知道怎么形容他了。有一天,我在听大提琴曲,是富尼埃尔演奏的鲁宾斯坦的作品,他的演奏我总是听了一遍又一遍,可还是不断重复地听。我觉得好作品会永远长在我们  相似文献   

10.
梁衡 《学习导报》2012,(8):30-31
我常恨自己字写得不好,许多要用字的场合常叫人尴尬。后来我找到了根子上的原因,自己小时用的第一本字帖,是赵孟烦的《寿春堂记》,字圆润、漂亮,弧线多,折线少,力度不够。当时只觉好看,谁知这一学就入了歧途。字架子软,总是立不起来。后来当记者,更是大部分时间是左手握一个小采访本,右手在上面边听边画,就更没有什么体,只是一些自己才认识的符号。  相似文献   

11.
家里有一个盛开水的瓦罐,用了十多年,父亲一直舍不得扔掉。一次,我不小心把瓦罐碰倒在地上,瓦罐被撞出了一条长长的裂缝。我想,这下父亲得把瓦罐扔掉了。可父亲并没扔,而是把它好好地搁起来,说,以后也许能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12.
“人”字只两笔,一撇一捺,却不好写。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想写好越不易;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想写好更难。这两笔有一笔没写好,便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见美思齐     
<正>跟一位书法家学书法。他为我示范写了一个"女"字,运笔自如、行云流水,信手而书的"女"字令人赏心悦目。为了给我讲解方块字的字形特点,他用毛笔尖将"女"字外围的五个点连成了一个规规整整的五边形,以此讲圆融,讲方正,讲软软的毛笔如何与软软的宣纸"较劲"。他说:"在我眼里,汉字是有生命的。就说这个‘女’字,写它的时候,我总是想到自己最在意的女人——母亲、妻子、  相似文献   

14.
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当年,笔者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以血气方刚的好胜,展露才华的抱负,寒窗苦读的感慨,侃侃而谈的激昂,一气呵成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也许是激情的感染力发挥了作用,答辩组的老师兴之所致,脱口而出:“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对我的毕业论文和答辩表现给予了概括和首肯。这句评语,我一直记着,一记就是差不多二十年。“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无病呻吟,故作深沉,亦步亦趋人云我云,写不出象样的文章。不敢说自己的文章写得怎么怎么好。但,时时以“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激励自己,努力把一篇篇文章写好。文如…  相似文献   

15.
1793年, 23岁的黑格尔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了。神学院在他的毕业文凭上写了 89个字的评语:“健康状况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体质一般。神学有成绩,虽然定式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89个字的评语中竟有 36个字写了黑格尔的不足之处,占了 2/5。 (健康状况不佳,体质一般,不善辞令,沉默寡言,有时不太用功,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 )这写评语的老师好像也过分无情了。   但仔细想来,这有…  相似文献   

16.
诬告学开蒙     
张雨生 《唯实》2000,(7):71-72
诬告有学问,有技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为什么有人一“诬”就成,为什么有人屡“诬”不成?答日:学问有深浅,技术有高低。 一位同乡告诉我,他们单位原来的副处长,诬告处长,把人家整了下去,他提了处长。过两年,又诬告副部长,再把人家弄下去,他提了副部长。当他重演故技,诬告部长之时,没想到失了手,被人抓住了证据。纪委回过头去调查,才把原先的事情揭露出来。 可是,曾被他诬告的处长和副部长,却不相信当年的诬告信是他写的。他们都觉得,这个人对领导很尊重,执行指示很坚决,个人感情也融洽。他们被罢官后,这个人还打抱不…  相似文献   

17.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5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欧阳修的这种“怕“显然与我们平常说的“怕“  相似文献   

18.
我本该早写一篇怀念文章,籍以悼念一位老共产党员,他在世时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关爱着我,他就是我的老领导——原晋南地委书记李广耀。因我 1992年突发脑血栓, 8年多来一直坐不起来,在胸脯上写字,一只手不会动,视力本来不好,又加上眼缺血,看不清字,就拖了下来。再者,我在感情和心理上实在无法接受这位淡泊名利、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为人刚正、待人慈善可亲又充满热情的老领导已去世了这一事实,总感觉他还活在我们中间。而今年 6月 16日已是他去世 7周年祭日了,我再也不能拖了,我必须强迫自己在极其艰难和痛苦中写这篇…  相似文献   

19.
宋长江 《当代工人》2011,(20):53-55
全面危机 昨晚几乎一夜未眠。起床后,头昏眼花,索性免了早点。我在纸上写了—行字,留给保姆:我去公司开年终团拜会,请13点叫醒冬妮,我13点回来接她去机场。  相似文献   

20.
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前不久学校为我们开设了党课,之后许多同学都写了入党申请书。我也想写,可是觉得自己对党还不太了解,不能这么稀里糊涂地申请入党,就没有急着写入党申请书。有些同学因此说我思想落后,不积极靠拢党组织,期末评选优秀学生时,还以此为由取消了我的参选资格。编辑同志,我很委屈,难道没有写入党申请书也错了吗?更何况我不是不想写,只是想等自己考虑成熟后再写,这样做难道不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