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政府人就是指在国家政府机关中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公职人员。政府人道德是指政府人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政府人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始终与一定的权力相联。政府人道德的好坏对整个社会道德风气起着很强的导向和示范效应。加强对政府人道德建设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政府人道德建设的外在条件1.行政道德精神与规范道德精神是道德的灵魂。政府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特性。它不仅表现在政府人道德地位和层次都要高于一般的…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道德教育源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是作为引导入们解决社会共同生活中出现的个体与群体、认知与行动、情感与意志、利己与利他等诸种矛盾的方式而存在的,离开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道德教育既没有产生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同时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让人遵守某种务必如此的道德律令,而是为了使人过上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3.
刘永强 《奋斗》2005,(7):40-41
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在内容上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和谐政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另一个方面就是作为权力的主体的官员道德建设。官员道德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是个古今中外都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轴心的道德自律原则;在西方社会则是以制度监督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开始实施引咎辞职以来,一批官员相继引咎辞职,再次把官员道德建设问题置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官员道德建设问题就是要坚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和谐政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另一个方面就是作为权力的主体的官员道德建设.官员道德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是个古今中外都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轴心的道德自律原则;在西方社会则是以制度监督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开始实施引咎辞职以来,一批官员相继引咎辞职,再次把官员道德建设问题置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官员道德建设问题就是要坚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作为许多规定的综合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无论是和谐社会本身还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都需要道德方面的努力。只有全社会的人都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践履公平、诚信的道德规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的道德目标,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为此,必须加强执政党的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建设、不同领域活动主体的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并通过上述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结构、层次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云林 《探索》2005,(6):163-166
道德从结构上而言包括价值形态、规范形态和秩序形态三个部分,从层次上而言划分为旨在社会有序化的道德和超越性的道德两个方面。对道德结构和层次的这种把握对于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启迪在于:基于道德结构的不同要素,必须将人的美德和善行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价值目标;基于道德的不同层次,必须致力于道德规范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同时还必须将一定的道德规范法律化并严格设定这种德法转换的限度。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员的思想道德直接关系党的思想建设的成效。道德的目标是善的实现。能否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道德意识的出发点,是判断党员道德善的标准。党员善的道德养成必须通过善的意识培养、善的道德行为的实践展开,最后通过善的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才能实现。党员道德建设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党员的道德建设也有利于从严治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对构建社会公德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华林 《新视野》2003,(2):66-67
在社会公德的建设问题上,过去我们把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只局限于人类社会,把社会公德调整的对象只局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事实上,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空间在不断扩大,它已经从人类社会发展到自然环境领域和虚拟网络社会。社会公德调整的对象在不断的扩展,它已经从主要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到调整人与人自然界、人与网络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应由人际关系道德、自然环境道德、网络道德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0.
王晓玲 《世纪桥》2012,(3):74-75
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源泉,其蕴涵的优秀思想对于现代人仍然深具启发性。本文简略阐释中华道德之丰富内涵,诸如:仁爱思想、以义为上、道德践行等,而后,在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与社会急剧变迁对中华传统道德形成巨大冲击的背景下,研究国人道德冷漠之原因。探寻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于大力推进社会各领域的制度建设,用完善的社会制度和全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道德价值迷失及道德价值解体的根源在于道德自律意识的减弱,而道德自律意识的减弱又滥觞于人的主体性意识的缺少似自觉能动性、创造性、自主独立性为内涵的主体性的确认、回归与解放是道德自律的前提和基础。道德自律意识发展进步的规律、人的主体性解放的规律符合人和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的规律,只有人的主体性的最终觉醒与确定,才能增强道德自律,最终摆脱道德困惑,从而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正与人道看似任意排列,实为一有机整体,它们构成了统治者应该如何进行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的体系:公正——特别是平等——诸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人道——主要是自山——诸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高且最完美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3.
道德底线是指人类社会最起码的一些道德规范。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人与人共同存在才有了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不管在自已的一生中怀抱什么样的个人或社会理想,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目标,有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无论如何必须共同遵循的。也就是说,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总得有个界限不能越过,比如不骗、不偷、不抢、不强奸、不杀人,换成肯定的措辞就是诚信、彼此尊重、关爱生命。因此,道德底线也可以称之为基本的道德义务,一些基本的禁令。否则,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甚至会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07,(4)
社会的和谐与人的需要和道德密切联系。人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对于妨碍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人和事必会持有反对、排斥的观点和态度。若要融洽相互关系,就必须以良好的道德品行为前提和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当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重点,在宏观上是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在微观上是要努力把社会主义道德内化为人们的个体道德素质。社会主义道德内化为人们的个体道德素质的措施主要有教育引导、以法促德和典型示范。我们必须坚持不懈,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敦化的美好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好道德的社会功能,伦理道德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之间相互和谐的精神基础,当前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创新道德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伟 《探索》2004,(6):105-108
制度作为规范人的行为或人与人关系的规则具有重要的伦理功能,制度安排的适当与否对道德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制度一方面应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秩序,另一方面应使各种违反道德的行为受到惩罚.当前我们亟需强化几项制度从而为道德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传统道德观念中对道德的社会和道德的个人的培育往往有失偏颇,甚至出现道德社会和道德个人之间的断裂,这直接影响着全面道德建设的进程。因此,道德社会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道德个体、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实践中,应打破道德社会自然生成论,打造良性社会制度统领下的个体道德建设,促使道德社会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道德他律弱化。道德导向失去作用的情况下。必须强化道德他律机制,以增强道德约束力。  相似文献   

19.
葛晨虹 《求贤》2013,(2):37-38
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道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目前道德热点引发的社会讨论看,公众对道德问题的基本判断和价值诉求主流是健康的,但社会中的确存在不少不讲道德的现象。如何看待社会道德现状,“道德社会病”的症结何在,又该如何治理?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春华 《学习月刊》2012,(17):37-38
道德迷局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公众最反感哪些失德现象?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