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大学原校长蒋梦麟在《忆孟真》(傅斯年字孟真)一文中回忆说:“12月27日为北京大学52周年纪念。他(即傅斯年)演说中有几句话说他自己。他说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但他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最后他笑着批评蔡、胡两位先生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2.
1934年,肖根如出生于长沙县石门乡团田村张家湾(现属跳马镇团田村)。解放初,他当过工人,烧过红砖、修过洞庭湖(两次),曾获得过“劳动模范”称号。1954年他调入湖南省人民政府交际处,当过通信员,一年后提干,先任办事员,后任股长。1960年他调省委招待所(后改为省委接待处,任处长),管警卫、接待和1个独立营、3个连队(韶山滴水洞、大蚝铺停专列处、蓉园九所)。从1959年起,他即多次接待回湖南的毛泽东,直接为毛泽东服务,负责毛泽东的生活、警卫。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为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顺治十五年(1658)前,他以明朝为“本朝”,对清朝持敌对态度;顺治十五年(1658)至康熙十七年(1678),他的态度有变化,以“有明”代替明朝,用“北”字比喻清朝,不再指责清廷;康熙十八年(1679)后,他承认了清朝执政的合法性,用清年号,称康熙帝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吏交往。黄宗羲从最初的“反清复明”到后来承认清政府执政的合法性,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表现,也是他与时俱进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为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顺治十五年(1658)前,他以明朝为“本朝”,对清朝持敌对态度;顺治十五年(1658)至康熙十七年(1678),他的态度有变化,以“有明”代替明朝,用“北”字比喻清朝,不再指责清廷;康熙十八年(1679)后,他承认了清朝执政的合法性,用清年号,称康熙帝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吏交往。黄宗羲从最初的“反清复明”到后来承认清政府执政的合法性,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表现,也是他与时俱进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赖晨 《党史文汇》2013,(3):56-57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人,中共优秀党员,红军高级将领。1918年,他担任了四川省苍溪县知事(县长)一职,月薪120块大洋,半年后辞职出外求学。1922年,他在巴黎和周恩来等人共同组建了“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旅欧共青团),随即转为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6.
不畏强暴,誓作人民喉舌的郭福奋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文化战士、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6年起他主编(生活)周刊,从此一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先后创办生活书店,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等报刊。期间,他不畏强暴,不受利诱,抨击反动势力种种罪恶,为人民利益大声疾呼。茅盾称赞邹韬奋是一个“不计利益,不计成败,只知是与非,正与邪”的“操守的人”。1931年6月,天津(大公报)报道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长兼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利用权势和一名女大学生结婚,并许女方聘金数万…  相似文献   

7.
“五四”前后,瞿秋白称陈独秀为“尊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有一个名字几乎震动了整个中国,他就是陈独秀。陈独秀的祖籍是安徽怀宁,1879年生,他的家族可算是“安庆望族”。明岁时,他考中晚清秀才,22岁东渡日本,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回国后,lgu年在安饭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0年后的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创刊号上,他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淡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利用(新青年)这块阵地,发表了…  相似文献   

8.
廉政格言     
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大夫,期思(今河南固始)人,他是一位执政不忘以民为本的好官。他曾在期思地区征调民夫排除积水疏通河道。又在雩楼(今河南商城)兴修水利,浇灌耕田,由此受到楚庄王重视,授命令尹。他为官从政无不从国家、百姓利益出发。后来他被宰相虞丘举荐,让他代替自己做了楚相。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2,(1):51-51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又被称为“圆周率之父”。祖冲之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为避战乱.他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公元429年,祖冲之出生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他从小就接触数学和天文知识,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著作。在青年时代,祖冲之就博得了博学多才的名声,宋孝武帝听说后,派他到“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颜梅生 《世纪风采》2014,(11):43-46
说起龚楚,许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在上世纪30年代,他是与毛泽东齐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甚至中共中央的材料中也称红四军为“朱(朱德)、毛(毛泽东)、龚(龚楚)”。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在红军长征后成为叛徒,并带人大肆搜剿红军、游击队,企图抓捕项英、陈毅,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当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东、广西时,他又向他曾经的部下林彪所部投降,重新回到中共的队伍。岂料随即又“叛逃”香港,直到40多年后再次回到大陆定居。  相似文献   

11.
有感于“参加了文件文献的写作起草”上悼词黄启国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原)《红旗)杂志总编辑熊夏同志,是我十分崇敬的前辈学者,又与我是同乡(四川邻水县人)。他于去年元月去逝后,我至今还很想念他。虽然我未直接受过他的教诲、得过他_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的人事管理思想与用人艺术谢修敬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董卓之乱后,他避乱南方;结庐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隐居10年。世称其为"卧龙",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邀其出山。诸葛亮向他提出占据荆益...  相似文献   

13.
老六月雪 《党课》2011,(14):95-99
毛遂(公元前285-前228年),战国时期薛国人(今山东省枣庄市人),年轻时出游赵国,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露锋芒。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  相似文献   

14.
曾欢欢 《湘潮》2013,(8):35-37
任凯南是~名有操守有成就的诚朴学者,也是一名爱国爱民的教育家。他精研西洋经济史和西洋经济思想史,其造诣被经济学界誉为“南任(凯南)北马(寅初)”。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是“教育救国”论的遵奉者和行动者。为开启民智而学习 任凯南,字拱辰,又字戆忱,1884年10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塾塘乡(今汨罗市弼时镇)一个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15.
鄢烈山 《唯实》2000,(7):70-71
余秋雨在回答余杰对他“文革”经历的质疑时,说:“作为一个有逻辑能力的大学生,他难道分辨不出,他的指控早已不属于‘忏悔’的范畴,而是必须捉拿归案的问题了?!捉拿的对象还不是一个人,一切使这个人(指余秋雨本人)漏网,又使这个人担任高等学校校长的大量审查机关、批准机关的领导都要—一受到法律严惩;如果万一不是这样,那么对不起,法律只能转过身来做相反的事情了(指惩办余杰诬陷诽谤罪──鄢)……”(《南方周末)2000年 4月 28日) 这与他把人家对他的批评跟盗版集团硬扯在一起一样,显然是虚张声势恫吓,因为当…  相似文献   

16.
曹阳 《党的文献》2011,(6):120-121
史可法是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以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身份督师扬州,抗击南下清军。面对多尔衮的多次劝降,他不为所动。清兵攻破扬州城,史可法被俘。清豫亲王多铎当面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史可法严加拒绝,慷慨就义,时年仅44岁。《明史》记载:“可法死,觅其遗骸。  相似文献   

17.
于莹 《学习论坛》2000,(6):42-43
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和探险家。他的山水诗匠心独运,自成一派,是我国文学经典中的宝贵遗产。 谢灵运(公元385-433年),东晋末刘宋初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身豪门世家,是“淝水之战”中击败秦符坚近百万大军的东晋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15岁时由钱塘(今浙江杭州)回到当时的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18岁袭封康乐县公,故后人亦称他为谢康乐。东晋义熙元年,任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步入仕途。他有强烈的贵族优越感和参政欲望,但又瞧不起“北府老兵”出身的皇帝刘裕…  相似文献   

18.
邓华(1910--1980),湖南郴县人。解放后历任志愿军第二任司令员兼政委、东北军区(后更名为沈阳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邓华将军70年的人生旅程中,不管是他处于意气风发的时候,还是落入人生的低谷的阶段,始终有一个人默默地陪在他的身边,和他一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9.
采访前记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封亚培,1983年从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大)棉纺专业毕业后,就进入纺织局规划办公室。他从普通技术人员干起,先后担任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投资发展部业务主管、投资发展部副经理、投资发展部经理。自2005年4月起,他担任了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投资规划部总经理。同时他也是一名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多年来,封亚培亲身经历了纺织业技术创新的艰难之路,并正具体领导落实着公司的科技兴纺织的新路,开辟着上海纺织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陈晋 《新湘评论》2014,(23):42-45
毛泽东曾明确表示,“不太喜欢看”斯大林的著作,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头上发号施令。他的著作中都有这种气氛”。但有三本书例外,是他喜欢的,即《论列宁主义基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联共党史》)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由于斯大林与中国革命的关联实在紧密,恩怨复杂,毛泽东实际上读了不少他的著作,但下功夫琢磨的,也确实是这三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