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子 《广东党史》2011,(8):9-14
“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人。“延安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诗传开后,“延安五老”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中叫响了。  相似文献   

2.
《党员干部之友》2023,(3):56-57
<正>1942年,朱德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同游南泥湾时作诗《游南泥湾》,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后来党中央驻于延安时,中央领导和全体干部借此诗,将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位老同志尊称为“延安五老”。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做了一辈子好事的革命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1,(2):43-43
"中共延安五老"这个称谓脍炙人口,已经流传将近70年了。"延安五老"的来由罕为人知。这个称谓来自朱德总司令的一首纪游诗。典故是这样的:1942年7月10日,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朱德总司令邀请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等革命老前辈同游南泥湾,作诗《游南泥湾》:“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  相似文献   

4.
叶介甫 《党课参考》2023,(2):105-110
<正>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晚年,他写过一首诗:“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诗中表达了他光明磊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每一位“五老”成员背后,都有值得品读的大爱故事。他们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奋斗的信念和为‘祖国未来”永不懈怠的奉献精神让人感怀。  相似文献   

6.
张博 《奋斗》2009,(7):46-47
在美丽的黑龙江畔黑河市,常年活跃着一支由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宣讲团。多年来,这支特殊的宣讲队伍,深入到学校、部队、农村、社区,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势任务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宣讲活动,他们精心备课,勤于宣讲,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深受广大基层群众欢迎和爱戴,被誉为“北疆黑河党的创新理论义务宣讲团”。从2006年10月成立至今,“五老”宣讲团已为基层群众宣讲16个专题,总计500余场,受众达14万多人次。  相似文献   

7.
有没有“旅游诗”这一说。似乎还没有荣获诗坛的认定,可是作为出版物,“旅游诗”已经迈上了书坛。我非诗中人,但我却以为“旅游诗”这一说是可以成立的。何谓旅游诗,顾名思义,就是旅游中应用之诗。诗与旅游本来就有不解之缘,很多名篇、名句。是诗人们在山水之间“游”出来的,又叫山水诗、田园诗。借景抒情,以情写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诗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诗和旅游结合起来,并没有降低诗的身份。反而是让诗回归了大自然。  相似文献   

8.
徐徐 《共产党人》2004,(12):53-53
抗战时期,在延安的中共中央领导没有小汽车,到哪里去都是骑马或步行。一位爱国华侨,送来了两辆小汽车,管车的同志首先分给毛泽东一辆,毛泽东则提出:“分车一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二要照顾年纪较大的同志。”按照这个原则,他坚持一辆让管军事的朱德总司令用,一辆给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  相似文献   

9.
田永清 《新湘评论》2012,(16):46-46
谢觉哉是延安时期我党著名的“五老”之一,当时他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在为即将毕业奔赴抗日前线的青年同志们送行时,发表了12个字的祝词,即“不惧、会想、能群、守己、勤学、健身”。“不惧”,就是不怕困难,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会想”,就是遇事不要莽撞,要善于开动脑筋,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06,(5):48-48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田永清 《学习导报》2012,(16):46-46
谢觉哉是延安时期我党著名的“五老”之一,当时他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在为即将毕业奔赴抗日前线的青年同志们送行时,发表了12个字的祝词,即“不惧、会想、能群、守己、勤学、健身”。“不惧”,就是不怕困难,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会想”,就是遇事不要莽撞,要善于开动脑筋,  相似文献   

12.
王建柱 《党课》2012,(17):121-122
董必武:从不以党和国家的“元老”自居 董必武在“党内五老”中年龄排第四位。1886年3月5日,董必武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13.
杨飞 《党课》2012,(16):83-86
谢觉哉(1884—1971),原名维錾,字焕南,别号觉哉,亦做觉斋,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延安五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理论导报》2012,(7):2-F0002
2010年以来,九江市创新基层党建模式,以党组织为领导,以村民为主体,在自然村普遍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创建“五强五建”的工作模式,健全“五个四”的运行机制,加强理事会党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全市19060个自然村共建理事会18524个。有理事会成员73063人,其中党员理事23298人、女理事3070人、“五老”理事17772人。  相似文献   

15.
1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牵头组织的红色文化采风团,重返闽东苏区,再次踏上柏柱洋这块光荣的土地。 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是在初中二年级时。学校让我和王世光、郑荣华3名同学到闽东苏区首府柏柱洋采访“五老”,收集“红卫兵上讲台”的讲课素材。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21):119-120
徐邦达是古书画鉴定泰斗,当代艺术史论界“鉴定学派”的宗师之一、“故宫学派”的巨擘,与谢稚柳、启功、刘九庵、杨仁恺并称文博界“五老”。1950年年初,郑振铎把徐邦达从上海请到北京文物局,开始重组故宫博物院书画馆。那时故宫书画馆基本是空的,好东西都被国民党政府运到台湾去了。徐邦达东奔西走去收文物,北京故宫后来的书画藏品大都是经他的手收来的,有的是从别人那儿“挖”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丁习军 《学习导报》2011,(11):56-57
读了杨善洲的事迹,不禁想起1940年1月15日毛主席为“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六十寿辰的祝词:“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相似文献   

18.
散木 《党史博览》2013,(2):10-15
在中共历史上,特殊的时代要求和氛围曾造就了全党浓郁的读书风气和良好的学风,如延安整风时期。这里,笔者着重叙述一下“延安五老”(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人的读书风格。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2,(2):60-61
黑龙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08年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健全了领导班子,完善了各项制度,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省直机关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省直机关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霍凤鸣荣获全省优秀“五老”荣誉称号。近期,黑龙江省直机关对省直厅局、  相似文献   

20.
刘浩军 《党课》2008,(11):69-69
江西省永丰县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大胆探索,创新调解工作思路,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人民调解员“村聘民选”和“乡聘民选”模式。按照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严格程序,从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五老”中聘请懂政策法律、文化素质较高、在群众中有威信、热心调解事业的同志担任人民调解员。在发生矛盾纠纷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